我想知道天體的距離概念。

2025-02-14 12:25:02 字數 3919 閱讀 9065

1樓:流穿蜂

太陽系內的天體就不多說了。太陽系外較近的天體,可用三角法:利用地球繞太陽的軌道,在相隔半年的時間上分別對要測量的星體拍照,測量出其對應背景的位移,即可用數學方法算出距離;對於較遠的天體,在天文學上採用光度--週期法,利用週期變星(一種稱為造父變星的週期變星)的光變週期與其光度的關係(近似線性關係)得出天體的距離,如河外星系和銀河系內較遠的星體;更遠的天體如類星體,一般(公認)用紅移的辦法得到其距離,但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科學家認為紅移不完全是宇宙論紅移,也可能有基本粒子(這裡指光)的衰變等原因。

建議您多看一些這方面的書。所以說天體的距離只是個概算,現實的距離一般就比較精確了我 好運!

2樓:網友

首先天體間距離單位通常是光年,光以30萬千公尺/秒速度的一年內通過的距離;或者用秒差距(這個單位計量比光年還大)。

天體間距離與現實距離並無本質差別,只是距離數值看上去大了好多。打些比方地球與太陽距離億千公尺,地球與月亮距離38萬千公尺,地球比鄰星(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光年,銀河系直徑10萬光年。

天文學上常用的距離單位是什麼?

3樓:遠航談社會

天文學上常用的距離單位是:1、千公尺,千公尺俗稱公里,用km表示。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公尺。

2、光年,是長度單位,是計量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的距離的單位,一般被用於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的距離,為9460730472580800公尺,是由時間和光速計算出來的。

3、秒差距,是天文學上的一種長度單位。秒差距是一種最古老的,同時也是最標準的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它是建立在三角視差的基礎上的。

從地球公轉軌道的平均半徑為底邊所對應的三角形內角稱為視差。當這個角的大小為1秒時,這個三角形(由於1秒的角的所對應的兩條邊的長度差異完全可以忽略,因此,這個三角形可以想象成銳角三角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的一條邊的長度(地球到這個恆星的距離)就稱為1秒差距。

天文學上距離單位有哪幾種?

4樓:熱愛生活

天文學中常用的單位,如光年、天文單位、秒差距、光秒。

天文學中常用的距離單位是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內所行走過的距離,即9,460,730,472,581公里,約10萬億公里。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149,597,公里,約京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299,公里)。

光年的來歷

在1676年之前,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光會瞬間從乙個點移動到另乙個點。1676年,丹麥物理學家奧勒·羅默第乙個證明,事實並非如此,光的速度是有限的。

奧勒從1671年開始觀測木星的衛星,並測量他們(特別是木衛一)消失在巨大行星後面並重新出現在另一側之間的時間。通過年復一年地積累資料,他發現,當地球靠近木星時,測量出的時間較短,而當地球遠離木星時,時間較長。

直到1729年,天文學界才承認光的速度是有限的。英國天文學家詹姆斯·布拉德利隨後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恆星位置的年變化與光速有關。他估算出光以每秒301 000公里的速度傳播,非常接近目前的公認值。

1838年,德國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而不是蘇格蘭天文學家托馬斯·亨德森)首次將光年作為天文學的測量單位。他測量了地球和天鵝座61雙星系統之間的距離,約為光年。

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

5樓:ray聊教育

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通常衛星都距離行星比較近,所以它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為363,300千公尺,距離地球最遠的距離為405,493千公尺。

月球的的體積為地球的1/49,質量約為地球的1/81,它是太陽系中第五大衛星,其與地球的質量比在太陽系衛星和行星中為最高。

月球的其他情況簡介。

月球以圓形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圓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於天赤道,也不平行於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

週期日。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的速度逐漸與地球離去。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週期日,正好是乙個恆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或「潮汐鎖定」,幾乎是太陽系衛星世界的普遍規律。一般認為是衛星對行星長期潮汐作用的結果。

天平動是乙個很奇妙的現象,它使得我們得以看到59%的月面。

距離地球最遠的天體是什麼?

6樓:牛勿耒毛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綜合本社駐巴黎記者盧蘇燕、駐華盛頓記者吳偉農報道,多國科學家最近利用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乙個距地球260億光年的天體,比此前已知最遠天體還要遠近1倍。目前,天文學界尚未能確定這一天體的性質。專家指出,這一發現對現有解釋宇宙的理論提出了挑戰。

參加「斯隆數字天空探索」計劃的研究人員是根據紅移規律推定這一天體距離的。該計劃的成員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地的天文學家。紅移是指從地球觀測到的天體電磁波譜線向紅端,即向波長較長一端的推移現象。

它由天體退行速度產生,天體越遠,紅移量越大。此前,天文學界觀測到天體的最高紅移值為6.68,相當於距地球約140億光年。此次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這一天體的紅移值高達12.5。

由此推算,這一天體距地球的距離應為260億光年。

據悉,此次發現使天文學家感到非常意外。根據目前公認的解釋宇宙誕生的大**理論,宇宙是約140億年前由乙個小點**而形成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脹。宇宙的年齡可以根據最遠天體距地球的距離來確定。

根據相對論原理,用宇宙間最快的光速計算天體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如果乙個天體距地球距離為140億光年,說明光要經過140億年的旅行才能到達地球。此前發現的最遠天體距地球約140億光年,說明宇宙的年齡至少為140億年。

此次發現的最遠天體距離達260億光年,說明這一天體發出的光經過260億年的旅行才到達地球,也就是說宇宙的年齡可能比原先認為的要大得多。專家認為,這一發現與原有理論的矛盾說明,要麼觀測過程有誤,要麼原有理論需要修正。

7樓:12345a幫助

美國宇航局(nasa)的「雨燕」衛星日前觀測到乙個距地球約131億光年的天體。該天體形成於宇宙大**後的億年,是迄今人類觀測到的距離地球最遙遠的天體。

此次觀測到的最遙遠天體其實是一種伽瑪射線暴。美國宇航局「雨燕」(swift)觀測衛星於最早於2009年4月23日觀測到這一伽瑪暴,該伽瑪暴也因此被命名為「grb 090423」。發現後,天文學家們開始利用架設在夏威夷島上的英國紅外線望遠鏡以及雙子星北座望遠鏡等觀測裝置,對該伽瑪暴的紅外線餘輝進行研究。

天文學家通過研究發現,該伽瑪暴大約距離地球131億光年。美國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科學家伊多-伯傑是雙子星北座望遠鏡觀測小組的成員。據伯傑介紹,「這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伽瑪暴,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人類在宇宙中所發現的最遙遠天體。

為了計算090423伽瑪暴與地球的距離,天文學家們首先通過膨脹空間方法測量了該伽瑪暴的光線所延伸的距離以及變紅的程度。通過測量發現,該伽瑪暴紅移值大約為,比此前發現的所有伽瑪暴的距離都要遠。此前的紅移值記錄僅為。

如此遠距離的伽瑪暴也意味著,這顆已經死亡的恆星應該是自所謂的「重新電離時期」以來最早的天體。據瞭解,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一種伽馬射線突然增強的現象。伽馬射線是波長小於奈米的電磁波,是比x射線能量還高的一種輻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夠消滅臨近星體上的任何生命。

在離地球6000光年範圍內的任何伽馬射線暴都能夠摧毀臭氧層,從而破壞地球。忽略掉其金屬粒子的特性,這種毀滅每10億年就有可能發生,但可能是銀河系中的高金屬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護。

8樓:匿名使用者

諾爾斯特曼星系 距離銀河系3萬億光年 內部訊息。

天體和天體系統的概念,天體系統的概念 組成和級別

天體可以理解為一個個的個體,比如地球,比如太陽,但是天體系統指的是一些有聯絡的天體組成的有規律的一個整體,比如太陽系,比如銀河系,比如仙女座星系。天體是指宇宙中某具體的星球,物體,如金星,火星都是具體的天體,天體系統則是指宇宙中天體之間的執行規率和相互關係。天體系統的概念 組成和級別 概念 宇宙間的...

想知道 山西離石距離山東鄒平多遠

駕車路線 全程約公里。起點 鄒平縣。1.鄒平縣內駕車方案。1 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行駛80米,左轉進入廣場東路。2 沿廣場東路行駛130米,右轉進入鶴伴一路。3 沿鶴伴一路行駛公里,過小呂村約60米後,左轉。4 行駛400米,直行進入黃山東路。5 沿黃山東路行駛90米,右前方轉彎。6 行駛90米,...

我想知道切爾西的戰況,我想知道切爾西的戰況

跌出前三,我看聯賽冠軍可能性不大了,後防存在很大問題。鋒線德羅巴狀態不好。已經五場不勝,跌出前三 最近切爾西的戰況和倫敦天氣差不多 五輪不勝 切爾西曆屆戰績 年份 等級 名次 比賽 勝 平 負 進球 失球 積分1993 英超 11 42 14 14 14 51 54 561994 英超 14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