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和判斷物質是電解質。。能導電等的題目。。。 5

2025-02-14 05:00:26 字數 3167 閱讀 7150

化學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和判斷物質是電解質。。能導電等的題目。。。

1樓:網友

配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天平左右兩邊原子數是否相等,不等,然後尋找最小公倍數就行~~

2樓:網友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

1、配平原則:在氧化還原反應元素間得失電子總數(或化合價公升降總數)相等。

比如fe+o2→fe2o3

fe從0價公升高到+3價,乙個fe失去3個電子;

o從0價降低到-2價,乙個o得到2個電子。

得失電子守恆,失去(3)×2,得到(2)×3,也就是說要在失去電子的那個物質原子前配2,得到電子的物質原子前配3,o是雙原子分子,所以,分子前係數應該是3/2,如此:2fe+(3/2)o2=fe2o3 → 4fe+3o2=2fe2o3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不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屬於電解質,也不屬於非電解質。

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cu

電解質本身不一定能導電,如:nacl晶體,不能導電,但是電解質,所以電解質導電需要條件。

電解質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如nacl溶液能導電但它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因為它是混合物,不屬於化合物。

金屬導電發生的變化屬於什麼變化 物理還化學 電解質導電呢 為什麼

3樓:網友

金屬導電的本質是金屬內部的自由電子發桐敬搭生了定向移動,稿森沒有生成新物質,所以金屬導電是物理變化。

電解質在熔融狀態或水溶液中靠其中局拿的陰陽離子定向移動導電,在這個過程中,某些陽離子會得到電子,某些陰離子會失去電子,從而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因此電解質導電是化學變化。

高一化學:怎麼判斷電解質能在水溶液中導電還是在熔融狀態下導電

4樓:_漸逝

首先,鹽一定是電解質。又因為nh4hco3是鹽,所以它是電解質。

第二:電解質一定是化合物。將化合物分為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

所謂離子化合物一般情況下就是含有金屬的化合物,比如nacl。離子化合物是在兩個條件下全部都滿足的,即在熔融狀態下和水溶液的情況下。備註:

對於沉澱只滿足於在熔融狀態下才導電,比如bah2so4。

共價化合物就是全為非金屬的化合物。對與此,就是隻滿足於在水溶液的狀態下才導電。比如h2co3,碳酸。

最後:nh4hco3因為叫做碳酸氫銨,其中有金屬,故它屬於離子化合物,即在兩種情況下都能導電。

二:弱酸在電離過程中,不能完全電離。因而其電離方程式要用可逆符號。

要分步驟寫。且兩步驟不能加和。

比如 h2so3→h++hso3ˉ ①

hso3 →h++so3⒉ˉ②

兩個式子不能加和,原因是它是弱酸,電離過程太慢,所以要分佈寫。

且①中的hso3不等同於②中的hso3,原因是②中的hs03是①式中的它的一部分。

就這樣咯。

5樓:火新人

兩個都可以的,因為它是離子化合物。

陰陽離子由於靜電作用而結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離子化合物;原子之間由於共用電子對形成相互作用而使原子結合成的化合物叫做共價化合物。

區別是離子化合物是電解質,而共價化合物是絕緣體,不導電。

6樓:網友

好像離子化合物在熔融和水中都能。

共價化合物只能在水中才能導電。

7樓:是我搞的

共價化合物熔融狀態不導電。

電解質溶液導電是化學變化嗎?為什麼?

8樓:網友

電解質溶液伴隨著化學變化,電解質溶液導電的過程就是溶液被電解的過程。

9樓:網友

是化學變化,因為導電時,溶液中的陰陽離子會定向移動到電極上,在電極上得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所以電解質溶液導電是化學變化。

10樓:網友

在導電的過程中伴隨著化學反應。陰極和陽極上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比如說,將氯化鈉溶液通電,在電場的作用下,氯離子向陽極移動,鈉離子向陰極移動,氯離子在陽極上會失去電子,反應生成氯氣,雖然鈉離子在陰極聚集,但得電子的不是它,而是h+,反應生成了氫氣。

最後在陰極附近會有大量大氫氧根離子。

11樓:網友

不是,判斷是否為化學變化主要看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也就是原子之間重新排布(如果原子核發生變化,如裂變,既不算物理變換也不算化學變化)。電解質溶液導電,主要靠溶液中的正負離子運動,沒有新物質生成,故不是化學變化。

12樓:網友

應該算是的,伴隨著核外電子的轉移,原子的化學價改變了。

13樓:瘋h狗

應該不是。化學變化伴隨新物質的生成。

14樓:燕_之_子_安_貝

應該不是…比如na+跑到負極…cl-跑到正極…沒有新物質生成。

高一化學、電解質和能導電是什麼關係?電解質一定能導電?

15樓:匿名使用者

電解質是一定能導電的,因為電解質中的離子可以讓電子自由移動,所以肯定能導電。如果您覺得正確或者採納的話,麻煩給我好評哦,謝謝。

16樓:指染丹青

電解質熔融是一定能導電,能導電的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金屬單質,電解質不一定能導電。

17樓:香脆公尺

電解質當然能導電,電解質是能導電的化合物。

【化學問題】關於氧化還原反應配平

18樓:網友

sihcl3+3h2o===h2sio3+3hcl+h2↑

反應物sihcl3中h和cl都是-1價,si是+4價,生成物中si還是+4價,沒有化合價變化,所以不是si的歧化反應,而是sihcl3中的h和水中的h反應生成h2 的氧化還原。(si的電負性比h小,所以si和h在一起h顯負價)

19樓:網友

氫是-1價,si是+4價。這下懂了吧。

20樓:網友

根據原子守衡推測。

化學中的離子反應是如何判斷的氧化還原反應是應該如何掌握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應用

根據化學價的升降 還原劑化學價升高失去電子 氧化劑相反 金屬性是還原性 是電子能力越強金屬性越強 但金屬性與金屬活動性又不一樣 金屬活動順序根據金屬活動順序表來判斷 化學的東西多看書就行了 無機化學 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失電子。金屬活動性的應用就是前面的活潑金屬可以置換出後面不活潑的...

如何判斷物質是具有氧化性還是還原性?

物質得到電子的性質表現為氧化性,物質失去電子的性質表現為還原性,所以越容易得到的電子的物質氧化性越強,越容易失去電子的物質還原性越強。當物質既能得到電子,又能失去電子時,它既可表現氧化性,也可表現為還原性。看裡面的化學元素處於什麼價態,在低態則有還原性,在高態則有氧化性,在中間態則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

怎麼判斷一種物質的還原性和氧化性

系統判斷一種物質的氧化性 還原性,一般是看其電負性大小,具體說明如下 電負性是一組表示原子在分子成鍵時對電子吸引力的相對數值,電負性綜合考慮了電離能和電子親合能,首先由萊納斯 卡爾 鮑林 l.c.pauling 於1932年提出。元素電負性數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學鍵時對成鍵電子的吸引力越強。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