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懟懟史實
張遼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有勇有謀,可以說是智勇雙全,為曹魏政權立下汗馬功勞,功勳赫赫,特別是合肥之戰,張遼和樂進、李典以七千人擊敗孫權十萬大軍,聲名大振。
那麼,張遼一生中戰敗過嗎?他打過幾次敗仗?
在演義中,張遼武藝高強,幾乎沒有敗過。在正史中,張遼雖然是名將,打了很多勝仗,但一生中,也打過兩次敗仗。
張遼打的第一次敗仗,是在什麼時候呢?
這要從張遼的履歷開始說起。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
張遼最開始,擔任雁門郡吏,然後跟著幷州刺史丁原,擔任從事,大將軍何進曾派張遼到河北去招兵,張遼招了一千多人。何進被宦官殺死後,張遼跟著董卓,董卓被呂布殺後,張遼又跟著呂布,最後,呂布在下邳被曹操擊敗,呂布投降後被殺,張遼投降了曹操。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所以,張遼的第一次敗仗,就是在呂布手下發生的,跟著呂布打了敗仗。當然,這個責任,不能算在張遼乙個人的頭上,呂布有重大責任。
張遼打的第二次敗仗,是在什麼呢?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從攻尚於鄴,尚堅守不下。
建安七年(202年),張遼在黎陽征討袁譚、袁尚時,因為立有戰功,被任命為中堅將軍。
建安八年(203年),張遼跟隨曹操在鄴城攻打袁尚,袁尚堅壁守壘,曹軍久攻不下。
打不下來,因此,這算一次敗仗,但是,這次戰敗,也不是張遼乙個人的原因,張遼只是跟隨,不是主帥。
此後,張遼就一路順水順風,基本沒有打過敗仗了。
特別是合肥之戰,張遼更是大顯身手,表現出色。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遼和樂進、李典一起,以七千人擊敗孫權十萬大軍,還差點活捉了孫權,這一戰,嚇得江南的小孩聽到張遼的名字,都不敢哭了,可見,張遼的威名傳的很響亮。
此戰後,孫權就開始懼怕張遼,曹丕派張遼和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張遼病了,孫權依然恐懼,提醒部下要小心張遼。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孫權復叛,帝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黃初三年(222年),張遼在江都病死,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縱觀張遼一生,在正史記載中,基本就打過兩次敗仗,勝仗居多,也因此進入了古代七十二名將之列。
2樓:生活闖一闖
張遼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智勇雙全,一生只打過兩次敗仗,第一次張遼最開始擔任雁門郡史,跟的董卓,董卓被呂布殺了,呂布又被曹操打敗,然後投降曹操了,第二次因為張遼不是主帥不算敗戰。
3樓:七寒銳
張遼的第一次敗仗就跟著呂布打的敗仗。這主要責任歸咎於呂布,在下邳之戰被曹操擊敗。第二次敗仗是在張遼跟著曹操在鄴城攻打袁尚,曹軍久久沒有攻打下來,所以算是敗仗。
4樓:網友
張遼跟隨呂布時期。呂布在下邳被曹操擊敗。呂布投降後被殺。張遼投降了曹操。所以說張遼的第一次敗仗就是在呂布手下發生的。
5樓:三棵樹
打過敗仗,在下邳之戰中,張遼跟隨呂布,最後被曹操給打敗,張遼投降了曹操。
張遼的成名戰役是哪一場
6樓:飛喵某
張遼的成名戰役是第二次合肥之戰——逍遙津戰役。
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吳主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兵力空虛之際,親率十萬大軍(訛稱,實際就。
三、四萬人)攻打合肥,這是三國前期東吳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戰鬥。
合肥城內曹魏守將有張遼、李典、樂進及薛悌等7000餘士兵駐守。兩軍對峙,眾寡懸殊。
但魏將張遼看出了唯一的生機,孫權部隊雖然人多,但是也是長途跋涉才到逍遙津附近的,所有舟車勞頓,士兵都非常的疲勞的,如果這個時候來個突襲,東吳一定會潰敗的。
在強敵壓境的危急關頭,張遼臨危不懼,募集800死士,突襲了孫權營地,直到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打得孫權落花流水,落荒而逃。最後在逍遙津以七千破敵十萬,東吳慘敗而歸。
魏略》編寫張遼大敗孫權一事大為震驚孫吳勢力,因此有「張遼止啼」的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7樓:網友
威震逍遙津,指的是曹魏名將張遼以八百步卒逆襲孫權,繼而打破孫權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於逍遙津(合肥境內),從而化解了合肥之圍的以少勝多著名戰役,.又稱逍遙津之戰,是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戰直接擊潰了孫權親自斷後的後軍,差一點生擒孫權。
使張遼一戰成名的是什麼戰役?
8樓:up向上
合肥之戰後張遼一戰成名。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淩統、甘寧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染病之後,依舊令孫權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
同年,病逝於江都,諡曰剛侯。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9樓:匿名使用者
合肥大戰 破孫權進攻。
10樓:匿名使用者
合肥之戰,以少勝多,大破東吳。
張遼最成功的戰役是什麼?
11樓:夢之緣文化
分類: 文化/藝術 >>文學 >>**。
解析: 威震逍遙津。
張遼為失了皖城,回到合淝,心中愁悶。忽曹操差薛悌送木匣乙個,上有操封,傍書雲:「賊來乃發」。
是**說孫權自引十萬大軍,來攻合淝。張遼便開匣觀之。內書雲:
若孫權至,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張遼將教帖與李典、樂進觀之。樂進曰:
將軍之意若何?」張遼曰:「主公遠征在外,吳兵以為破我必矣。
今可發兵出迎,奮力與戰,折其鋒銳,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李典素與張遼不睦,聞遼此言,默然不答。樂進見李典不語,便道:
賊眾我寡,難以迎敵,不如堅守。」張遼曰:「公等皆是私意,不顧公事。
吾今自出迎敵,決一死戰。」便教左右備馬。李典慨然而起曰:
將軍如此,典豈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願聽指揮。」張遼大喜曰:
既曼成肯相助,來日引一軍於逍遙津北埋伏;待吳兵殺過來,可先斷小師橋,吾與樂尺純文謙擊之。」李典領命,自去點軍埋伏。
卻說孫權令呂蒙、甘寧為前隊,自與淩統居中,其諸將陸續進發,望合淝殺來。呂蒙、甘寧前隊兵進,正與樂進相迎。甘寧出馬與樂進交鋒,戰不數合,樂進詐敗而走。
甘寧招呼呂蒙一齊引軍趕去。孫權在第二隊,聽得前軍得勝,催兵行至逍遙津北,忽聞連珠炮響,左邊張遼一軍殺來,右邊李典一軍殺來。孫權大驚,急令人喚呂蒙、甘寧回救時,張遼兵已到。
淩統手下,止有三百餘騎,當不得曹軍勢如山倒。淩統大呼曰:「主公何不速渡小師橋!
言未畢,張遼引二千餘騎,當先殺至。淩統翻身死戰。孫權縱馬上橋,橋南已折丈餘,並無一片板。
孫權驚得手足無措。牙將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約馬退後,再放馬向前,跳過橋去。
孫權收回馬來有三丈餘遠,然後縱轡加鞭,那馬一跳飛過橋南。後人有詩曰:
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淝。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孫權跳過橋南,徐盛、董襲駕舟相迎。淩統、谷利抵住張遼。甘寧、呂蒙引軍回救,卻被樂進從後追來,李典又截住廝殺,吳兵折了大半。
行悉淩統所領三百餘人,盡被殺死。統身中數檔困乎槍,殺到橋邊,橋已折斷,繞河而逃。孫權在舟中望見,急令董襲棹舟接之,乃得渡回。
呂蒙、甘寧皆死命逃過河南。這一陣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眾將保護孫權回營。
權乃重賞淩統、谷利,收軍回濡須,整頓船隻,商議水陸並進;一面差人回江南,再起人馬來助戰。
張遼成名一戰,以800對10萬,最終為何會勝利?
12樓:麗文說娛樂
<>合肥之戰,張遼威震逍遙津,打出了威風。張遼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山西自古出名將,是漢武帝時期想設計消滅匈奴的聶壹後人。張遼原本是丁原部下,丁原曾派張遼去招兵,可見張遼有組織能力。
丁原死後,張遼跟著攜指鉛呂布。呂布死後,張遼跟著曹操。曹操東征烏桓,張遼為前鋒,陣斬蹋頓單于。
也有一種說法,蹋頓單于是被馬踩而死。張遼本人勇武有力,智謀出眾。進攻時機選擇的好,出乎意料攻打東吳,使東吳摸不清張遼軍中情況。
張遼本人武藝高超,親自衝鋒陷陣,手刃敵將。在張遼帶動下,800勇士在東吳軍中橫衝直撞。張遼衝鋒也是斬首行動,都衝到孫權帳下。
斬首行動容易打亂敵人軍中部署。像虎牢關,李世民玄甲軍大敗竇建德的河北援軍,也是斬首行動。斬首行動,敵人數量多有時也是無濟於事。
曹操安排得當,孫權來攻,張遼率軍迎戰,樂進、李典守城。進退有據。東吳軍隊陸戰不是強項,在張遼八百勇士衝擊下慌亂潰敗。
八個字: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首先孫權對敵我雙方的兵力是清楚瞭解的,情報工作做的很到位。
他不認為合肥區區七千守軍會有進攻的膽量,沒有任何防備。其次,冷兵器時代人數多寡並不是成敗決定性的因素,俗話說,人過一萬無邊無沿,更不要說十萬大軍。絕大多數是士兵是湊不到戰鬥中心的,甚至自始至終敵軍都看不到。
缺乏有效的指揮,不能形成合力。張遼所率領的800勇士綜合素質是強於孫權軍普通士兵的,他們所要面對的只是眼前的敵人。另外一點就是張遼所採取戰略得當,與李雲龍的炮擊坂田聯隊有異曲同工之妙。
打擊敵軍指揮系統,更加不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如果不是淩統辯好拼死相救,幾乎就能把孫權斬殺。結合以上種種原因,才逗凳造就了名震逍遙津的大將張遼張文遠,奠定了他在曹軍中的地位。
13樓:創作者
因為他在軍事領導方面是非常有天賦的,在這方面做好了規劃,也做好了軍事戰鬥的部署,所以才可以獲勝。
14樓:結婚發的
因為他採用了快攻的方式,出其不意。趁著對方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佔據了。
15樓:花裡胡哨
因為他的實力是很強的,並且也是非常聰慧的,所以就會有這種情況的出現。
使張遼成名的戰役是什麼?
16樓:筱鴨電影
烏桓之戰。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要征討在柳城的袁尚、袁熙與烏桓。張遼進諫:「許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
現今,天子就在許都,曹公北征甚遠,若劉表派遣劉備攻擊許都,佔據它而號令四方,您的形勢將會大去。」曹操推測劉表必不能任用劉備,於是,大軍出征。
八月,曹操帶領先鋒部隊登上白狼山,突然與敵兵遭遇。敵人的數量很多。當時,曹操軍隊的主力重兵還在後方,尚未到達前線,而曹操身邊只有少量的軍隊。
曹軍將士們希望等待後續部隊,並對當前的危險局面都感到恐懼。
在「左右皆懼」的曹軍氛圍中,張遼力排眾議,反對畏敵不前,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著胡虜的陣勢不整,立刻進行交戰,而不是等待後援。
張遼勸戰時的語言、神態皆是壯氣奮發。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雄壯鬥志,又看見烏桓的軍隊尚未排好戰鬥陣形,於是,採納了張遼的建議。
曹操親自將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給張遼暫用,下令由張遼指揮先鋒部隊出戰。張遼率軍突擊,大破烏桓軍隊,並臨陣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
由於張遼被臨時授予了曹操的所持麾,根據《魏武軍令》,「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
張遼暫時代表曹操指揮,因此,白狼山之戰的全部參戰將領都要受張遼的指揮 。也因此,《三國志·武帝紀》關於白狼山戰場的記載,只寫張遼,沒必要寫其他從徵將領,也沒必要寫「等」字。
此役,雖然敵眾我寡、左右皆懼,並且,「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但是,張遼極力主張迅速進攻,終於,其疾如風,虜眾大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
張遼厲害嗎??歷史上張遼真的很強嗎
呂布手下的猛將,又重感情,厲害啊!張遼厲害啊,很強大的啊。歷史上張遼真的很強嗎 真的很強。張遼 年 年 字文遠,雁門馬邑 今山西朔州 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 董卓 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
陸游在歷史上的地位,屈原在歷史上的地位
地位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 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 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 藻繪 為工變為追求巨集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 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
歷史上武漢還有哪些名稱,南京在歷史上具有哪些名稱?
夏口。江夏縣 武昌 南京在歷史上具有哪些名稱?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 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 遺曲。王安石 桂枝香 金陵懷古 今天的南京,在五代時叫金陵,為南唐的都城 又叫建康,這是更早的南朝 宋 齊 樑 陳 的都城 再往上溯,乃是三國時期的東吳之都城,叫建業。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