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2025-02-09 09:39:50 字數 3016 閱讀 2118

1樓:瑞盾清水混凝土

乙卯重五詩》

陸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譯文: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乙卯:指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

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節。因這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又稱「浴蘭節」。又因這天少女須佩靈符,替榴花,還稱「女兒節」

這首詩開篇點題,將時間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將地點定格為「山村」。此時此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的只是節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更何況,石榴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盛開了呢!

此情此景,怎乙個「好」字了得!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詩人,今天終於暫時放下了滿腹的憂憤,融入了節日的歡快氣氛之中。瞧,他先吃了兩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著艾枝。然後又按照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

到了晚上,他忙完這些事情,含著微笑喝起酒來了。

從作者對端午這一天的生活的具體描寫中,我們還可以看出至少從南宋開始,端午就有了紀念屈原和衛生保健的雙重內涵。

念念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的陸游,由於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實現,只能像辛棄疾那樣「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在歡樂中暗藏著多少傷感,在閒適中流露出多少無奈啊!

這首詩語言質樸,融寫景、敘事、抒情於一體,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風光,那江南端午的風俗習慣,那字裡行間的閒適愜意,浮現在我們眼前,感受在我們胸間。沒有裝飾,所以詩美;沒有做作,所以情真。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寫作境界。

2樓:

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表達了作者懷念屈原的感情。

乙卯重五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樓:令修

乙卯重五詩輪逗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將兩角種子的兩個角比作髮髻,非常生動的表現出粽子的形象特臘如點,也烘托出一種活潑的氣氛。《乙卯重五詩》是宋代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所作的。

全詩融敘事、寫景合抒情於一體,平實質指察樸又閒適細膩,將詩人的日常生活娓娓道來,卻別有一番深永滋味。即便是一些生活的閒言瑣事,但是在詩人的筆下卻變得純粹而又寶貴起來,讓人讀後倍感慰藉。

乙卯重五詩

4樓:剛陽文化

原文。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咐廳鬥,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伏碼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註釋①乙卯:指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

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節。因這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又稱「衡磨浴蘭節」。又因這天少女須佩靈符,替榴花,還稱「女兒節」②棕包分兩髻:

粽子有兩個尖尖的角。古時又稱角黍。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

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載:「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淚羅而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貯公尺祭之。」最早粽子是黍公尺蒸制而成。

到了宋朝,粽裡有餡,中間夾棗、豆、杏之類。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據說艾葉氣,熟芬芳,能通九竅,去疾病,故載於帽子上。

危冠:高冠。這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所戴的一種帽子,屈原《涉江》一詩云:

帶長鐵之陸離分,冠切雲之崔鬼。」④儲藥:古人把五月視為惡日。

賞析。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即端午節。

乙卯重五詩意思

5樓:帳號已登出

乙卯重五詩的意思介紹如下:棗渣兆

乙卯重五詩》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

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看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梁飢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乙卯重五詩》

原文: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節的習俗:

一、賽龍舟。

端午節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就是紀念屈原。傳說五月初五這天,屈原跳進汨羅江後,當地的老百姓聞訊後,大家就馬上划船過來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沒發現屈原的屍體。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邊。

當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情後,也都冒雨前來,爭相划船到洞庭湖上來。為了寄託大家對屈原的哀思,此後就逐漸發展為龍舟競賽。

二、吃粽子。

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傳說,和賽龍舟一樣,都是為了紀念屈原。傳說屈原於五月初五日投汨羅江後,被水中蛟龍所困,人們哀憫同情屈原,每到這一天的時候,就將五色絲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驅趕蛟龍。

後來,粽子便成了最受凳租人們歡迎的端午節食品。

三、掛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節期間,民間還有在門口掛艾草、菖蒲、榕枝的習俗。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草藥,針灸裡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把它插在門口,也可以使身體健康。

菖蒲,被老百姓視為百陽之氣,插在門口上,可以避邪;門口掛榕枝的寓意是使身體矯健,百病不生。還有的地方是掛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託人們對平安、健康的美好願望。

乙卯重五詩的作品原文

6樓:麻花疼不疼

《乙卯重五詩》

宋: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七子之歌臺灣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表達了作者希望澳門迴歸祖國及希望祖國統一的思想感情。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澳門 香港 臺灣等七個被割讓 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讓他們來傾訴 失養於祖國 受虐於異類 的悲哀之情,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這是我國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1925年7...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詩中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 活潑淘氣的形象的喜愛,以及對田園生活的讚美之情。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詩歌通過兩種人的對照,對 俯首甘為孺子牛 的人傾注了無限深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而對高踞人民頭上的人,則無情地揭露,表現出滿腔的憤懣.詩歌的獨特之...

江南全詩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思想感情

看你怎麼讀.我認為腐朽。憶江南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那兩種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思想感情 字義 曾 曾經。諳 熟悉。勝 比 好。藍 廖藍,可製成青藍色的一種染料。這裡形容江水深綠顏色。句意 江南好,那的風景是我以前最熟悉的。太陽出來了,江邊的花兒比火還要紅,春天的江水綠得如同用藍草染過一樣。這一切,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