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的真偽存疑,「烏龍茶」的來源?

2025-02-07 01:40:21 字數 1607 閱讀 9438

1樓:網友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是經過曬青→涼青→搖青→炒青→揉捻→復炒→復揉→初焙→攤涼→揀剔→炭焙等工序後製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

烏龍茶選用荔枝木、龍眼木等果樹木炭燒煉的木炭焙制,其炭相碰之時鏗鏘有聲,密度堅硬。炭焙烏龍茶,先是以其幽長或銳細的茶香、再以茶韻醉倒四方。

炭焙烏龍茶成品率低,初製成形後,還須經二十小時左右的炭火烘焙後才完成,即使焙制者技術一流,也很難保證,但炭焙可以出頂級品烏龍茶,而且也只有炭焙才能稱得上頂級品烏龍茶。

市面上的黑烏龍茶不建議購買,因為現在市面上所謂的黑烏龍茶,基本都是選用過季鐵觀音然後用電烤箱把茶葉烤黑烤焦,這樣的茶葉,對身體一點益處都沒有,反而有害,如用吃烤焦的東西。

2樓:我茶

烏龍茶發酵程度比紅茶輕,比綠茶重,看茶湯顏色沒有紅茶那麼深,也沒有綠茶那麼淡,大多呈金黃色澤,烏龍茶的口感來說,香氣比較清香,回甘比較強烈,喝起來沒有紅茶那麼的澀嘴。

「烏龍茶」的**?

3樓:舒適管家

烏龍茶」的**?

答案:烏龍茶的前身——北苑茶烏龍茶起源於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

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宋代以後最為著名的茶葉,歷史上介紹北苑茶產製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北苑是福建建甌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產茶。

閩通志》載,唐末建安張廷暉僱工在鳳凰山開闢山地種茶,初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已產製龍鳳茶,宋真宗(998年)以後改造小團茶,成為名揚天下的龍團鳳餅。當時任過福建轉運吏,監督製造貢茶的蔡襄,特別稱頌北苑茶,他在1051年寫的《茶錄》中談到「茶味主於甘滑,惟北苑鳳凰山連續諸焙所產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屬於龍團鳳餅,其採製工藝如皇甫冉送陸羽的採茶詩裡所說:

遠遠上層崖,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要採得一筐的鮮葉,要經過一天的時間,葉子在筐子裡搖盪積壓,到晚上才能開始蒸制,這種經過積壓的原料無意中就發生了部分紅變,芽葉經酶促氧化的部分變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實質已屬於半發酵了,也就是所謂烏龍茶的範疇。因此,說北苑茶是烏龍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學根據。

武夷山茶則在北苑茶之後,於元朝、明朝、清朝獲得貢茶地位,獲得發展。 現所說的烏龍茶則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製法,改進工藝製作出來的一種茶。 烏龍茶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福建《安溪縣誌》記載:

安溪人於清雍正三年首先發明烏龍茶做法,以後傳入閩北和臺灣。」 另據史料考證,1862年福州即設有經營烏龍茶的茶棧。 1866年臺灣烏龍茶開始外銷。

而現在全國烏龍茶最大產地當屬福建安溪,安溪也與1995被國家農業部和中國農學會等單位命名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

4樓:情感語錄小靈通

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製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嚐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 在分解脂肪、**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健美茶」。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

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烏龍茶除了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其主要生產地區是福建省安溪縣等地。

烏龍茶功效,烏龍茶的功效與作用

可以加蜂蜜 但是蜂蜜怕高溫。等茶涼涼在放蜂蜜。夏季不適合喝烏龍茶,秋天喝最好 烏龍茶的功效 綠茶和烏龍茶是由同一種茶樹所生產出來的。最大的差別在於有沒有經過發酵這個過程。因為茶葉中的兒茶素會隨著發酵溫度的升高而相互結合,致使茶的顏色變深,但因此茶的澀味也會減少。這種兒茶素相互結合所形成的成分就是烏龍...

烏龍茶因何得名?怎樣的茶算烏龍茶

烏龍茶是六大茶類一種,因加工方法過程分類,又稱青茶,屬於半發酵茶,經萎調,做青,殺青,揉捻,乾燥等過程加工而成 何以 烏龍 為茶名,歷史上何時出視烏龍茶名,有以下幾種說法 以地名命名 有人認為烏龍茶的名稱與地名有關。最早出現 烏龍 與茶連繫在一起的是11世紀北宋劉弇 龍雲集 中提到烏龍茶 今日第茶者...

烏龍茶包括什麼茶,烏龍茶都包括什麼?

烏龍茶,亦稱青茶 半發酵茶。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汁是其特色。但其實烏龍茶只是總稱,還可以細分出許多不同類別的茶。例如 水仙 白牡丹,黃旦 桂 本山 毛蟹 武夷巖茶 凍頂烏龍 水仙 肉桂 奇蘭 鳳凰單樅 鳳凰水仙 嶺頭單樅 色種等以及適合配海鮮類食物的鐵觀音等等,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