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魄屬炎黃
審題提示和思路點撥]
材料敘述的是一位中國在丹麥的留學生的見聞。設題切口不大,比較開放,留給我們思考和寫作的空間較大,但要寫好卻不易,須注意「所寫內容應在上邊材料涵蓋的範圍之內」這一要求。材料涵蓋了哪些範圍呢?
一是「魚」。小中見大也好,比喻也罷,材料中的魚應該代表人類向自然獲取的生活資源。這種生活資源雖然是可再生的,卻不是無條件的。只有遵循其生長規律,滿足其再生條件才可再生。
二是垂釣人的言行。垂釣人不搞「撿到籃裡就是菜」,「釣到簍裡就是魚」,而是取大放小,這樣做的目的不言而喻:今天將小魚放生是為了明天有大魚可釣。
由此可以概括出以下觀點:
1、國民應該強化可持續發展意識。丹麥垂釣人的做法啟示我們只有遵循自然發展規律,著眼未來,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可聯絡的反面事例很多,例如不少人為了一己一時之私利在禁漁期違規捕撈,或獵殺國家嚴令保護的野生動物;不少地方為了獲取眼前利益亂砍濫伐;不少企業為了提高產值任意排放廢氣廢水等等。
2、國民應該提高素質,學會自律。「學會自律」是目標,「提高素質」是條件。丹麥垂釣人人人都自覺帶著尺子,「每釣上來一條魚便在那尺子上比劃,若不夠長度的魚便又拋回湖中,條條如此,不厭其煩」,並且他們這樣做「和**沒有任何關係」,完全是一種由自身的高素質決定的理智的自覺的自律行動。
這其中包括道德素質,否則無法克服貪慾;包括科學素質,否則無法接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包括文化素質,否則無法具備前面兩種素質,達到這樣高的境界。
3、有「失去」才有「獲得」,「失去」是為了更好的「獲得」。「把小魚放回湖中」是一種「失」,「等它們長到夠大了再釣上來」是一種「得」,由此說開去便是一篇很好的談哲理的文章。要注意的是不能離開上述因果聯絡而擴大範圍泛論「得與失」的關係,例如捨棄錯誤才能得到更大收穫等等,則是偏離題意的。
2樓:網友
可以寫跟可持續發展有關的主題。
什麼是主題分析(內容分析)
3樓:這麼龍聖嬰
1、主題分析:標引文獻前明確其中心主題的過程。
包括提煉主題概念,剖析主題結構以及確定主題型別等。是標引工作的重要步驟。
2、內容分析:對大眾傳播資訊如書籍、雜誌、電影、廣播和電視等的內容作客觀、系統和量化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
目的是將一種用語言表示而非數量表示的文獻轉換為用數量表示的資料,並將分析的結果用統計數字描述。最初的內容分析主要是針對文字形式的報刊,現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科學中,成為一種重要的文獻研究方法。
4樓:網友
主體分析(內容分析)是一種可以使研究者通過間接的方式來研究人類的行為,通過分析有關這些行為的資訊來進行研究的技巧。它是一種對大眾傳播資訊如書籍、雜誌、電影、廣播和電視等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的一般步驟為:
抽樣。如抽取若干期報紙以分析該報社論的政治傾向。
界定觀察的類別。類別應根據研究目的確定,而且應是詳盡、互斥和獨立的,如政治傾向可分為保守、中間、激進3類。
界定記錄單位。記錄單位主要有以下幾種:單詞或單個符號;主題;人物;句子或段落;專案。
界定語境單位。語境單位指記錄單位的語境或上下文,語境單位包括記錄單位而又比記錄單位大。
界定點算體系,即決定如何使資料以數量表示,如統計各類別出現的頻數、語義強度或空間數額。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文獻內容作客觀系統的定量分析的專門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測驗文獻中內容分析法本質性的事實和趨勢,揭示文獻所含有的隱性情報內容,對事物發展作情報**。
5樓:網友
1、主題分析是指根據主題標引和檢索的需要對文獻內容特徵進行分析、提取主題概念的過程。具體而言就是在分析文獻主題型別、主題結構的基礎上對具有檢索意義的主題概念進行提煉和取捨的過程。
2、首先,要通過圖書內容的調查研究形成概念,這稱為主題分析。其次,把概念轉換成情報檢索語言的標識(如分類號、檢索詞等),稱為標引,實質是「符號標引」,主題分析的實質是「概念分析」
怎麼樣分析文章的主題和藝術特色,怎麼樣分析一篇文章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藝術特色,也稱 表現手法 作家 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 描寫 虛構 烘托 渲染 誇張 諷刺 抒情 議論 對比等手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
《棗核》文中線索分析主題,《棗核》的線索是什麼?
以 棗核 為線索,既是一條敘事線索,又是一條思念家鄉的感強線索。棗核 的線索是什麼?5 棗核 的線索是 棗核。棗核是本文的敘事線索,更是一條凝聚這鄉情的感情線索。用棗核設定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 棗核 揭示懸念。棗核將海外遊子之心與故鄉故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但在在文中卻起到了以小見大的重要作...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主題分析,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主題分析800字
篇一 蘇東坡傳讀後感800字 蘇東坡傳 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採用 春秋筆法 而是林語堂先生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 詩詞 私人書簡等後所著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瞭解 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 蘇東坡傳 寫得如此色彩鮮明 感情豐富。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