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南溪書院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尤溪縣城南的公山之麓。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誕生於此。
嘉熙元年(1237年)在此修建文公祠、韋齋祠、半畝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築,祀朱家父子。寶佑元年(1253年),宋理宗賜額「南溪書院」。書院古樸莊嚴,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有韋齋祠、觀書第、毓秀坊、毓秀亭等建築。
正堂當中立朱熹石膏塑像,兩旁是朱子手書板聯四幅:「讀書起家之本 和順齊家之本 勤儉治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 書院內的方塘,為朱熹幼年讀書處。
朱熹《觀書有感》詩曰:「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半畝方塘」即指此處。
院左側有古樟2株,枝幹參天,高30多公尺,樹圍分別為公尺和公尺,相傳為朱熹幼時所植,人稱「沈郎樟」。
2樓:眼o黑了
南溪書院,福建尤溪縣,朱熹生於此。
3樓:傷冬哥
觀書有感》幾歲寫的,我也很想知道,不過上面那個答案我表示不贊同,都知道現在很多建築都是現代人造的。朱熹14歲就喪父,然後就來到了福建武夷山五夫鎮,並在劉氏照顧下,讀書直到考到進士。並且在此生活了四十多年。
我個人覺得,這首詩,更有可能是在武夷山五夫鎮紫陽樓居住時完成所,.雖然我沒有佐證。純屬個人看法。
觀書有感朱熹寫的是什麼意思
4樓:愛創文化
朱熹的《觀書有感》的意思是: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清澈明淨的天光和雲影在水面上閃耀著、浮動著。如果要問池塘的水為什麼這樣清澈呢?
那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觀書有感》原文: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前兩句寫景,後兩句議論。一問一答,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深切而獨特的讀書感受,暗含哲理。這首詩句中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是千古名句,這兩句詩說水的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刻補充新的知識。
所以這句詩也被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讚美乙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
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二是誰寫的?
5樓:網友
1,《觀書有感》其一。
bàn mǔ fāng táng yī jiàn kāi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wèn qú nà dé qīng rú xǔ ,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白話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
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2,其二。zuo ye jiang bian chun shui sheng , meng chong ju jian yi mao qing,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xiang lai wang fei tui yi li , ci ri zhong liu zi zai hang。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白話譯文:昨天夜裡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自在地順漂。
6樓:帳號已登出
觀書有感/作者。朱熹。
讀了朱熹的《觀書有感》,你聯想到讀書的哪些體會
朱熹寫的詩 觀書有感 其實有兩首。一首是大家都熟悉的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罷此詩,想必你已經領悟到它的深層韻味,其中的道理很值得我們借鑑。何謂活水?何謂渠?很顯然,朱熹用比喻的修辭方法,鋪敘了讀書 觀察與寫作的密切關係,這不僅在當時,而且對於今天,我們仍...
觀書有感的作者介紹,古詩《觀書有感》解釋 急急急!!!!!!!!!!!
朱熹 1130.9.15 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 晦翁 考亭先生 雲谷老人 滄洲病叟 逆翁.漢族,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 今江西省婺源 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 思想家 哲學家 教育家 詩人 ...
觀書有感這首詩寫的是池塘裡的水,可是卻用了 觀書有感作題目,這是為什麼
它實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覆讀上幾遍,會覺得愈讀愈愛讀!你看,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在朱熹筆下是的一面鏡子 一鑑開 起筆就恬靜而幽雅得讓人立時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讀者遐想,這面 鏡子 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雲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麼靜謐可愛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個問題,這水為什麼如此清澈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