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於國也 重點詞語 解釋

2024-12-21 21:30:12 字數 1336 閱讀 5928

1樓:網友

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河內地方遭了饑荒,我便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

河東遭了饑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加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請讓我用戰爭打個比喻吧。戰鼓鼕鼕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後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惠王說:

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孟子說:

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魚網不到深的池沼裡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季節拿著斧頭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麼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遺憾。

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麼,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那麼,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捱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覆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麼,鬚髮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揹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

現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開啟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於年成不好。

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麼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

寡人之於國也本文即為成語的出處是什麼?

2樓:戴燕娜

出者並喚處】:《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解釋】: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後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蔽沒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首凱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寡人之於國也中之的用法

3樓:老周在此

寡人「之」燃畝於國也:助詞,用於湊困肆足音節,舒緩語氣。

1、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汪段轎:代詞,他。

2、樹之以桑:代詞,代「五畝之宅」。

3、申之以孝悌之義: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王道之始也:助詞,的。

5、填然鼓之:語氣助詞,可不譯。

寡人之於國也重點句,《寡人之於國也》的重點字詞或句子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 sh ng 食也 數 c 罟 g 不入洿 w 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 pi o 而不知發,人死,則曰 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 非...

《寡人之於國也》課後習題求解,《寡人之於國也》課後練習題答案

孟子的這句話代表了現代社會的重要思想 可持續發展,按照農時來耕作 而不是放版肆權的去開荒 能夠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農業資源 當魚鱉成熟了才去捕撈 那麼就可以保持水潭的生態平衡 按時進山林去砍伐 那麼可以保持山林的生態平衡 孟子的這段話是現代社會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 寡人之於國也 課後練習答案 1 王道...

關於《寡人之於國也》的一道小題,《寡人之於國也》課後答案

b db不針對梁惠王 d 是教民 對本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是孟子直接對梁惠王的批評。d.孟子不僅主張教民,還主張養民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寡人之於國也 課後答案 孟子在 寡人之於國也 中說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數罟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