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官方傳遞資訊就是靠官方組織的一些形式,比如快馬送公文,狼煙傳遞訊號,飛鴿傳書等等了,民間就是靠人帶個信。
古代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2樓:腦洞快歷史
現在的科技十分發達,一通**就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那麼在遙遠的古代是如何傳遞訊息的?
3樓:皇唐薛
傳遞書信: 一般的平民傳遞書信,主要靠過路人,僧人,文人等雲遊的人,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決食宿問題,他們也很願意! 官方主要就是驛站了。
傳遞軍情: 這方面軍隊一定有專職的人員了,另外還有烽火臺,信鴿。 信鴿送信的準確性低,大多是書信,但都要花上以月為單位的長時間,也有通過騎馬的100里加急、200里加急、300里加急、、、但要花大錢,一般這種「快遞」多用於官場書信。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表示戰事緊急。 雞毛信:
一般用於民間。 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信鴿傳書:多用於朝庭、官家、幫派。 傳竹筒:
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
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
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4樓:匿名使用者
1.鴻雁傳書 2.魚傳尺素 3.青鳥傳書 4.風箏通訊 5.竹筒傳書 6.黃耳傳書 7.飛鴿傳書。
5樓:匿名使用者
多了,有飛鴿傳書,大雁,皇帝專有信使騎馬傳遞,還有在軍事上烽火臺,平常百姓就是通過過往商人等流動人口捎帶資訊,不過很慢也很不準確!
6樓:匿名使用者
商周時期就有了郵驛傳遞制度,當然寫信。還有飛鴿傳書。
7樓:使用者
有烽火,還有用人力的!
8樓:匿名使用者
飛鴿傳書,烽煙,明清時好像有和現代郵局差不多的機構。
9樓:匿名使用者
遠距離就是,旗語,在遠就是烽火。
10樓:匿名使用者
的啦啦啦德瑪西亞啦啦啦。
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100字左右
古代傳遞資訊的故事(100字以上)
11樓:門下走狗金牛
1、信猴傳信。
在奈及利亞貝喀薩地區,人們用猴子送信。
人們將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地,並時常將母猴帶去尋找子猴,使母猴認得路線。當人們需要通訊時,將信裝在竹筒裡綁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尋找子猴,母猴總能將信送到目的地。
2、烽火。「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
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臺,俗稱烽火臺,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高臺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
一臺燃起烽煙,鄰臺見之也相繼舉火,逐臺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3、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一隻青鳥的名字筆者沒有查閱到),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資訊,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
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4、風箏通訊。
傳說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即魯班)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製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
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紙糊之,便成了「紙鳶」。
五代時人們在做紙鳶時,在上面拴上了一個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風箏」這個詞便由此而來。
5、旗語。在15-16世紀的200年間,艦隊司令靠發炮或揚帆作訓令,指揮屬下的艦隻。2023年,英國的美洲艦隊司令豪上將印了一本訊號手冊,成為第一個編寫訊號書的人。
後來海軍上將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記"字母,創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語字母。2023年,納爾遜勳爵指揮特拉法加之役時,在陣亡前發出的最後訊號是波帕姆旗語第16號:"駛近敵人,近距離作戰。
"2023年,英國海軍馬利埃特上校編出第一本國際承認的訊號碼。舫海訊號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數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
古代怎樣傳遞資訊?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飛鴿,烽火,火箭、手語,書信,旗幟,鼓號、狼煙等。
特點:古代資訊傳遞方式以人力或畜力為載體。傳遞速度慢,效果差,保密工作不能完全得到保證。
1、飛鴿:把書信綁到飛鴿腿上,利用飛鴿來傳送傳書信。
2、烽火: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
4、火箭:用弓箭向空中投射火箭,常在戰場上表示某一個軍團準備開始行動了,請及時配合。
5、旗幟:用旗幟擺成一些造型,不同的造型傳達不同的資訊。
6、鼓號:古羅馬軍團的軍號吹出不同的聲音一般代表」龜甲陣「」進攻隊形「」防守隊形「等。
7、狼煙:邊防兵發現敵情發訊號時在烽火臺點燃的煙火,但不是燃燒狼糞而發出的煙火。
在我國古代,紙還沒有發明以前,常見的「信」是用漆書寫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牘。由於木牘一般一尺長,故又稱為「尺牘」。後來,有人把信寫在綢子上,叫做「尺素」。
唐代張九齡詩云:「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尺素指的就是「信」。「鯉魚」也可指代書信,典故出於漢樂府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信箋:信箋指信紙。「花箋」是一種小篇的用華貴紙張製成,並飾有花紋的信紙。
古時著名的花箋很多,有五色箋,錦色箋,百韻箋,鳳尾箋等。或出之於吳,或出之於巴蜀。最著名的是蜀箋中的薛濤箋。
信封:我國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製成的。秦漢時,公私書信大多是寫在竹簡或木箋上,然後用兩塊刻成鯉魚形的木板,作為一底一蓋,將箋牘夾在中間。這種木板可算是歷史上最早的信封。
到了唐代,自貞觀年開始,就用朝鮮厚繭紙製信封,形若鯉魚,兩面俱畫鱗甲,腹中可以藏書,名曰「鯉魚函」。
信使:古代稱使者為「信」或「使」,合之為信使。如司馬相如《喻巴蜀檄》:
「故遣信使,曉諭百姓以發卒之事。」相傳三國吳人葛玄與河伯書信往還,令鯉魚充信使。相傳大雁也傳書,因此,也稱信使為「鴻雁」。
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有詩曰:「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
13樓:
早先:是用烽火、狼煙。主要是通知能夠及時,只要發生狀況,就可以點燃烽火,通知諸侯,每隔一段距離就設一個烽火臺,當發生狀況時就一個接一個的點燃烽火,用煙傳遞敵人來侵的資訊,但是傳遞資訊內容有限。
其次:是驛站快馬人為傳遞。主要是能夠保障資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全面性,但是這樣比較浪費人力、物力,而且時間上比較長,不能做到太及時有效。
再次,是信鴿。主要是傳遞方便快捷一些,不費人力,受地形影響不大,但是就好象電報一樣,傳遞的資訊必須言簡意賅,而且,信鴿的安全性不夠高,信鴿會受到鷹類等大型鳥獸類侵襲,造成損傷,使資訊傳遞受損,而且容易造人攔截。
14樓:墼餮魍薅
通過烽火臺,點燃狼煙示警,驛站,快馬加鞭,飛鴿傳書。
烽火臺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墩臺。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訊息的高臺,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訊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訊息傳遞方式。
驛站是中國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組織傳遞資訊的國家之一,郵驛歷史雖長達3000多年,但留存的遺址、文物並不多。郵票上的兩處驛站遺址,均屬明代。
孟城驛是一處水馬驛站,在江蘇高郵古城南門外。雞鳴山驛在河北懷來,是我國僅存的一座較完整的驛城。「驛站」這一場所雖然古已有之,但作為一個詞彙的出現是在蒙古元朝以後,元朝以前只稱「驛」。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古代社會的人們傳遞資訊,往往藉助特定的肢體動作、有聲語言及紋身、飾物、舞蹈等以身體為傳播媒介或載體的廣告傳播形態來達到目的。身體或肢體是為最原始的廣告媒介,其媒介功能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歲月裡被不問斷地保留並延續下來。
古代社會常用的肢體語言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擬態與手勢語。
2.身體彩繪和紋身。
3.人體飾物。
二借代物——廣告資訊傳遞的特定標記。
1.特定借代物。
(1)結繩。
(2)刻木。
(3)狼煙。
(4)鼓。(5)竹號。
(6)音響器具。
2.生活借代物。
(1)草標。
(2)穀穗、笊籬、柳條。
(3)瓶瓢、草帚。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 5
16樓:百聽安仍璟
遠古口耳相傳或藉助器物。
資訊傳遞速度慢、不精確。
古代靠驛差長途跋涉。
資訊傳遞速度慢、資訊形式單一。
17樓:郭怡和拜豔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18樓:司煙雀念
個人觀點~簡單羅列以下幾點、
口口相傳、人工運輸~人。
就是當今所謂人肉系、傳話~
優點、所有事情經過渲染、更生動(史詩、文獻、故事);信件儲存相對妥善(郵書)。
缺點、公正真是性有不足、往往新增個人觀點、會造成三人成虎、耳聽無憑(流言、謠傳);**昂貴、人工運輸有差錯(郵書)。
鴻雁傳書、魚傳尺素~動物。
儘管是千古佳話、但漏洞百出嘚方式~
優點、浪漫(多記於詩文、不用於現實生活中、所以真實性有待考證、難下定論)。
缺點、有點不靠譜、真的這麼做啊、鴻雁是古代信鴿、方便、魚就困難叻。
結繩記事、說文畫字~物體。
參看原始社會~
優點、在當時已是算先進。
缺點、在現在已是算落後。
詳細說說郵寄吧~
古時候一般來說郵差分兩種、官方派遣為民生嘚、還有素昧平生是老鄉嘚~
張籍有《秋思》一詩最妙、「復空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裡「行人」就是郵差、而「又」並不是到達嘚意思、「開封」亦非地名、是開啟封好嘚封條嘚意思。
託人捎信、是古代很有名嘚社會……怎麼說呢,就算是習以為常啦~
郵差住的是驛站、簡樸嘚~
這樣的方法優點是、
雙方、郵差、掙點外快、一般是順路捎帶。
郵寄人、因為老鄉順路捎帶並不昂貴、能夠準確送入親人手中。
缺點、比起當今完美的郵寄系統、
速度、效率、安全……
很多都不及現在~
社會是在進步噠~
古人怎么傳遞資訊,古人怎麼傳遞資訊
飛鴿傳書 鴻雁傳書烽火 古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現在的科技十分發達,一通 就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那麼在遙遠的古代是如何傳遞訊息的?一個是信件,由郵差來發放,騎馬到每個驛站,再換馬,最後把信送到 還有就是飛鴿傳書,就是用信鴿,將信綁在信鴿腿上,再放飛,信鴿就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往哪寫信就用哪個地方帶來的信...
螞蟻如何傳遞資訊,螞蟻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它們可以通過散發氣味來傳遞資訊。螞蟻的體內有一套腺體,這套腺體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散發不同的化學物質來傳遞20多種資訊。螞蟻雖然不會說話,但是能通過腹部的刮器震動發聲,螞蟻腹部的刮器是一種發聲器官,能摩擦震動發出聲音,不過這種方法經常是用來向別的螞蟻討要食物的。螞蟻還會通過自己的動作向夥伴們傳遞資訊,...
古代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 有以下幾種 1 羽檄 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一 烽火,用狼煙烽火響炮發訊號,是最高效的傳遞資訊方式。二 驛道,官道設驛站,軍情聖旨邸報禟報奏摺,通過驛卒跑快馬傳遞,是比較快捷的官府資訊傳輸方式。三 郵路書信,比較慢,一兩個月才能送達。古代通訊 概述 在遠古時候,我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