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飛鴿傳書
鴻雁傳書烽火
古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2樓:腦洞快歷史
現在的科技十分發達,一通**就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那麼在遙遠的古代是如何傳遞訊息的?
3樓:逆轉心理
一個是信件,由郵差來發放,騎馬到每個驛站,再換馬,最後把信送到
還有就是飛鴿傳書,就是用信鴿,將信綁在信鴿腿上,再放飛,信鴿就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往哪寫信就用哪個地方帶來的信鴿
還有些比較不正規的就是傳言,說書等等,人們相互傳言將資訊傳播
或者說書的先生將某些事編成書詞,用說書的方式唱出來,也算是資訊傳播.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古代資訊傳遞的方式:
1.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2.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3.以特殊聲音,如鐘聲,鼓聲,鞭炮聲等
4.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臺等
5.還有其他記號,擺設等,如誘敵的記號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4樓:皇唐薛
傳遞書信: 一般的平民傳遞書信,主要靠過路
人,僧人,文人等雲遊的人,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決食宿問題,他們也很願意! 官方主要就是驛站了。 傳遞軍情:
這方面軍隊一定有專職的人員了,另外還有烽火臺,信鴿。 信鴿送信的準確性低,大多是書信,但都要花上以月為單位的長時間,也有通過騎馬的100里加急、200里加急、300里加急、、、、、、但要花大錢,一般這種「快遞」多用於官場書信。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 羽檄:
插有羽毛的書信,表示戰事緊急。 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信鴿傳書:
多用於朝庭、官家、幫派。 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
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5樓:大霧迷濛
烽火通訊
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訊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烽隧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訊號。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
竹簡 竹簡用的是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先將圓竹鋸成一定的長度,再破為一定的寬度,削光整平後,即成為簡片。然後再用絲繩、麻繩、細皮條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即可用來刻寫或書寫文字。
旗報、牌報、揭帖旗報
源於我國古代的「露布」,通常由專人扛著,騎在馬上,賓士傳送,供沿途軍民閱覽,鼓舞士氣。牌報則是寫在木牌上的新聞傳播工具,而揭帖則是類似傳單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處散發。
早在公元968年,中國便發明了一種叫"竹信"(thumtsein)的東西,它被認為是今天**的雛形。歐洲對於遠距離傳送聲音的研究,卻始於17世紀。2023年,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資訊的辦法。
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切合實際,但他賜給這種通訊方式的一個名字--telephone(**),卻一直延用至今。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
古代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6樓:腦洞快歷史
現在的科技十分發達,一通**就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那麼在遙遠的古代是如何傳遞訊息的?
7樓:逆轉心理
一個是信件,由郵差來發放,騎馬到每個驛站,再換馬,最後把信送到
還有就是飛鴿傳書,就是用信鴿,將信綁在信鴿腿上,再放飛,信鴿就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往哪寫信就用哪個地方帶來的信鴿
還有些比較不正規的就是傳言,說書等等,人們相互傳言將資訊傳播
或者說書的先生將某些事編成書詞,用說書的方式唱出來,也算是資訊傳播.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古代資訊傳遞的方式:
1.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2.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3.以特殊聲音,如鐘聲,鼓聲,鞭炮聲等
4.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臺等
5.還有其他記號,擺設等,如誘敵的記號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8樓:皇唐薛
傳遞書信: 一般的平民傳遞書信,主要靠過路人,僧人,文人等雲遊的人,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決食宿問題,他們也很願意! 官方主要就是驛站了。
傳遞軍情: 這方面軍隊一定有專職的人員了,另外還有烽火臺,信鴿。 信鴿送信的準確性低,大多是書信,但都要花上以月為單位的長時間,也有通過騎馬的100里加急、200里加急、300里加急、、、、、、但要花大錢,一般這種「快遞」多用於官場書信。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表示戰事緊急。 雞毛信:
一般用於民間。 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信鴿傳書:多用於朝庭、官家、幫派。 傳竹筒:
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
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
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9樓:匿名使用者
1.鴻雁傳書 2.魚傳尺素 3.青鳥傳書 4.風箏通訊 5.竹筒傳書 6.黃耳傳書 7.飛鴿傳書
10樓:匿名使用者
多了,有飛鴿傳書,大雁,皇帝專有信使騎馬傳遞,還有在軍事上烽火臺,平常百姓就是通過過往商人等流動人口捎帶資訊,不過很慢也很不準確!
古代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 有以下幾種 1 羽檄 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一 烽火,用狼煙烽火響炮發訊號,是最高效的傳遞資訊方式。二 驛道,官道設驛站,軍情聖旨邸報禟報奏摺,通過驛卒跑快馬傳遞,是比較快捷的官府資訊傳輸方式。三 郵路書信,比較慢,一兩個月才能送達。古代通訊 概述 在遠古時候,我國使...
關於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
烽火 鴻燕傳書 飛鴿 漂流瓶 候鳥 孔明燈 做記號 特殊聲音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大家應該都知道,但是哥倫布返航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故事。哥倫布考察了美洲大陸後擔心自己回不去,於是就寫了一封信個西班牙女皇,連同自己畫的美洲地圖一起裝到一個瓶子裡,扔到大海里去,誰知這封信在海上漂了300多年才被發現,創造了...
古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100字
古人官方傳遞資訊就是靠官方組織的一些形式,比如快馬送公文,狼煙傳遞訊號,飛鴿傳書等等了,民間就是靠人帶個信。古代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現在的科技十分發達,一通 就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那麼在遙遠的古代是如何傳遞訊息的?傳遞書信 一般的平民傳遞書信,主要靠過路人,僧人,文人等雲遊的人,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