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和霖
你好,豆腐腦和豆腐皮不一樣,有區別。
豆腐皮的基本介紹
豆腐皮是大豆磨漿燒煮後,凝結乾製而成的豆製品。有二種:一是「挑」成的豆腐皮,也叫「油皮」、「腐竹」、「豆腐衣」;二是壓制成的豆腐皮,與豆腐近似,但較薄(比油皮則明顯較厚)、稍幹,有時還要加鹽,口味與豆腐有區別。
二者雖都叫「豆腐皮」,但形狀、成分、口味、菜餚做法均有較大差別。
後者以河北懷安的豆腐皮為代表。懷安城豆腐皮的味道之所以芳香可口,與它的製作過程有關。據行內人講,把黃豆打漿、燒胚、過濾、點漿、舀皮,一鍋豆腐皮就得舀70多張,接著是壓水、扯皮、煮皮,這一連串的工序都是在40℃的高溫下進行的。
剛剛從豆腐皮布上扯下來的豆腐皮白生生、筋顫顫,如果把它象手絹那樣揉成一團甩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會有一絲裂縫,而且都不會掉角,真是筋得難以想象,這也是懷安城豆腐皮的獨到之處。
豆腐腦的基本介紹
豆腐腦一道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常與豆腐花、豆花混用,依據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多愛鹹食,而南方則偏愛甜味,亦有地區如四川等喜愛酸辣口味。
豆腐腦和豆花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成分上並沒有太大區別。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軟,用筷子難以夾起,需用湯勺盛用;等到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與豆腐腦相比口感凝滑,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豆花放入模具裡面壓實更加凝固之後就是豆腐了。
豆腐腦製作須先將黃豆浸泡,依品種或個人喜好約4至8小時不等,俟黃豆吸飽水份後再加以打漿、濾渣、煮滾,復降溫至90℃。最後放入凝固劑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
豆腐腦,是利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高營養食品。與老豆腐相似(老豆腐較豆腐腦稍硬,形狀則相同。豆腐腦如妙齡少女,老豆腐則似半老佳人。
豆腐腦多在晨間**,老豆腐則在午後。豆腐腦澆滷,老豆腐則佐醬油等素食之。)
豆腐腦,是豆腐製作過程中的半成品。熟的且熱的豆漿經凝固劑接觸發生反應,大豆蛋白溶膠(即豆漿)發生蛋白質聚沉,如果反應物比例合適,反應條件(溫度、濃度、攪拌程度等)恰當,大豆蛋白就會完全凝固形成豆腐腦。為乾州(今乾縣)四寶之一。
2樓:課桌上的青春
,豆腐腦和豆腐皮一樣嗎?我認為是不一樣的,不過它們的養分是營養是一樣的
怎樣用豆腐腦做豆腐皮
3樓:中科聖創豆腐乾機
豆腐腦潑到包布上面 一層一層的 然後壓出水來
4樓:匿名使用者
豆腐腦經過中科全自動豆腐皮機壓制就可以做成豆腐皮的
5樓:可愛的亮
豆腐腦是由做豆漿開始的,先是做豆漿再變成豆腐腦的,還有它的滷汁。不難學的。
6樓:耿鈮
豆腐皮這樣涼拌超好吃
豆腐 豆腐腦 豆漿 豆腐皮哪個營養最好
7樓:洪揚天下
豆腐皮好,豆腐腦雖然好喝但是加了滷水,喝多了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8樓:廚談天下
豆腐腦 豆漿營養最易吸收,
就營養含量來說依次為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皮。
9樓:匿名使用者
你瞭解製作過程就知道咯。
豆漿是最基礎的。
豆漿點下就成豆腐腦了 放內脂的。
豆渣做豆腐的。。
豆腐皮暫時不知道怎麼做的。
豆漿最好咯。呵呵。
10樓:匿名使用者
豆漿,其它的都經過處理的,營養物質相對來說會減少很多。
不過什麼東西都不宜食用過量的啦。
豆腐皮是怎麼做出來的
11樓:致愛麗絲星空之夜
需要黃豆500克,石膏10克,乾淨紗布若干。
1、選擇適量黃豆進行浸泡3至5小時將黃豆泡開。黃豆全部開口變軟即可。
2、將黃豆磨成豆漿倒入大鍋之中煮沸,煮沸的時候控制溫度並且攪拌以防糊鍋。
3、靜至一段時間,待豆漿涼了之後加入少許石膏。
4、使用乾淨的紗布將豆腐腦鋪成片狀。
5、壓出帶水的豆腐皮,等待冷卻即可。
12樓:那個閃電
主料:黃豆250g 輔料:酸漿500ml、水2500ml
步驟:1.泡豆:將黃豆浸泡一夜,豆水重量比為1:3,泡好的黃豆約為原來的2倍,夏季6—8小時,春冬季12小時左右,如浸泡時間過長會影響出漿率
2.磨漿:將泡軟的黃豆加和2500克水(幹豆和水的比例是1:10以內)加入料理機裡,為了提高出漿率,可以磨兩遍,
3.濾渣:準備好功率豆漿的布袋,將打好的生豆漿倒在布袋中,用手把豆漿擠出,過濾後的豆漿放在鍋內,紗布最好是密一點的那種,過濾不好煮漿時容易糊鍋底,如果紗布不密,就要過濾兩遍
4.煮漿:過濾後的豆漿放在鍋內煮開,將表面的泡沫撈出,豆漿煮開後還要繼續小火煮五分鐘左右,把漿煮透煮香,注意一定不要離開,要看著鍋以防溢位
5.點漿:酸漿500克兌水500克兌成酸滷。
煮好的豆漿關火,降溫到80度才可以點漿,加入450克左右冷水至鍋中,加好後我都是測一下溫度,剛好80度的,將兌好酸漿水分一勺的慢慢倒入鍋中,此時用湯勺在鍋中慢攪、輕攪。將分散的蛋白質團粒 凝聚到一起。當豆漿開始出現絮狀沉澱物並且與水分離就可以了,點好後要保溫靜止20分鐘左右,豆腐皮點漿要嫩一點
6.模具:買的豆腐模具溫水洗乾淨
7.模具鋪上豆腐布
8.準備好一根長的布條,壓豆腐皮用的
9.豆漿已經凝固
10.攪拌:用手抽把凝固一起的漿攪拌成小顆粒
11.攪拌好是漿用勺子均勻的倒入模具,鋪滿,用勺子盛豆花進去,最好每次盛的一樣多,這樣做出來的豆腐皮就差不多一樣厚
12.鋪滿一層,把布條蓋在上面,再把豆漿鋪滿第二層,把布條蓋在上面,以此類推直到把豆花都用完
13.最後用最外面的布包好
14.蓋上模子的蓋子,自己掌握壓制,總之越重越好,壓制90分鐘左右以後,
15.開啟蓋子,就看到一張張豆腐皮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東北叫做幹豆腐 也有的地方叫千張 別名:百頁、千張、皮子、豆片 東北人做的幹豆腐,很薄,但是很有筋性。豆腐皮是壓制成的,與豆腐近似,但較薄(比油皮則明顯較厚)、稍幹,有時還要加鹽,口味與豆腐有區別。
是用豆漿點滷後,在棉布分層裡壓榨出的豆腐模皮,雙面有布紋,營養較油皮差些, 豆腐皮製作技術 一、豆腐皮製作技術 1.選當年黃豆,揀篩乾淨。用粉碎機破碎至脫去豆皮或成2-4瓣。 2.把破碎好的豆子洗兩遍,撈去豆皮,放在25℃水中泡4小時。
3.把豆放人磨漿機或石磨內,邊磨邊加水,0.5公斤黃豆加4公斤水,磨兩遍,不能磨得太細,可用手指捻成小顆粒為宜。 4.用分離機把豆渣和漿分開。分離機內的濾籮為80—90目。
在農村,可用磨水豆腐用的豆腐濾布,濾好後煮漿,溫度控制在93t左右。 5.用小木條把2米長、1.5米寬、15釐米高的平底鍋分成6個方格。下裝暖氣道,使鍋底溫度保持在70~90~c,把煮好的豆漿倒人鍋內,3-5分鐘後,格內即可結皮,待皮出現小皺紋時,即可揭皮。
依次把每個小方格內的皮揭完。一鍋豆漿可揭10多次,能出4公斤-5公斤豆腐皮。 和豆腐之前的工序一樣,後面的就是點腦,打腦,潑皮,壓榨,脫布,就是成品了,點腦是很關鍵的,點腦的水平決定豆皮的質量,口感。
14樓:誰家閒人
豆腐皮是經過豆漿黏膜出來以後,表面凝固的一層油性物質,用棍子把這層油性物質挑起來晾乾,以後就成了豆腐皮
15樓:魯姐美食
豆腐皮怎麼做才好吃?豆腐皮下水兩分鐘,起鍋燒油,蔥薑蒜炸醬炒一下,倒入一碗清水然後放入豆皮即可。
16樓:十里
想要知道豆腐皮是怎麼做出來的?我覺得應該挺簡單的吧,就是把黃豆泡在冷水裡面的好伐了以後把黃豆碾碎,然後把符再請水上的一層小心地用嘮起來然後晾乾。
17樓:耿鈮
豆腐皮這樣做,大人小孩都愛吃
18樓:匿名使用者
香辣豆腐皮兒
原料:豆腐皮、蔥絲、青紅椒絲、洋蔥絲、鹽、雞精、白糖、山西老陳醋、乾煸辣肉絲。
做法:1、豆腐皮切絲焯水(水不要開,以免豆腐皮受熱增加彈性);
2、把所有材料以自己口味的量碼好,另備炒鍋把適量花生油燒熱,澆入所有材料之上熗一下;
3、拌勻即可裝盤。
19樓:晏慧利
豆腐皮製作技術
1.選當年黃豆,揀篩乾淨。用粉碎機破碎至脫去豆皮或成2-4瓣。
2.把破碎好的豆子洗兩遍,撈去豆皮,放在25℃水中泡4小時。
3.把豆放人磨漿機或石磨內,邊磨邊加水,0.5公斤黃豆加4公斤水,磨兩遍,不能磨得太細,可用手指捻成小顆粒為宜。
4.用分離機把豆渣和漿分開。分離機內的濾籮為80—90目。在農村,可用磨水豆腐用的豆腐濾布,濾好後煮漿,溫度控制在93t左右。
5.用小木條把2米長、1.5米寬、15釐米高的平底鍋分成6個方格。下裝暖氣道,使鍋底溫度保持在70~90~c,把煮好的豆漿倒人鍋內,3-5分鐘後,格內即可結皮,待皮出現小皺紋時,即可揭皮。依次把每個小方格內的皮揭完。
一鍋豆漿可揭10多次,能出4公斤-5公斤豆腐皮。
6.把溼皮掛在烘乾室內,迅速烘乾,豆腐皮最忌室外晾晒,烘於後即可包裝。
2.麻辣豆腐皮的加工
3.麻辣豆腐皮是以黃豆榨油後的副產品為原料再拌以辣椒粉、花椒粉、食鹽、味精等加工而成的風味食品。其營養豐富,口味獨特,有很好的市場,且生產裝置簡單,原料易得,投資很少,容易上馬。現將其加工方法介紹如下:
原料選擇豆腐皮要選擇新鮮無黴變無異味色澤好的。辣椒粉為避免買上摻假的,可先選上好的紅幹辣椒,自己加工粉碎成辣椒粉。
成型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將產品設計成各種樣式:
1、可將豆腐皮剪成小塊,待制成成品後分裝成若干小包;
2、剪成長條片,大約10釐米×20釐米;
3、將圓筒式的豆腐皮從一側裁破變成一長條,然後像卷海帶皮似的從一頭捲起,捲成若干直徑5.5釐米大的捲筒,用牙籤從斷口處扦進去,扦到底,牙籤的兩頭露一點在外面,沿斷口處每隔1釐米扦一根牙籤。扦好後用刀從牙籤與牙籤的間隙處切斷,這樣就成了一片片的圓形豆腐皮。
鹽漬將6—7公斤食鹽加入50公斤燒沸的水裡充分攪拌溶解,然後冷卻。將製作成的豆腐皮坯子放入冷卻後的鹽水中浸漬大約2小時,即可撈出瀝乾。
油炸鍋裡入油燒沸後,將瀝乾的豆腐皮坯子放入油鍋內,炸至豆腐皮上浮,成醬棕色或肉棕色時撈出。
調味每10公斤豆腐皮,可用辣椒粉1公斤,花椒粉0.6公斤,麻油0.5公斤,醬油2公斤,紹酒(沒有紹酒可用米酒)0.
5公斤,味精0.1公斤加入適量的冷開水調勻,均勻地噴灑在經油炸後的豆腐皮上,然後再灑上辣椒粉和花椒粉,充分拌勻,即成產品。
參考資料:
豆腐腦跟豆腐花一樣嗎?
20樓:星命師耿樂
豆腐腦跟豆腐花是一樣的。只是各地叫法不同。
豆腐腦或豆腐花的簡介、歷史和做法:
1、豆花或稱豆腐腦,是由黃豆漿絮凝後形成的果凍狀食品,比豆腐嫩軟,是一種常見小吃。對它稱謂則各地略有不同,中國北方多稱豆腐腦,南方多稱豆花,但在部分地區也有其他稱謂。
2、豆花和豆腐腦其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用筷子夾不起來,只能用勺吃;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豆花放入模具裡面壓實更加凝固之後就是豆腐了。
3、製作豆腐的流程就應該是這樣的:豆漿——豆腐腦——豆花——豆腐。市面上還有什麼老豆腐啊之類的概念,其實都是凝固程度的不同而已。
但是,嚴格說來,以能不能用筷子夾起來吃來區別豆花和豆腐腦也是不對的,下文有例子。
4、總結:豆花和豆腐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可以以凝固程度的不同來區別二者,但是各地多是以不同的吃法來區別,所以也可以說豆花和豆腐腦沒啥太大區別。
5、而做豆腐是需要使用凝固劑的,也就是常說的點豆腐。通常來說,南北方略有差異,北方喜歡用鹽滷(氯化鎂)來點豆腐,做出來的就是所謂的北豆腐;南方喜歡用石膏點豆腐,做出來的就是所謂的南豆腐。但是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點豆腐使用的凝固劑非常多。
6、貴州地區除了用石膏點豆腐之外,還經常用酸湯點豆腐,所謂的酸湯就是貴州人做酸菜,罈子裡泡酸菜的那個酸水。注意,貴州酸菜和東北酸菜也不太一樣,使用的菜也是不一樣的。
7、貴州還有一種東西叫菜豆花/菜豆腐,就是在做的時候,在豆漿里加入蔬菜,然後再點,得到的豆花和豆腐裡面就是混合了蔬菜的。另外,用醋甚至果汁都可以點出豆腐來,現在還有所謂的內酯豆腐,是用葡萄糖內酯點出來的。
8、西南三省以前還流行過現點豆花,就是把煮沸的濃豆漿端上桌,在客人面前直接加入石膏和葡萄糖內酯的混合物,快速攪拌,蓋上蓋子,若干分鐘後開啟就是可以食用的豆花了。這個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要舉的例子,這個現點豆花雖然叫做豆花,但是非常嫩,用筷子是夾不起來的,要用勺子吃。
豆腐腦怎樣做,怎樣用豆漿做豆腐腦?
自制豆腐腦 給我一兜子黃豆,我給你做一頓豐盛的早餐 hello!我是一年四季都想吃的豆腐花。南方大多叫豆花,北方大多叫豆腐腦,南方大多吃甜的,北方大多吃鹹的,這就是南北差異。主料幹黃豆 50g輔料 清水400ml 內脂3.5g 海鮮醬油 適量香菜 適量行酥辣椒 適量步驟 1.將幹豆泡十小時以上,夏天...
澆汁豆腐腦是老豆腐嗎,豆腐腦和老豆腐有什麼區別?
步驟澆汁豆腐腦的做法步驟11.準備好所有原料澆汁豆腐腦的做法步驟22.準備海米和紫菜 澆汁豆腐腦的做法步驟33.內酯放入小碗中 澆汁豆腐腦的做法步驟44.加入冷豆漿溶解 澆汁豆腐腦的做法步驟55.豆漿放入小鍋中熬煮開澆汁豆腐腦的做法步驟66.倒入燒開的豆漿鍋中澆汁豆腐腦的做法步驟77.用勺子攪拌均勻...
做豆腐腦的內脂和雞蛋犯像嗎,做豆腐腦內脂放少了後果嚴重
你好,做豆腐腦的內脂和雞蛋不犯像的。很多人都喜歡喝豆腐腦呢,因為豆腐腦是比較下火的,比較好吃一點的食物。原因 一 就是內脂放多了就酸。二 磨完的豆漿不要過夜。時間太長了豆漿壞了也會酸。1斤黃豆可以磨成8斤豆漿,一斤豆漿加1.25g內酯豆漿煮透沸騰2分鐘 當溫度降低80度 90度 把內酯溶解 豆漿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