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清墨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
如何保護傳統文化與傳承
2樓:姜心
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主要有:
1、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
2、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3、繼承、借鑑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主要傳承:
1、有一定的文化積累。
2、明確方向。即與社會發展趨勢相一致,與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價值觀相一致。
3、要有寬鬆環境。要允許磨擦事物存在、發展,不能視新事物為洪水猛獸,要鼓勵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鋒。
4、勇氣和意志。需要整個民族的勇氣和意志。
擴充套件資料: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3樓:萊愛景閉霜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文化的發展需要文化的繼承,文化的繼承需要文化的創新,而文化的創新則是要建立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沒有人和文化可以拋棄傳統,仔細想想生活,我們離不開傳統文化。
你所說的過時指的是那些陳舊的傳統文化,可能對於時代的發展需求相駁,但是他對於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所以傳統文化並不過時,關鍵在於如何創新,革故鼎新!
4樓:稅政小屋
保護傳統文化和傳承要有國家重視和扶持,投入資金在人身上,發揚傳統要獎勵,提供更多工作崗位才行。
傳統節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嗎
5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包涵在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及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傳統節日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6樓:匿名使用者
是,我們的老師叫我們蒐集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找到了傳統節日的一些資料,老師也同意了。
7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啊!
節日都傳統話了,就形成了一種文化了,所以當然是啦!
8樓:匿名使用者
因該是吧,畢盡西方沒有端午甚末的.
9樓:尚賢使能
當然是。而且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10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應為有的是國外的
傳承經典中華文化包括節日文化嗎
11樓:時間被盜
包括,因為從文化的角度來說,節日文化存在的相關習俗以及節日本身的意義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節有哪些?
12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13樓: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並且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
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七夕,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西關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14樓:劉英寧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至今傳承。
春節:迎新春,一年一度的開始。
正月十五:元宵節,鬧元宵。
3.8婦女節:中國女性節日。
清明節:祭祀故人,掃墳。
勞動節: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青年節:紀念5.4運動。
兒童節:所有少兒的節日。
7.1建黨節:黨的生日。
8.1建軍節:部隊成立的紀念日。
教師節:所有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師節日。
國慶節:普天同慶,中華共產黨成立日。
中秋節:闔家團圓的節日。
如何傳承傳統民俗節日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民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中華民族特有的自然環境、經濟方式、社會結構、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約下孕育、發生並傳承的,因而中國傳統民俗既有人類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獨特個性。
例如春節,是中國人最為傳統,最受重視,最能體現中國民俗的節日。每年的農曆大年初一被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習俗有:
祭灶、掃塵、除夕夜、祭祖、守歲、迎春、拜年、年夜飯、貼春聯門神、放爆竹、壓歲。而到現在,僅有除夕夜、祭祖、守歲、拜年、年夜飯、貼春聯門神等習俗存在了,像一般除了一些鄉村地方讓放鞭炮外,幾乎都禁止放炮竹,祭灶、迎喜神、桃符、送窮„„除了桃符轉化成了春聯,這些習俗在現代人的春節習俗中也已經非常少見。其實很多春節習俗,都是中國人民為了祈求新年能有好的生活而形成的。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延續這些習俗不符合現代人對生活的追求。加之現代人對自然和科學有了比古代多得多的瞭解,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大大增強,封建迷信在他們的心中不再有地位,他們祈福也僅僅是寄託自己的美好心願,並不在乎繁文縟節和各種忌諱,所以部分春節習俗的消失是理所當然的。
春節因為是中國傳統中最重要的節日,雖然有些習俗消失了但它還是存在並且節日氣氛也很濃,而其他的傳統節日就不然了,尤其是在西方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衝擊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備受青年冷落,許多節日文化色彩都逐漸淡漠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傳統文化都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的東西,要破除掉。節日沒有文化上的闡釋的時候,人們漸漸的就忘掉了。
但是傳統節日在現代生活中有存在的必要!傳統節日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有三點:
1、傳統節日有著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進人際和諧,傳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於建構「和諧」社會。
在歷史上,傳統節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的演化,整合著的。那麼,在都市化程序中,如何使傳統節日在都市生活中獲得傳承與轉生,獲得新的載體,卻又保持其民族性?
第一、維持夏曆和西曆並存的歷法制度:建設傳統節日不能離開與之息息相關的夏曆,對此,
**應該宣告:夏曆和西曆並存是現**的歷法制度,報紙、電視臺等媒介也應該夏曆與西曆並用,也許會覺得繁瑣,可是卻是對民族文化的覺醒意識,對自己民族傳統的珍視。不至於讓我們在全球化的今天迷失自我,失落最寶貴的東西。
第二、將傳統節日適當增加為法定節日:我國現行的法定節日中,只有春節是民族傳統節日,而其他的有些是政治性節日:如國慶節,五一國際勞動節等,從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消費出發,來設定了七天長假,少了文化底蘊,節日的歡愉,卻多了浮躁與喧囂。
在傳統節日與現代政治性節日比重大大失諧的情況下,尊重人們的風俗習慣,適當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顯得迫切並必要。在2023年的兩會上,60多位香港特區代表又聯名提案,呼籲把清明節、中秋節增設為國家法定假日,各地人大代表門也紛紛建議將增設傳統法定假日納入議程之中。中國人民大學的紀寶成教授多次呼籲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
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意義也為越來越多的人士所關注,所**。
第三、加強對下一代傳統文化的教育:多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讓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通過教育使他們有一種對傳統節日,對本國節日的溫情和敬意感,在傳統節日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之前,社會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須由學校教育來補充,才不至於出現傳統節日的「斷代」。
第四、需要民俗學學者的努力,社會對民俗學的重視:民俗學家在發掘傳統節日文化意蘊,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的轉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社會應該重視民俗學家的工作,其中**也應該在此起積極的引導作用,創設各種條件,引導民眾對傳統節日的喜愛,使傳統節日既不失其文化意蘊,又在新時代下,增添了新的載體,新的方式為年輕人所喜愛。使年輕人在快樂地過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時同樣不忘記我們自己的節日,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多一份溫存和敬意,對洋節多一份寬容。
華夏傳統節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好好地珍惜,華夏傳統節日該如何迴應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為考驗傳統節日在社會生活領域能否繼續具有現實生命力的標誌。但是傳統節日的現代轉生並不意味著拋卻固有的傳統和精神核心,一味地去屈就現代化、都市化。而是在都市化、全球化浪潮中給人們以精神的慰藉,自我身份的認同。
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一起傳承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把它更加發光發大。
中國傳統文化在傳統節日中的體現 10
16樓: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寫一本字典厚的書都寫不完。
我簡單回答你一點吧:
節日是文化的產物,文化是對某種現象的認同與解釋。
最近的一個民俗節日就是二月二了。
他的正確過法有2個要點。
1掃懶龍。即把灶內的灰塵弄出來,要在屋子裡以「劃龍」的形式走出去。
2清灶臺。打掃灶臺。
剪頭這個習慣都是後來對龍頭二字的誤解。
其實這個節日是由28宿體系的一種推算,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總之每一個民俗都擁有極其深奧的文化內涵與底蘊,雖然被人過俗了。但其本質是絕對不俗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啊 吃粽子啊 都是端午節的 過大年要貼對聯呀放鞭炮賀除夕守歲呀
傳承傳統節日,需要你的看法。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傳統節日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承很多年代,具有歷史價值。雖然現在很多西方節日傳入中國,但是傳統節日不能忘。可能沒有機會過,但一定要牢記在心,我想這也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吧。
讓傳統節日不斷延續下去。
19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覺得中國人的有些傳統節日是很好的,如清明節,即使遠在遙遠的他鄉,大家都會趕回來掃墓祭祖的,就說這些。
中國傳統文化與節日,中國傳統文化與節日資料
剪 紙 是 中 國 最 為 流 行 的 民 間 藝 術 之 一 根 據 考 古 其 歷 史 可 追 朔 到 公 元 六 世 紀 但 人 們 認 為 它 的 實 際 開 始 時 間 比 這 還 要 早 幾 百 年 剪 紙 常 用 於 宗 教 儀 式 裝 飾 和 造 型 藝 術 等 方 面 在 過 去 ...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中國傳統文化的節日故事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春節簡介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 年節 俗稱新春 新歲 新年 新禧 年禧 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
中國傳統文化,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1.中山裝 布鞋 農村老年人不用買的現成腰帶,用長布條或繩子繫褲子 衣服的鈕釦用布條盤扣袢 農村老大爺自做的扣袢對襟粗布汗衫 農村和少數民族的織布 農村老大媽穿自己做的偏大襟的衣服 小女孩兒們扎小辮兒用紅頭繩 小孩兒眉心點紅點兒 小男孩兒自出生就留胎毛小辮兒 2.吃飯用筷子 吃飯 喝湯用大碗並且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