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劇騫魁
2023年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康德提出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
最早提出星雲學說的康德是什麼學家?
2樓:
2023年,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出版了《宇宙發展史概論》,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星雲假說
請問康德是什麼學家呀
3樓:英懋功
康德是德國哲學家,距離研究領域為:形而上學,認識論,政治學。
康德還是天文學家,提出了星雲假說。
4樓:
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康德是怎麼從哲學上證明星雲學說的?
5樓:武晨曦
他提出了假設,並沒有科學依據。星雲是表示星系形成的前期。
介紹一下康德及主要成就
6樓:匿名使用者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2023年4月22日—2023年2月12日)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
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唯心主義,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
康德哲學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系,它們是:「純粹理性批判」(2023年)、「實踐理性批判」(2023年)和「判斷力批判」(2023年)。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
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對於康德來說,要想回答我們能知道什麼這個問題,就要首先看看認識者和被認識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古典哲學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相應,康德問道:這種一致如何才成為可能?
事物是具體的和物化的,而語言是抽象的,這兩種東西怎麼會一致?實際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體的某些特性,如質量、體積、形狀、數量、重量、運動速度等,沒有這些特性,我們就無法對物體想象。這是物體的主要特性。
物體還有其它從屬特性,如顏色、聲音、味道和溫度感覺等,這些從屬特性雖然是物體的一部分,但是人們可以進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們可以把一輛藍色的桌子想象成綠色的桌子。這種主要特性和從屬特性的區別讓人進一步問:
外部世界真實狀況究竟是什麼?因為如果我對物體的某些特性可以進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說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樣才能肯定世界只不過是存在於我的頭腦當中?因此,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頭腦中才成為可能。
這當然是令人絕望的極端懷疑主義。如果人們不甘於接受這一觀點該怎麼辦?也許一種我們無法認知的外部世界確實存在,那我們又該怎麼辦?
康德以前,哲學家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就是把這一問題推給上帝:我們的思想與外部世界一致,因為這是上帝願意這樣安排的。但問題是:
我們怎麼知道上帝讓我們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康德把這個問題徹底給顛倒了。在此之前,人們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而康德說,如果我們顛倒一下,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該會如何?康德把這一思維方法與哥白尼的「日心說」相比較:
哥白尼以前,人們認為一切星球圍著我們地球轉,哥白尼卻說,我們地球是在圍著其它星球轉。
康德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康德甚至認為,我們其實根本不可能認識到事物的真性,我們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論斷就是:知性為自然立法。
他的這一論斷與現代量子力學有著共同之處: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類感知的形式,即空間和時間。存在於時間和空間裡的物質被人類的理解力加工為經驗,而康德把人類理解力的形式稱為「(絕對)範疇」,這些人類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們對靈魂、世界和上帝的設想,康德把它們理解為某種制約原則,人們的經驗世界就是通過這些原則得以構造。
「純粹理性批判」研究的人類如何認識外部世界的問題,而康德2023年發表的「實踐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倫理學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簡單化地說,康德告訴我們說:
我們要盡我們的義務。但什麼叫「盡義務」?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絕對)範疇律令(kategorischer imperativ)」:
「要這樣做,永遠使得你的意志的準則能夠同時成為普遍制訂法律的原則。」康德認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為雖然受客觀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於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
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後並不是一切都結束了。「判斷力批判」中,康德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鑑賞能力和幻想能力。
2023年出版的《論永久和平》應該是康德為人類貢獻的最後一部有深遠影響的著作,書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聯邦、不干涉內政的主權國家原則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的構想。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
一、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創始人。
2023年,康德發表了**《論地球自轉是否變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對「宇宙不變論」大膽提出懷疑。
2023年,康德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星雲說。康德在書中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團星雲演變來的。
這團星雲由大小不等的固體微粒組成,「天體在吸引力最強的地方開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較大的團塊,團塊越來越大,引力最強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陽。外面微粒的運動在太陽吸引下向中心體下落是於其他微粒碰撞而改變方向,成為繞太陽的圓周運動,這些繞太陽運轉的微粒逐漸形成幾個引力中心,最後凝聚成繞太陽運轉的行星。衛星的形成過程與行星相似。
但是,但是由於當時形而上學自然觀的排斥,此理論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長期被埋沒。直到2023年,法國著名數學和天文學家拉普拉斯(p. s.
laplace)在他的《宇宙體系論》一書中,獨立地提出了另一種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人們才想起41年前康德已提出此理論,因而後人把此學說稱為康德一拉普拉斯學說。整個十九世紀,這種學說在天文學中一直佔有統治的地位。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100
7樓:本起雲運鵑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當時的地球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隨著碰撞漸漸減少,地球開始由外往內慢慢冷卻,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地殼,這時候地球內部還是呈現熾熱的狀態。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
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圈包圍在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不會太近而致使水蒸氣被太陽蒸乾,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層拉住,所以地球才會有得天獨厚的大氣環境,
大氣層形成之後就開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約在47億年前,宇宙中塵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陽系的其他星球。當時的空氣中不含有氧氣,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氣體)、氮氣。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斷有宇宙中的塵埃及小的星體撞擊,體積不斷增大。而且撞擊時能量聚集,溫度不斷上升,最終融化為液體。
不久,星體撞擊的次數減少,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形成地殼。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內部的岩漿不斷噴湧,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氣冷卻凝結為水,從而形成海洋。
關於地球起源的假說有很多,現在還沒有形成共識,以下是其中的一種假說.
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它的外部被氣體包圍著.地球最初形成時,是一個巨大的火球.
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較重的物質下沉到中心,形成地核;較輕的物質漂浮到地面,冷卻後行成地殼.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的大小就已經和今天相差不多了.原始的地球上既無大氣,又無海洋.
在最初的數億年間,由於原始地球的地殼較薄,加上小天體的不斷撞擊,造成地球內熔液不斷上湧,**與火山噴發就隨處可見.地球內部蘊藏著大量的氣泡,在火山噴發過程中從內部升起形成雲狀的大氣.這些雲中充滿了水蒸氣,然後又通過降雨落回到地面.
降雨填滿了窪地,注滿了溝谷,最後積水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到了距今25億~5億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出現了大片相連的陸地.地球就形成了.
謝謝採納!!!
8樓:易書科技
大約在45億年前,一些氣體、塵埃、冰粒等物質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地球的雛形,這個雛形只有一千米的大小,與茫茫宇宙相比,非常小。但就是這個「小地球」不停地旋轉,吸收聚集著周圍的其他物質,經過上千萬年的積累,逐漸形成了現在地球的大小。但是當時的地球和現在的地球完全不一樣。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宇宙中各種隕石和小行星的撞擊,再加上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產生了很多熱量,以致於當時的地面上到處都是噴發的火山和流動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一個被熔岩覆蓋著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減少了,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了,岩漿慢慢固化、結塊,形成了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
↑原始地殼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遍地的岩漿-岩漿逐漸冷卻-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
伴隨著岩漿噴出的,是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由於質量比較輕,這些氣體逐漸上升,因為地球引力包裹在地球外層,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原始大氣層中的各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發生各種化學和物理反應,使得大氣層開始降雨。這些雨水在地殼的低窪處流淌,最後順著地勢匯聚到一起,大約在35億年前,形成了原始海洋。
質量輕的氣體上升-原始大氣層-降雨
↑原始海洋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岩漿噴出
質量重的岩漿、塵埃下沉-原始地殼-積水-原始海洋
後來生命從原始海洋中誕生,經過漫長又複雜的演變,最終活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
——以上內容參考米萊童書《生命簡史》
9樓:益長順晏琬
地球形成自46億年前,大約在16億年前地球每晝夜只有9個小時,比現在自轉快的多,每年約有800多天;到了6億年前,每晝夜延長到了20個小時,年縮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漸放慢自轉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認為,地球的形成起源於太陽星雲分化物。46億年來,地球從一個均質的球體演變成現在的"圈層"結構。
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83.4%,地幔溫度為1000~3000攝氏度,地核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16.3%,物質處於液體狀態,核心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以上,與太陽表面溫度差不多!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當時的地球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隨著碰撞漸漸減少,地球開始由外往內慢慢冷卻,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地殼,這時候地球內部還是呈現熾熱的狀態。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
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圈包圍在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不會太近而致使水蒸氣被太陽蒸乾,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層拉住,所以地球才會有得天獨厚的大氣環境,
大氣層形成之後就開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約在47億年前,宇宙中塵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陽系的其他星球。當時的空氣中不含有氧氣,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氣體)、氮氣。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斷有宇宙中的塵埃及小的星體撞擊,體積不斷增大。而且撞擊時能量聚集,溫度不斷上升,最終融化為液體。
不久,星體撞擊的次數減少,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形成地殼。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內部的岩漿不斷噴湧,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氣冷卻凝結為水,從而形成海洋。
關於康德頭頂上的星空原句是什麼,康德的那句很經典的話是什麼啊?,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
出自他的名著 實踐理性批判 的結尾 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 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心中越是充滿永遠新鮮 有增無減的讚歎和敬畏 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一般都是作為科尼斯堡的康德墓碑上的墓誌銘被提到!康德的那句很經典的話是什麼啊?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 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是時常愈加...
首次提出素質教育的是什麼檔案,素質教育最早出自中央的哪份檔案?
你看看百科裡 抄面的素質教育的理解和解釋 bai非常du多,基本上就是頒佈zhi教育法的時候就dao出現了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最早出自 的哪份檔案?素質教育是哪一年提出來的?中國素質教育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素質教育 一詞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被提出來的。1985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佈了 ...
孔子最早提出正名主張的思想家正名是什麼意思
名符其實,就是一個人的位置一定要和他品德 能力相對應,並且有正式的任命書。就是做事情要名正言順,他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 無所措手足.正名的政治倫理思想。正謂正定,名謂名分,實即禮樂等級制度。孔子的思想 正名 是什麼意思 正名,是指遵從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