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永力揚起微笑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為什麼修建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呢?除了複雜的社會原因,神祕的宗教傳奇之外,令人信服的真正原因則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科學地選擇地理環境位置。
石窟的修建是古代建築中的一個特殊型別,它既是巨大的建築工程,又是偉大的藝術創作。莫高窟是建築、繪畫、雕塑密切聯絡,實用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完美的建築整體。它的選址是一項綜合性工程,它與宗教、地形、石質以及朝向、交通都有著密切的聯絡。
石窟寺是印度佛教的產物,是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與一般寺院沒有多大區別。根據佛教的教義,寺院需要一個「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清淨的環境,儘量擺脫世俗生活的干擾,以便於學經和修行。所以山林一直成為佛教寺院與石窟的選址物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大半在山林中。「天下名山僧佔多」,很多的名山都建有寺院。與寺院相比,石窟則有特殊的要求,即起碼要有可供開鑿的崖壁。
因此,它的最大特點是在山地,依山開鑿。為了取得天然峭壁與優美的景色,石窟選址往往都注意能依山面水。石窟寺往往藉助壯觀的自然景色,選址在山勢險峻、流水不絕、景色奇麗的地方。
敦煌千佛洞的選址,也是這樣。
早在唐代,一個地方統治者在其碑文中就盛讚莫高窟:「西連九隴阪,鳴沙飛井擅其名;東接三危峰,滋露翔雲滕其美;左右形勝,前後顯敞,川原麗,物色新。」「珍木嘉卉生其谷,絢花葉而千光。
」從現狀看,千佛洞開鑿在遠離敦煌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斷崖上,這裡大泉河自南向北流去,大泉河兩側都為連綿起伏的沙丘,東面名三危山,西面名鳴沙山。莫高窟選擇在河西由河水沖刷形成的鳴沙山的峭壁上。這裡不僅與世俗生活隔離較遠,更重要的則是由於大泉河的存在形成了一派清幽的大自然風光。
距莫高窟15公里的南山谷中有個名叫大泉的地方。這裡的泉水匯合起來向北流經莫高窟,唐代稱為「宕泉」,後來也叫大泉河。大泉河平時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每遇漲水季節,這條小溪就會變成寬闊的河流,澆灌著莫高窟的土地,使宕泉兩岸紅柳叢生、草木青綠。
古代勞動人民選中了這些可以生棲的地方,經過辛勤勞動,開荒植樹,種植糧食果蔬,創造了生活的物質基礎,年復一年地開鑿石窟。隨著修洞窟主的增多和洞窟的不斷修建,到唐代時,莫高窟就建成了古人所記載的「斯構矗立,雕簷化出,巍峨不讓龍宮」;更有那「前流長河,波映重閣。風鳴樹道……更澄清淨之趣。
」地質對石窟開鑿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戈壁灘的敦煌為礫岩,石窟的開鑿不能脫離該地區的地質條件,它只能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針對當時的岩石特點,進行不同的加工與處理。在同一崖壁上,石質也多有優劣之分。
因為沉積岩在形成過程中,往往出現不同岩石的石層和夾層。敦煌莫高窟的岩石在地質上屬於第四系酒泉礫岩,並夾有砂岩,巖性變化很大,交錯層理髮育,上部為泥質膠結,下部為鈣質膠結。這種由礫石、砂土等自然膠結而成的礫岩層,多呈厚層塊狀。
由於它不具有整體岩石的硬度,而是以鬆散的陸相礫岩沉積在河流西岸,因此,經開鑿的洞窟表面高低不平。由於卵石與礫岩的硬度、大小、密度都不一致,給表面處理加工帶來了困難。所以敦煌石窟的加工與造像都藉助於泥作,把石窟的開鑿與泥塑、彩繪結合起來。
在石窟選址中,朝向也普遍受到重視。根據中國的地理氣候條件,最好為南向和東向。西向和北向經常受風雨的侵襲,冬季又易積雪,容易風化。
莫高窟選擇在大泉河西鳴沙山東麓的峭壁斷崖上,坐西朝東,與東面的三危山隔河相望。這裡正如莫高窟存唐代《李克讓修莫高窟佛龕碑》所說:「鑿為靈龕,上下雲矗;構以飛閣,南北霞連。
右豁平陸,目極遠山」,「西連九隴,東接三危,川恆綺錯,物產瑰奇。花開德水,鳥弄禪枝。」真是一處得天獨厚的好地方。
石窟不僅選址於自然山水之間,而且也往往在重要的交通線上。自漢武帝通西域暢開「絲綢之路」之後,敦煌成了一個繁華的城鎮,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站。偉大而光明的敦煌,是當年「華戎所交一都會也。
」作為中西交流的樞紐,它最先接受西域文化的影響,同時也不斷得到中原文化的充實。印度佛教及其石窟寺在漢晉時期沿著絲路,由新疆傳到咽喉要道敦煌,在當時社會潮流的推動下選擇莫高窟興建佛窟,這是歷史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徵。
2樓:匿名使用者
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並衍生出了一門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莫高窟在近代以來受到許多人為的損傷,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嚴重破壞。2023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023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當時(公元366年)據記載,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樂僔柱杖西遊至鳴沙山,在夕陽西下時,突然看到鳴沙山東麓上有千佛閃耀,顯現西方聖境,樂囫立即頂禮膜拜,心有所悟,併發願要再此開窟塑佛,重現當時的聖境,至此,樂囫和尚四方化緣,修建莫高窟,持續了多個朝代,然後就有了現在的莫高窟
1、起源:
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
因為第一個人在這裡弄了個洞,所以後來不斷有人在這裡繼續開鑿、繪製壁畫、塑造佛像。
2、統治階層推崇、
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援,發展較快。
3、優越的地利優勢
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
以上個人意見
3樓:聖聖的虎皮裙
1、起源:
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
因為第一個人在這裡弄了個洞,所以後來不斷有人在這裡繼續開鑿、繪製壁畫、塑造佛像。
2、統治階層推崇、
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援,發展較快。
3、優越的地利優勢
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
以上個人意見
4樓:輪迴六趣海
因為當時(公元366年)據記載,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樂僔拄杖西遊至鳴沙山,在夕陽西下時,突然看到鳴沙山東麓上有千佛閃耀,顯現西方聖境,樂囫立即頂禮膜拜,心有所悟,併發願要再此開窟塑佛,重現當時的聖境,至此,樂囫和尚四方化緣,修建莫高窟,持續了多個朝代,然後就有了現在的莫高窟
為什麼要把敦煌莫高窟建在西北地區?
5樓:啦啦啦啦啦
是為了保證「信眾」能夠在有充分供給的基礎上避世禪修。如果是唐、元這般的大一統時期,敦煌則直接成為西域地區到中原政權統治中心之間主幹道的咽喉要地。等等。
6樓:盼盼你在盼什麼
自天竺、西域方向傳來的佛教,只要往中原傳播,就必須經過敦煌,莫高窟選址於此,並能營造千年,自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7樓:大哥都知道
敦煌又恰好處於河西走廊的西埠,西控崑崙山北麓、天山南北等幹道,東聯河西走廊、草原之路,是當之無愧的「絲綢之路東端十字路口
8樓:卡爾斯特沃
新疆地區與河西走廊的石窟寺,都必須分佈在綠洲城市的附近,相對於中原地區,這就進一步在「小區位」方面限制了石窟寺的選址
9樓:秀兒
選址不能侷限在現代視角來看,而是應當迴歸到莫高窟營造時的歷史時期去看。
10樓:百度
莫高窟的選址亦遵從這一原則,莫高窟及敦煌地區所在的【大西北】雖然在現代世界交通的「海權時代」裡處於相對偏僻的內陸地區。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裡的氣候決定了石窟能長期保留,敦煌文化是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最知名的顯性文化,國外很多學術機構專業研究
12樓:芒果味宇兒
因為絲綢之路的走向,**是中西文化交匯的樞紐所在地,便於文化交流融和。
13樓:大哥都知道呀呀
但,我們看莫高窟的選址,顯然不能侷限在現代視角來看,而應當迴歸到莫高窟營造時的歷史時期去看。
14樓:匿名使用者
乾燥少雨 人煙稀少,便於文物的儲存保護。
15樓:雨中暢想曲
建在你家是不是更合適?
16樓:兔尾
為什麼不建在西北地區?
17樓:大哥都知道的
敦煌則直接成為西域地區到中原政權統治中心之間主幹道的咽喉要地。
古人為什麼要花據此建造敦煌石窟?
為什麼古人要建莫高窟?
18樓:天使妹妹在人間
1.古時的敦煌由於處於陸上絲路東來西往的交通樞紐,是由中原往來西域的一個大站,很多的商賈、僧侶、文人、軍隊從這裡經過,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敦煌承擔起了一個門戶的責任,這些人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前往西域或中原,由於對陌生世界的未知,為了尋求心理的庇護,所以在臨出中原或者剛剛踏進中原的時候都會在附近開窟造像,祈求佛祖的保佑,得到心理的安慰,久而久之莫高窟的開鑿就具有了一定的規模了
2.莫高窟從魏晉時期開始造像一直到明清,歷經了1600多年的歷史,這其中很多時代的統治者都是一些虔誠的佛教信徒,他們為了能夠更好的統治百姓,不斷的宣揚佛教,大肆的開窟造像,因此佛教得到了極大的推行,老百姓們為了祈求五穀豐登也開始捐錢造像,莫高窟就變成香火聖地了
差不多就是這些了,還有一個樂樽開窟的傳說,你可以看下。具體的內容非常多,一時半會兒也說不完,我平時帶團的時候都是這麼講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對此的重點扶持大富大貴他人共同話題當然也太熱
古人為什麼要斥巨資建造敦煌莫高窟
20樓:匿名使用者
崇佛,彰顯文治武功。另外,在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敦煌一度繁華,是絲綢之路的中轉站,商人名士彙集之所。
2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人都信奉佛教,在武則天統治時期達到最勝,所以就建了浩大的莫高窟。
22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以來,人類的經驗總結,認為石頭可以比其它的**能存在地球上更長遠。有很多的證明:如石頭陣、金字塔、等等。。。。。。
建議你**《人類消失後的世界》有助於提高認識。
為什麼要建造莫高窟?
23樓:淺安怡時光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明沙山東麓懸崖上。它是中國石窟三大藝術瑰寶之一。這些洞穴是在先秦第二年(公元366年)首次挖掘出來的,經過了幾代人的翻修。
洞窟492處,彩塑2415座,壁畫4.5萬平方米。他們是中國最大最富有的洞穴藝術寶庫。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敦煌是一座偉大而輝煌的城市,它的名聲來自莫高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中國最大的石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名沙山東頂峭壁上。南北長約1600米。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象徵。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都有飛天畫,總計4500多具屍體。它是世界上和中國數量最多的佛教石窟和寺廟,擁有數量最多的飛天洞。
莫高窟為什麼說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 北朝 隋 唐 五代 西夏 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 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敦煌石窟存有500多個洞窟中儲存有繪畫 彩塑492個,按...
為什麼古人畫上的女人都很醜,為什麼古人畫上的女人都很醜
估計是審美方式不太一樣。在唐朝的時候,人們以豐滿為美,宋朝以後就是以瘦版為美了。也就是說,審美是隨權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的。不過古代水墨裡的美女確實是千篇一律的鷹鉤鼻子丹鳳眼,櫻桃小口一點點。其實西方的也是一樣。漂亮的全是 至少是半裸。而且多是宗教畫。抽象派里根本就分不出男女,終於分出來了,我看還不如...
古人為什麼玩玉,古人為什麼喜歡戴玉佩?
美觀通俗來講,美石為玉,不同的人配以不同種類和樣式的玉,可以提升主人的整體形象。象徵 玉 字從王從丶。王 指王者,丶 讀音同 主 用同 主 意為 進駐 入住 王 與 丶 聯合起來表示 進駐王者腰部 玉 的發音同 域 後者指王者領有的國土。玉 是遠古王室享有的美石,用於製作規範社會關係的各種指示性 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