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曉秋槓槓
李白入長安,拜見賀知章,吟誦「蜀道難」,深受唐玄宗器重的詩人賀知章也驚呼他為「謫仙人」!隨即向唐玄宗力薦,李白被封為翰林待詔。
2樓:我與女兒二三事
李白小時候一點也不喜歡讀書,一天,他有頁詩詞背不下來,就跑出去玩了。他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抹一根鐵棒,李白問,您在磨什麼?。她回答,一根繡花針。
李白驚呆了,想了想,哦!我也要繼續!
3樓:戊靚
李白,他是個詩人,他寫的詩有很多很多,而且很有名名
4樓:一起來毛病毒性
關於李白的故事,20到30個字左右。
5樓:龍龍
小時候,李白鐵杵成針
李白的故事20字
6樓:完美假知己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的主要事蹟30字?
7樓:真誠無怨無悔
李白戲弄高力士,讓其為自己脫靴子,傳為美談。
8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25歲起離家,
遊遍了大半個中國。
唐玄宗天寶元年到長安為官,
因不願奉承權貴遭讒毀出京,
繼續漫遊各地。
9樓:粒魚
李白擱筆
在黃鶴樓公園東邊,有一亭名為「擱筆亭」,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
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後來,李白也仿照《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簡介20字
10樓:常秋梵暖
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11樓:猶文彥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代表作有《蜀道難》,有《李太白集》傳世。
12樓:二胖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詩仙」之稱,與杜甫被稱為「大李杜」
13樓:緲醉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等多首。
14樓:
李白701年至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先世705趙王李趙之禮。
15樓:甜心格格屋
李白:(701~762)被後人稱為詩仙。主要作品有《望廬山瀑布》等,他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朋友
16樓:乖乖牛牛
李白701年到706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好的新人是我國偉大浪漫主義詩人。
17樓:
太白,青蓮居士,浪漫主義,詩仙,早年天才中年蹉跎
18樓:貢馱性呵蠱輾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名謫仙人。
19樓:
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喜酒,外號詩仙,寫上千首詩
20樓:小阿柳柳在路上
中國唐代豪放派偉大詩人!
21樓:
always been a maj
關於橋的故事,關於橋的簡短故事(20字左右)
糖橋 相傳,三官 今光明 鎮繼芳橋原是頂破竹橋,來往行人,非常危險。有一天,有個換糖者走過,就說 這橋這麼沒人修?要是我有了錢,造頂新的。一次,換糖者在一戶破落官史人家,換著一對金彌陀,從此發了財。於是,他籌集一等石料,聘來巧匠,拆去竹橋,建造三孔石拱橋,取名繼芳橋。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則直呼 糖橋 ...
關於李白的故事,關於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詩好,離不開酒,離不開月亮。大唐風雅,豪邁闊達。李白本身就是一首詩。李陽冰 草堂集序 雲 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範傳正也記載過 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所取象 這二處記載的大意...
關於誠信的作文,關於誠信的作文 600字左右
誠信是金 我國有一句話叫做 誠信是金。意思是 做人講誠信,就像金子一樣寶貴。可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誠信比金子更沉重,更寶貴。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已有成百上千年了,自古都以 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講究信譽 為人們追求的品德和德行。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紀,我深信每個人都一定會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