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期間可以申請醫療事故鑑定嗎

2021-08-07 08:57:42 字數 1826 閱讀 3140

1樓:布魯斯丶孔

在**期間可以就醫療行為的性質進行相關的鑑定。

1.首先找到醫務科或投訴辦,和醫院協商解決,要求相關賠償。

2.如果協商不成,那麼在**期間也可申請醫學鑑定,需要和醫院共同委託醫學會才能受理。

3.如果能肯定醫院確實存在過錯,也可在**結束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進行司法鑑定。

4.注意儲存證據,影印相關病歷,可申請封存病歷。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醫療事故鑑定,是不是就是指的是傷殘鑑定?如果是的,傷殘鑑定要看你具體傷的狀態,例如說骨折,要是骨折有打鋼釘的話,通常會建議你拆鋼釘後再鑑定,那時會有徹底的鑑定。

還有在手術中的還不可以,需要看你的恢復情況愛定傷殘的。具體諮詢傷殘鑑定中心

這樣的還不能,你應該去做醫療事故的申訴。

3樓:卜濤律師

如果懷疑出現的肺炎和腦膿腫是醫院的過錯引起的,那麼我建議如下:

首先找到醫務科或投訴辦,和醫院協商解決,要求相關賠償。

如果協商不成,那麼在**期間也可申請醫學鑑定,需要和醫院共同委託醫學會才能受理。

如果能肯定醫院確實存在過錯,也可在**結束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進行司法鑑定。

注意儲存證據,影印相關病歷,可申請封存病歷。

醫療事故的鑑定流程

4樓:法妞問答律師**諮詢

醫療事故鑑定的鑑定部門是醫學會。具體是: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再次鑑定工作。

5樓:高清川老師

鑑定由專家鑑定組組長主持,並按照以下程式進行:

(一)雙方當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分別陳述意見和理由。陳述順序先患方,後醫療機構;

(二)專家鑑定組成員根據需要可以提問,當事人應當如實回答。必要時,可以對患者進行現場醫學檢查;

(三)雙方當事人退場;

(四)專家鑑定組對雙方當事人提供的書面材料、陳述及答辯等進行討論;

(五)經合議,根據半數以上專家鑑定組成員的一致意見形成鑑定結論。專家鑑定組成員在鑑定結論上簽名。專家鑑定組成員對鑑定結論的不同意見,應當予以註明。

6樓:及大

醫療事故糾紛鑑定的啟動程式,有三種方式,包括:醫患雙方共同委託鑑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鑑定和法院指定鑑定。

一、醫患雙方共同委託鑑定的。

如果醫患雙方在**過程中,發生醫療糾紛的,並且協商一致,通過醫療事故鑑定,來確定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構成何種等級的醫療事故、醫療事故賠償數額的。通過醫療事故鑑定來解決醫療糾紛的,可以由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當地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鑑定。

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事故鑑定的組織,是由醫療糾紛發生地的衛生行政部門主管。衛生行政部門下屬的醫學會,專門設有醫學會,該委員會是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工作的。

二、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鑑定的。

如果當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衛生行政部門認為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鑑定。

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啟動醫療事故鑑定的程式醫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下屬的醫療機構的報告組織的鑑定;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屬單方面要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醫療事故鑑定,並且得到許可的情況下方可以啟動。

三、法院要求鑑定的。

根據中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如果在醫療糾紛訴訟中,醫療機構和患者及其家屬都沒有提出醫療事故鑑定申請的,而主審法官認為有必要做事故糾紛的,那麼法官自己也可以提出醫療事故鑑定的要求,啟動醫療事故鑑定程式。

做醫療鑑定需要哪些材料,申請醫療事故鑑定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在醫療鑑定中具體需要哪些材料,還要根據鑑定機構的要求而定,但是比如醫院的相關檢查結果等是必須的。根據 司法鑑定程式通則 第十一條 司法鑑定機構應當統一受理司法鑑定的委託。第十二條 司法鑑定機構接受鑑定委託,應當要求委託人出具鑑定委託書,提供委託人的身份證明,並提供委託鑑定事項所需的鑑定材料。委託人委...

醫療事故鑑定有第三方鑑定嗎,醫療事故鑑定和醫療過錯鑑定有何區別?

醫療事故鑑定的專業性很強,一般都會委託醫學會進行鑑定。一 醫療糾紛初起 1.發生醫療糾紛的當事人 醫護人員 負責寫出事實經過,同時向患者或家屬做好溝通 解釋 解答工作。2.發生糾紛的科室主任負責組織本科醫護人員對發生的醫療糾紛進行討論總結,從中吸取教訓,糾正不足,制定杜絕類似糾紛的有關制度,科主任負...

醫療事故五年了,還可以起訴麼,醫療事故糾紛簽了協議後,還能再起訴嗎

不可以起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