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古詩的翻譯,《潼關》古詩翻譯

2021-06-26 11:11:43 字數 5602 閱讀 3627

1樓:暴走少女

1、譯文:

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裡。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潼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2、原文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公元2023年秋,十四歲的譚嗣同(1865—1898),從湖南故鄉赴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經過陝西潼關,在這裡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故作此詩。

二、詞句註釋

1、潼關:在今陝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衝,歷來為軍事重地。

2、解:懂得

3、束:拘束

4、終古:久遠

三、作品賞析

偉大的壯觀還在更高更遠的地方。潼關地處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點,南鄰華山群峰,東望豫西平原。詩人立馬城關,眼見黃河從北面高原峽谷奔騰怒吼而來,到懸崖腳下猛然一轉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

而那連綿不斷的山峰,在關東並不怎樣惹眼,剛入潼關便突兀而起、聳入雲天,一座座爭奇鬥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

自然,所謂大河「猶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願望,而這願望,這激情,同當時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變革圖強的社會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像是群峰眾巒在這裡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裡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

遙望古都長安,思緒起起伏伏。

途經秦漢舊地,引出傷感無數,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

3樓:茉陌

自古以來,滾滾的雲濤簇擁著潼關這座巍峨的古城,秋風陣陣,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飛入滾滾的雲濤。黃河奔騰怒吼而來,奔向廣闊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山峰剛入潼關便聳入雲天,爭奇鬥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

《潼關》古詩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潼關·終古高雲簇此城》作者為清朝詩人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註釋】

潼關:在今陝西,關城地勢險峻,自古即為要塞。

解:懂得

【翻譯】

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裡。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雄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5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潼關》譚嗣同

終古①高雲簇②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③,山入潼關④不解平。

註釋:①〔終古〕久遠 ②〔簇〕簇擁

③〔束〕拘束

④〔山入潼關〕指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

翻譯:久遠以來,這巍峨的雄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少年縱馬奔上潼關古道,)秋風將清脆的馬蹄聲吹散、吹遠。眼見黃河奔騰流向廣闊的原野,那氣勢好像嫌河床拘束太緊,連綿的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便突兀險峻,再也不懂得何謂平坦。

6樓:好年百合

終古高雲簇此城,

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

山入潼關不解平 [1

潼關:在今陝西,關城地勢險峻,自古即為要塞。

解:懂得

束:拘束

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裡。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雄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創作背景

編輯公元2023年秋,十四歲的譚嗣同(1865—1898),從湖南故鄉赴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經過陝西潼關,在這裡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故作此詩。

7樓:匿名使用者

和你的人都不是誰惹你了嗎在**呢?

8樓:匿名使用者

刀hxhsydjxysh~c

9樓:忘舊事擁

1.譯文:千年的高雲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陣陣秋風吹散了「得得」的馬蹄聲。 滔滔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不夠舒展,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2.註釋: 1、潼(tóng)關:

關名。故址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為古代東西往來的要隘。 2、終古:

自古以來。簇(cù):叢聚。

3、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束:

約束。 4...

3.原文: 《潼關》清末 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

古詩翻譯?

10樓:要解體成分子的人

一尺七首三尺雲,首提革囊飛入秦。飛入秦,殺龍子,感恩茫茫復中止。君有疾,吾侍之,君有藥,吾奉之。涔涔淚下不能止,義士今時為君死。匣中夜半風颼颼,恨不飛斬仇人頭。

一尺七首三尺雲,首提革囊飛入秦。飛入秦,屠龍子,感茫茫復止。君有疾,吾侍之,君有藥,吾奉之。涔涔泣下不能止,義士今日為君死。匣中夜風颼颼,恨不飛斬仇頭。

11樓:四川萬通汽車學院

乾隆五十五年科舉榜眼,授編修。嘉慶四年,上書軍機王大臣言事,極論時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詔以「罪亮吉後,言事者日少」,釋還。

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駢體,與孔廣森並肩,學術長於輿地。洪亮吉論人口增長過速之害,實為近代人口學說之先驅。

《潼關》翻譯以及註釋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千年的高雲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陣陣秋風吹散了「得得」的馬蹄聲。

滔滔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不夠舒展,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二、註釋:

1、潼(tóng)關:關名。故址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為古代東西往來的要隘。

2、終古:自古以來。簇(cù):叢聚。

3、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束:約束。

4、不解平:不知道什麼是平坦。解,懂得。

三、原文:

《潼關》清末 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此詩是詩人十八歲時所作,為光緒八年(1882)。此年春,詩人從瀏陽起身,往其父親譚繼洵任職地甘肅蘭州。途經潼關,詩人被眼前雄偉壯麗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這首讚美之歌。

二、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1898),中國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十一歲隨父湖北巡撫譚繼洵赴任,遍遊西北、東南各地。幼懷大志,能文章,通劍術,為人慷慨任俠。

甲午戰後,力倡改良,鼓吹變法圖強。光緒二十三年(1897)在湖南創辦「南學會」,辦《湘報》。宣傳維新。

失敗後,**入獄,與林旭等人一起遇害,世稱「戊戍六君子」。他的詩,風格豪邁,氣勢雄渾,境界恢廓,充滿著積極進取愛國精神。今輯有《譚嗣同全集》。

13樓:斯帕狄

《潼關》是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譚嗣同所寫。

原文及釋文為: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釋文: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裡。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釋文: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潼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其註釋為:

潼關:在今陝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衝,歷來為軍事重地。

解:懂得。

束:拘束。

終古:久遠。

14樓:213撒旦小童鞋

潼關(譚嗣同)拼音版注音:

zhōng gǔ gāo yún cù cǐ chéng , qiū fēng chuī sàn mǎ tí shēng 。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hé liú dà yě yóu xián shù , shān rù tóng guān bù jiě píng 。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潼關(譚嗣同)翻譯:

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得得的馬蹄聲。

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潼關(譚嗣同)賞析:

此詩首句寫潼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形勢十分險要;次句寫作者行經此地,馬蹄聲聲,被秋風吹散,點明時間和旅程;

三、四句寫黃河浩浩蕩蕩以及潼關境域內的山巒起伏。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生動。

詩的首句以一種遠景式的遙望,展現潼關一帶蒼茫雄渾的氣象。緊接著,第二句以輕捷、有力的筆調,將「秋風」「馬蹄聲」引入詩中,不但以聽覺形象補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視覺形象,進一步渲染出潼關一帶獨具的氛圍,而且打破了原先畫面的靜態,給全詩增添了一種動感。對於久處書齋的文弱書生來說,蕭瑟秋風也許是惹人傷感的淒涼之物,但對胸懷大志,亦文亦武的詩人來說,秋風中那矯健的馬蹄聲卻更能催動豪情。

他在壯闊的天地間策馬馳騁,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極大的自由。

接下來的

三、四句,則轉從河和山方面來寫。在前面那種狀態下,詩人極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現出新奇的姿態:那從群山中沖決而出的黃河,儘管已奔入遼闊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縛似的在不斷衝擊著河岸;而西去的群山,雖然走向與黃河相反,但彷彿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這樣透過壯闊險峻的背景,就把潼關寫活了。同時將寫景與言情巧妙地結合起來,融進了詩人要求衝破約束的奔放情懷,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動的描繪。

這裡的詩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詩人。因為詩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審美愉悅中,詩人已與高山、大河進入了同一狀態,彼此相融,渾然不分而這「猶嫌束」「不解平」的黃河,高山,即是詩人傲岸不羈雄奇磊落胸懷的寫照是詩人特有的沖決一切羅網、奮發昂揚的心態的外化。

詩人在這首詩中所呈現出的,是一種擴張式的、外拓型的心態。這是一

15樓:加菲的吃貨生活

註釋①山坡羊——曲牌名,決定這首散曲的形式;「潼關懷古」才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2023年版。

②潼關——古關口名,現屬陝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非常險要。

③山河表裡——外面是山,裡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④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稱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⑤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裡不平靜。

⑥傷心——令人傷心的是,形容詞作動詞

⑦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6-25)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⑧宮闕——宮殿。闕,皇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譯文像是群峰眾巒在這裡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裡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

遙望古都長安,思緒起起伏伏。

途經秦漢舊地,引出傷感無數,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

古詩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表明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華山的 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 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張養浩的 山坡羊 潼關懷古 中寫出潼關地勢險要,暗示這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句子是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譯文 華山的 ...

古詩詞翻譯,古詩詞的翻譯

武陵春copy 春晚 李清 照 風住塵香花bai已盡,日晚du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zhi休,欲語淚先流。聞說dao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下闋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最是描述 風光無限無心賞 的經典名句。古詩詞的翻譯 華清宮外四周,飛...

清明古詩最簡單的翻譯,關於清明的古詩並翻譯

清明 唐代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清明 宋代 王禹偁。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