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偶奇聞異事
蘇軾是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籤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
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
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於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遊、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蘇軾散文中議**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如《石鐘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致力提拔後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
「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
「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
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餘問:
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
」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鬱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
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與《祭黃幾道文》等。
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詩文有《東坡七集》,詞有《東坡樂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蘇文忠公詩編注整合》。
2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1037~2023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
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2023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裡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當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
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2023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
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學士。
俗語:「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元佑八年(202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2023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
享年六十六歲。
蘇軾的三任妻子
蘇軾的結髮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輕貌美,知書達禮,16歲嫁給蘇軾。她堪稱蘇軾的得力助手,有「幕後聽言」的故事。蘇軾為人曠達,待人接物相對疏忽,於是王弗便在屏風後靜聽,並將自己的建議告知於蘇軾。
王弗與蘇軾生活了十一年之後病逝。蘇軾依父親蘇洵言「於汝母墳塋旁葬之」,並在埋葬王弗的山頭親手種植了三萬株松樹以寄哀思。又過了十年,蘇軾為王弗寫下了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後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一歲,自小對蘇軾崇拜有加,生性溫柔,處處依著蘇軾。王閏之伴隨蘇軾走過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歷經烏臺詩案,黃州貶謫,在蘇軾的宦海浮沉中,與之同甘共苦。
二十五年之後,王閏之也先於蘇軾逝世。蘇軾痛斷肝腸,寫祭文道:「我曰歸哉,行返丘園。
曾不少許,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
淚盡目乾。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嗚呼哀哉!」在妻子死後百日,請他的朋友、大畫家李龍眠畫了十張羅漢像,在請和尚給她誦經超度往來生樂土時,將此十張足以傳世的佛像獻給了妻子的亡魂。蘇軾死後,蘇轍將其與王閏之合葬,實現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願望。
蘇軾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雲,原是他的侍妾,比蘇軾小二十六歲。在蘇軾最困頓的時候,王朝雲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雲是蘇軾的紅顏知己,蘇軾寫給王朝雲的詩歌最多,稱其為「天女維摩」。
但不幸的是,朝雲被扶正後過了十一年,即先於蘇軾病逝。朝雲逝後,蘇軾一直鰥居,再未婚娶。遵照朝雲的遺願,蘇軾將亡妻葬於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之中,並在墓邊築六如亭以紀念,撰寫的楹聯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此楹聯有個著名的典故:「東坡一日退朝,食罷。mén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
『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jù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
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為當。
至朝雲,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坡捧腹大笑。
」朝雲墓如今已成為海南名勝之地。
蘇東坡的絕命詩: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聞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寫詩的時間是它死前兩個月,看到李公麟為他作的畫像後的即興之作。
對蘇軾的認識?
3樓:簡單途中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
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正規化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正規化,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正規化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擴充套件資料:
蘇軾最後的紅顏知己王朝雲
蘇軾年譜上說,朝雲是到了黃州才由侍女轉為侍妾的。是她甘守清苦與貧賤,陪伴蘇軾度過了那段漫長的艱難歲月,那一碗碗香糯軟爛的「東坡肉」裡應該滿蘊著朝雲燃爐打扇的身影和無盡綿長的愛意吧。元豐六年,朝雲為蘇軾生下一子,取名遯兒。
「遯」即「遁」也,表達了其時蘇軾已無意官場的決心。遯兒滿月之時,蘇軾曾作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但他的美好願望卻迅速破滅——遯兒於次年即不幸夭亡,朝雲和蘇軾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蘇軾被貶惠陽(今廣東惠州)時已年近花甲,雖然他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樂觀放達,但人們都明白他在政治上已很難東山再起。隨著家勢的每況愈下,曾經簇擁在他身邊的侍兒姬妾都陸續散去,陪他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共赴荒蠻的只有朝雲。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板舊姻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雲雨仙。」這首詩的小序說:「予家有數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雲隨予南遷,因讀樂天詩,戲作此贈之。
」白居易晚年面對的是樊素、小蠻諸姬的風流雲散,而東坡的身後卻始終侍立著愛他、敬他的朝雲。
蘇軾到惠陽的第三年,朝雲染瘟疫不幸亡故,年僅34歲。在此之後,蘇軾的人生履歷中就再沒有留下過任何女子的痕跡,侍妾朝雲竟成了東坡居士愛情的絕響。
朝雲是天上的雲霞,抬眼可望卻觸手難及。「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更思卿」,這是在朝雲死後,蘇軾無奈而深情的低語。
「寧為英雄妾,不作庸人妻」,在朝雲的時代,女子們所受的應該還是這樣的一種教育。即使在當下,在我這個甚至略微有點「女權」思想的人看來,這命題也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前提是要有真愛且不可以傷人,只可惜幾乎沒人做得到。
在那樣的時代,在那樣的婚姻制度之下,朝雲們不是婚姻的擅闖者,她們也有享受愛和被愛的權利,有時她們甚至可以強大到佔領一個男人情感的全部。我們不知道朝雲是否有此能力,卻知道她是蘇軾紅顏中的知己,是蘇軾陷於人世寒涼之時與之心靈和肉身都能溫暖相偎的女人。
無論是從相處的時間段落和時間長度上看,還是從心靈的相互吸引和契合程度上看,朝雲似乎都應該是蘇軾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朝雲的墓碑上所刻的是「姬人」二字,她從來都不是蘇軾的妻,但她知之、愛之、憐之、伴之,是他心靈的伴侶和最後的愛人。
以個人的認識你認為蘇軾是怎樣的人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極其少見的天才式人物。在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詞上,開闢了豪放詞風 但同時其婉約詞並不輸於其他婉約派詞人,如 江城子 幽州憶夢 與辛棄疾並稱為 蘇辛 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 蘇黃 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 米芾 蔡襄 也有學者認為是蔡京 並稱 宋四家 另外他在繪畫 美食 東...
填空,這半學期,我認識了什麼的蘇軾
前半學期我們認識的思念弟弟的蘇軾。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為民除害的林則徐。這半學期,我認識了什麼的蘇軾,什麼的徐悲鴻,什麼的林則徐 蘇軾 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 今屬四川省眉山市 人。嘉祐 宋仁...
蘇軾的作品,蘇軾代表作品
前赤壁賦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江城子 密州出獵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浣溪沙 具體太多了,我就把代表作品名列出來,然後再把全部具體作品的 粘在下面吧 前赤壁賦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江城子 密州出獵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浣溪沙 具體作品 全文哦 下面這個是蘇軾吧的 請lz選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