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蘇軾的生平,求蘇軾生平簡介

2022-11-19 08:10:03 字數 6423 閱讀 8852

1樓:河大小獅子

蘇軾(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諡號文忠,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追諡號「文正」。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

嘉佑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

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

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

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等。在政治上屬舊黨。

豪放派詞人。

他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

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2023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陰差陽錯地高中進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2023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

熙寧二年(2023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

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2023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2023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

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

俗話說:「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2023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

元佑八年(2023年)新黨再度執政,再次被貶。後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2023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

享年六十六歲。

2樓:匿名使用者

他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

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2023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陰差陽錯地高中進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2023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

熙寧二年(2023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

3樓:燕兩起景咚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畫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

求蘇軾生平簡介

4樓:來自郡王府含蓄的胭脂花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

蘇東坡-狄少英國畫作品(3張)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

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2023年(嘉祐二年),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飲湖上初晴後雨》是描寫西湖的古詩中無人能超越的。

找了這麼多,望採納!

5樓:星季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畫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

求蘇軾生平資料

求蘇軾生平事蹟~

6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任伯年繪《赤壁賦詩圖》

2023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曆2023年1月8日),蘇軾降生。   2023年 娶王弗。   2023年 21歲高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

2023年 舉家前往京都,蘇邁降生。   2023年 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   2023年 任鳳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2023年 任職史館。   2023年 妻喪。   2023年 父喪;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1086)   2023年 娶王閏之(王弗之堂妹)。

2023年 返京;任職史官。   2023年 蘇迨降生。   2023年 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2023年 蘇過降生。   2023年 收留王朝雲。   2023年 38歲任密州太守。

2023年 40歲任徐州太守。   2023年 43歲任湖州太守;入獄。   2023年 謫居黃州,擔任黃州團練副使。

2023年 往常州。   2023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歷代蘇軾畫像(16張)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間太后執政(1085~1093)。   2023年 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2023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司令。

2023年 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   2023年 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2023年 妻喪;太后逝世;調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

2023年 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2023年 朝雲去世。   2023年 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執政(1100)   1101 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6歲。   2023年,即崇寧元年六月葬於汝州郟城釣臺鄉上瑞裡。

7樓:匿名使用者

j hjjhhhhhh k

蘇軾的生平經歷

求蘇軾生平事蹟介紹

8樓:

蘇軾是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籤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

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

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於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遊、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蘇軾散文中議**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如《石鐘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致力提拔後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

「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

「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

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餘問:

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

」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鬱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

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與《祭黃幾道文》等。

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詩文有《東坡七集》,詞有《東坡樂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蘇文忠公詩編注整合》。

蘇軾(1037-2023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2023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

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諡文忠公。

在任地方長官期間,蘇軾關心民眾疾苦,做了許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眾擁戴。蘇軾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學作品標誌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蘇軾是著名詩人,他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蘇軾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他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蘇軾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還是著名的畫家。此外,在農田水利、教育、**、醫藥、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蘇軾生平簡介以內以外,蘇軾生平簡介100字以內50字以外

一起 步入仕途。公元1057年蘇東坡22歲時參加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一年錄取進士388人,蘇東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蘇轍名列第五。他的策論 刑賞忠厚之至論 後來收入 古文觀止 使他名震京師 脫穎而出。考中進士後,蘇東坡第一個職務是陝西鳳翔府判官,品級不高,從八品,紮紮實實幹了將近3年。被召回朝...

蘇軾生平的趣味小故事,求蘇軾的有趣小故事!急急!!!!!!

東坡魚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 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製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櫥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 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型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鬥嘴為樂 知道又是來蹭飯卡油,於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

蘇軾的生平及經典詩句,蘇軾經典詩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 送友人 3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