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 蘊含著怎樣的道理

2021-06-01 21:54:10 字數 1579 閱讀 8223

1樓:尼瑪狠

人生路漫慢,多少故事不在迴旋。時光流年,你走了我卻不敢追逐,不是我害怕,只因那不是你該走的路。於是我放棄不曾後悔。該何去何從,夢到懸邊無覓處。

一個人的林子很靜,沒有外界的宣響。失去的是一種擺脫,我喜歡這樣的孤獨。儘管一個人的路很寂寞,但選擇依然完美,總比兩個人過得舒適,何必讓你來擾亂我心靈的寧靜。

讓我失去一片生活的淨土。

小雨溼草露溼衣,一種挽留 ,而我毅然走過。在閒逸的日子裡,與日相識,與月相知,也因此而不會感到孤獨與寂寞。事在人為,而林子太小,終將不能留你枝頭一宿。

有一種矛盾叫做未知的無賴,不知道未來,不明白現在。有時候想讓自己活得糊塗,但心裡卻總比誰都清楚明白,於是,有人看出了你的可愛,總卻沒人看出你的心脈。話說我的人生很美好,只是擁有了一個真實的現在和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就像那美麗的天空被照成了灰色,好似生命的花季放錯了背景,再美也帶上厚重的悲哀!

2樓:新筠數竿

鴨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結冰,它總要跳下去鳧水嬉戲。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溫變化的自然就是這些與水有著密切關係的鴨子。這就說明:

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這句詩不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入微觀察,還凝聚了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鴨下水而知春江暖,可與「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道理。

希望採納。

春江水暖鴨先知,體現了什麼認識論哲理

3樓:116貝貝愛

體現了認識論裡實踐與認識的的關係,即認識要從實踐中來,又要到實踐中檢驗。

出處:宋·蘇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6133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白話釋義: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

寫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2023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一說此詩作於江陰。

文章賞析:

詩的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資訊。

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緻、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讚之情。

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詩人蘇軾提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卷五《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在他的這首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4樓:匿名使用者

幾個事物之間有聯絡才能感知到具體事物的變化。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 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賞析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這些可都是烹調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這首題圖詩,著意刻畫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畫,《惠崇春江晚景》是不是根據蘇軾的詩所作的一幅畫。

內容來自使用者 精品中小學資料 惠崇春江晚景 教學設計 教材說明 惠崇春江晚景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蘇軾為惠崇的畫作的題畫詩。詩歌語言精練,節奏鮮明,音韻和諧。全詩用白描手法簡潔的寫出了最富有特徵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風,如臨其境。教學目標 1 正確讀寫生字,瞭解重點字 詞的意思,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2 ...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注音古詩,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蘇軾所作的 惠崇春江晚景 全詩注音如下 惠崇春江晚景 hu ch ng ch n ji ng w n j ng 竹外桃花三兩枝,zh w i t o hu s n li ng zh 春江水暖鴨先知。ch n ji ng shu nu n y xi n zh 蔞蒿滿地蘆芽短,l u h o m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