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中「不亦乎」是反問句,在文中出現三次,分析孔子在什麼情境下所說

2021-04-30 21:46:37 字數 668 閱讀 1571

1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是說學習的時候應該注意鞏固自己已經掌握的東西再從中去體會那些隱藏在書本之後的內涵,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正是此時的意境所在;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所謂真正的朋友是患難之交,而這些人平時不可能長期陪伴在我們身邊只要作為朋友的我們以一顆祝福的心對待朋友,不管朋友此時是否在自己身邊我們都會開心,當朋友再見時自然是不亦樂乎,此時是真的開心快樂;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強調的是待人要以一顆寬恕的心,我們常說「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恐怕也是孔老夫子所推崇的

2樓:艾絲凡怠速放緩

「不亦······乎」是由於《論語》是語錄體,口語化。對其具體情景是很難確定,推測在教導學生們,用反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

老師說:某某不是這樣的嗎?

學生則會想一想,是不是真的這樣

3樓:

他的**當中有人以溫習功課為苦差事;有**自恃才高不願與師弟**問題;有**時常抱怨懷才不遇……

4樓:暴風※火焰

的的發的發然後嚷嚷好 啊啊啊額發   刷水搞定額二個

5樓:墨染千山

大概是在群**侍坐之時,孔子對他們的教誨

論語十則中的成語,解釋,論語十則中的四個成語,解釋

溫故知新 出處 孔子 論語 為政 譯 反覆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能獲得新的知識。也指吸取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見賢思齊 出處 孔子 論語 里仁 譯 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任重道遠 出處 孔子 論語 泰伯 譯 擔子很重 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處 孔子...

《論語十則》中的句子歸納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人生修養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 學習方法 第一則 學而時習之,不亦...

論語中感嘆時間的名句是什麼意思,《《論語》十則》中,感嘆時間流逝的名句是

論語子罕篇記載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捨晝夜。後人多用來指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變換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 十則 中,感嘆時間流逝的名句是?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論語 十則 中,感嘆時間流逝的名句是 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