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型別及判別標準是什麼

2021-04-28 04:50:50 字數 4563 閱讀 6556

1樓:手機使用者

有關研究和統計結果表明,大學生在心理上的確存在著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有的甚至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因心理障礙而休學、退學的比率這幾年呈上升趨勢。

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障礙有以下幾類:

(一)神經症 神經症也稱心理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對於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功能性疾病。不健全的個性特徵是此類疾病的發病基礎。

在此基礎上,如果遇到重大的心理創傷,便會導致神經症的發生。在大學生中,發病率最高的主要是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神經衰弱。

1.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症。大學生進入新的環境,各方面都要重新開始適應和調整。如果對自己期望過高,壓力過大,凡事患得患失,時間長了,就會產生成持續性的焦慮、不安、擔心、恐慌,並且還伴有明顯的運動性不安以及各種軀體上的不舒適感。

患有焦慮症的人,在其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特點,大多膽小,做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新環境適應能力差,遇上一定精神刺激,就很容易患焦慮症。 患有焦慮症的人,常感到無明顯原因、無明確物件、遊移不定、範圍廣泛的緊張不安;經常提心吊膽,卻又說不出具體原因。患者過分關心周圍事物,注意力難以集中,從而使工作和學習效率明顯下降。

對焦慮症,一方面可進行藥物**,一方面可進行心理訓練,如各種自我鬆弛訓練、氣功、生物反饋**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2.憂鬱症 憂鬱症是大學生中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悲傷、絕望、孤獨、自卑、自責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有的大學生對枯燥的專業學習不感興趣,對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厭煩,為自己學習或社交的不成功而灰心喪氣,陷入抑鬱悲觀狀態。

長期的憂鬱狀態會導致思維遲鈍、失眠、體力衰退等,對個體危害是很大的。 大學生憂鬱症比例較高,這主要是由於:一方面,他們對社會有各種強烈的需求,極力想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他們對社會的複雜缺乏認識,對自身行為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瞭解得不夠深刻,加上人生觀、價值觀尚未穩定建立,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與心理防衛機能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很容易表現出憂鬱的情緒和心境。

一般來講,神經性憂鬱症患者在病前大多能找到一些精神因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學習中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難,在公共場合中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等。該症的發生與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

自尊心一向很強的人,在受到挫折後,很容易產生失望、自卑心一向很強的人,在受到挫折後,很容易產生失望、自卑而發病。性格不開朗、多愁善感、好思慮、敏感性強、依賴性強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導致憂鬱症的發生。

憂鬱症的克服,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學會將自己的憂傷、痛苦以恰當的方式宣洩出來,以減輕心理上的壓力。例如,傾訴、寫日記、器泣等等,都可以減少心理負荷。

二是多與其他同學交往,嘗試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己所面臨的問題,開闊視野。

三是有意識地參加一些實實在在的活動,如體育鍛煉、文化娛樂活動等,將自己從苦惱中解脫出來。

3. 強迫症 強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觀上感到某種不可抗拒和被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存在。患有強迫症的人,明知某種行為或觀念不合理,但卻無法擺脫,因而非常痛苦。

這種症狀大多是由強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及情緒體驗誘發而來的,與患者以往的生活經歷、精神創傷或幼年時期的遭遇有一定的聯絡。

患強迫症的大學生多與其性格缺陷有關,如缺乏自信,遇事過分謹慎,生活習慣呆板,墨守成規,常怕出現不幸,活動能力差,主動性不足等。 強迫症的**是比較困難的。行為**對強迫動作有一定效果。

向患者解釋精神生活中的各種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緩解症狀有一定效果。

4.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也是大學生中極為常見的心理障礙。它的特點是容易興奮,迅速疲倦,並常常伴有各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引起神經衰弱的原因,是長期存在的某些精神因素引起大腦機能活動的過度緊張,使精神活動的能力減弱。

有易感素質和不良性格特徵的人,更易患神經衰弱。

大學生神經衰弱的發生,主要是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和良好的適應能力造成的,如學習負擔過重、專業思想不穩定、個體自我調節失靈,對社會、對人生思慮過多,在家庭問題上、戀愛問題上猶豫徘徊等。所有這些,在患者頭腦中產生強烈的思想衝突,使得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地處於緊張狀態,超過了神經系統本身的張力所能忍受的限度,從而引起崩潰和失調。對神經衰弱的學生,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作息,適當參加娛樂活動和體育鍛煉,並進行必要的心理**,一般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人格障礙 人格,通俗地講,就是人的個性。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人格特徵在遺傳和後天因素影響下已基本形成。但有些大學生人格中存在著不良特質。

一方面,這些不良的人格特質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學習、人際關係及社會性活動,由此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當大學生意識到這些不良方面及其後果,而又無力改變時,會表現出消極性防禦反應及自我否定,結果給個體的順利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一般說來,所謂人格障礙,是指人格系統發展的不協調,主要表現為情感和意志行為方面的障礙。有人格障礙的大學生一般能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智慧是正常的,意識是清醒的,但由於缺乏對自身人格的自知,常與周圍人發生衝突,但很難從錯誤中吸取應有的教訓加以糾正。

人格障礙種類很多,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有三種:

1.偏執型人格障礙 這類人格障礙的特點是主觀、固執、敏感多疑,心胸狹隘,報復心強。一方面,驕傲自大,自命不凡,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自我評價甚高;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失敗時,又過分敏感,怪罪他人,推諉客觀,很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與爭執。這類人格障礙多見於男大學生。

2.情感型人格障礙 這類人格障礙在大學生中所佔比例較高。它可以表現為抑鬱型人格、躁狂型人格、躁鬱型人格等三種形式。 抑鬱型人格多表現為情緒抑鬱,多悉善感精神不振,少言寡語,看任何事都會從悲觀的角度出發,無法體驗明快的心情。

躁狂型人格則與此相反,多表現為情緒高漲,急躁、熱情,有很多設想,但卻有始無終。終日興高采烈,雄心勃勃,過於樂觀,常常表現出無端的欣喜。

3.**型人格障礙 **,主要是指這類人的人格在情感、意志、行為上的不一致。主要表現為內傾、孤僻,言語怪異,不愛交往,不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常常耽於紀想之中,也可能沉溺於鑽研某些純理論性問題。他們迴避競爭性情境,對他人漠不關心,獨來獨往。

具有這種人格障礙的大學生,在孤獨的環境中,尚可適應,甚至可以在學業上取得突出成就;但在人多的場合,在帶有合作性質的任務中,由於與其他人完全不能相容,因此,往往很難適應,從而導致極度適應不良。

(三)適應障礙——失落、冷漠、自殺 大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大學生,心理特徵表現為敏感而不穩定。進入大學之後,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方面,會遇到一系問題。如何迅速調整自己,使自己儘快適應眼前的現實,主動運河接受幾年大學生活的挑戰,是每個大學生都面臨的最為實際、最為緊迫的問題。

適應障礙,就是指由於適應不良而造成的心理障礙。它主要表現為失落感、冷漠感和自殺。

失落感,主要是指大學生對某一事件前後自身感受、評價的強烈反差而形成的一種內心體驗。大學生在剛入學時,往往對生活充滿著希望,覺得邁進大學,一切如願;然而,隨著現實生活的,發現生活的本來面目並非如想象的那樣充滿浪漫情懷。這一現實,對於思想尚存在片面、生活閱歷一帆風順,而又處於青春躁動期的大學生來說,是未曾料到的。

這就很容易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他們一下子從希望的塔尖墜入失落的谷底。開始階段,或許尚有信心奮起,但又時時感到自身力量的弱小,感到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的困難,因而,很可能索性放棄一切努力,而在情緒上又往往陷入苦悶、彷徨之中。

大學生的冷漠感也是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它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常覺得「幹什麼都沒興趣」、「幹什麼都沒勁」,似乎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值得自己運河為之努力的事。進一步分析,這種現象其實是對自己的存在缺乏一種自覺性,不知自己該幹什麼,為什麼活著。

一方面,現代社會資訊劇增,大學生往往感到自身的渺小與無力。身在大都市中,孤獨感加重了,個體喪失了與他人的感通性,因而冷漠叢生;另一方面,通過激烈競爭而升入高校的學生,一下子失運河了奮鬥目標,有些無所適從之感。再加上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對專業不感興趣,便會倍感心灰意冷,百無聊賴以度時日。

失落與冷漠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目標的喪失。進入大學以前,上大學成了眾多中學生們的第一大夢想。待至夢想成真,他們從狂喜中冷靜下來之後,如果未能及時地樹立起新的目標,或者未來的目標不具備強大的吸引力,就會覺得生活平淡、乏味與無奈。

重新的奮起需要強大的動力,而人又往往是存在惰性的,很容易就此消沉,以對人對事的冷漠,來維持自身的心理平衡。如果這種情況發展到極端,就很可能誘發出自殺的意念甚至行動。

嚴格地講,自殺不是一種心理疾病,它是人在受挫折之後的緊張狀態下產生的一種自毀行為。毋庸置疑,自殺與心理壓力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據調查,大學生的自殺比例,在同齡人中是較高的。

在大學生活環境中,存在著許多引起挫折的因素,如學習上的失敗(成績不理想、考試不及格等)、失戀、學業上的競爭壓力、人際關係的緊張、專業不理想,以及畢業分配不順心等等。此外,由於重病或生理上的缺陷而無法勝任學習,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到困難,也容易產生挫折感。這些挫折是誘發大學生自殺行為的主要因素。

由挫折產生了絕望情緒,而自殺便成了擺脫這種情緒的手段。然而,單憑這些,還不能完全解釋大學生中的自殺現象。這裡還存在一個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問題。

當較大的挫折落到一個挫折承受力低的人身上,特別是對於那情緒低落、性格孤僻內向的人,自殺的悲劇更有可能發生。有關挫折與自殺的關係,在後面的有關章節還將詳細討論。

在本節的最後,值得提出的一點是:對心理障礙,尤其是神經症和人格障礙的診斷,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所謂正常與不正常的劃分標準,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而且,正常與不正常的判別,還受一定的文化環境的影響。在某種範圍內看似異常的行為,在另一種環境下就足為奇了。因此,心理疾病的確診是十分困難的,最好不要盲目進行自我診斷,自我定論。

看見書上寫了一些症狀,就往自己身上套,這種做法是極為有害的。如果真的發現自己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應請教專家或醫生。

大學生的心裡,當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1.學習動力不足。在大學生活中,學習還是佔主要地位的,畢竟大學是與社會生活的交接處了,大學生會經常感到學習難度大,不能進入狀態,被動的學習。2.學習目的不明確。很多大學生為了應付不得不參加的考試,不能不做的事而學習,甚至為什麼學習心裡也沒有底,提不起精神。3.學習成績不良。很多同...

大學生戀愛問題,大學生戀愛常見的一般心理問題有哪些

youknowjj你好 看過你的故事,我有幾個想法 首先,大學生談戀愛已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現在的結論是念完了幾年大學以後沒有談過戀愛的同學居然成了稀罕的人物 愛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因為她的存在,人們才會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世界才會發展,會進步 大學校園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操練場,你不僅要學...

如何判斷大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1946年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身體 智慧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國內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 智力正常 情緒良好 意志健全 行為協調 什麼年齡段做什麼事 正常交友,正常學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學生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