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題 談談你對整體醫學觀的認識和理解回答採納有加分哦

2021-04-21 17:01:16 字數 5903 閱讀 8971

1樓:易貝工

中醫是基於人體機理通暢淤集而形成一整套病理診斷生態,所以有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認識論。

你是如何理解中醫整體觀念、舉例說明?

2樓:涼念若櫻花妖嬈

•中醫藥學的蓬勃發展和它與現代醫學的匯聚和互補已經成為迅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這一潮流不僅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而且也已成為臨床實踐中提高醫療保健水平、降低醫療費用和社會成本的有效手段。

•當代科學技術正出現從分析向綜合迴歸的顯著趨勢。通過多學科交叉,應用資訊科學、系統科學、複雜科學等新理論和新方法來認識生命奧祕和疾病現象已成熱點,從而為認識中醫學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因人施治、複方用藥等優勢和特色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隨著中醫藥國際化不斷深入,中醫藥發展過程中對生命和疾病的系統性和複雜性等關鍵問題認識的突破,將對生物醫學、生命科學乃至整個現代科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將會促進多學科的融合和新學科的產生,使人類對生命和疾病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當代的兩種醫學體系

當代社會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一種是發源於西方、近200年得到快速發展的現代醫學體系,另一種是發源於東方、已有數千年曆史的傳統醫學體系。

中醫學產生於經驗醫學時代,強調整體觀念,注重系統調節。中醫整體論體現在生命的精神層面、整體層面、動態層面,其樸素的系統論源於「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中醫的思維方式較多地應用模擬推理、經驗總結,中藥方劑通過多種有效組分對機體多系統、多途徑、多靶點的綜合調節,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

中醫強調整體和多因素的相互聯絡,重「辨證」,用哲學思維闡釋發病機理,著眼於調治「患病的人」,重視整體效果。

現代醫學產生於實驗醫學時代,其突出特點是強調分析和還原,但整體綜合顯得不足。西醫認為,人體由組織器官等組合而成,偏向於採用還原論和「物理-化學」反應的純生物醫學模式,多強調單一活性化合物對機體靶點的作用,因而採用的藥物往往偏重高度的選擇性,具有明顯的對抗性。西醫比較傾向於形態、區域性醫學,注重直接的因果關係,重「看病」、治「人的病」,重視直接效果。

由此可見,兩種醫學體系具有不同的理論基礎、思維方式和醫療模式,顯示出各自不同的顯著特點。

當代醫學面臨的挑戰

當代社會,醫學面臨著兩方面的嚴峻挑戰。第一方面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人類疾病譜發生的重大變化。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轉型,當前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健康威脅已轉變為非傳染性的慢性病(ncd),如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障礙性疾病、腫瘤等,這些疾病都是病原體不明確、多因素導致的複雜疾病。

以線性思維和還原分析為特點的西方醫學因此遇到嚴峻挑戰,在闡明覆雜生命系統的整體行為特徵和系統活動規律方面遇到嚴重困難。在尋找**多因素導致的嚴重複雜慢病(如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的有效藥物方面,至今進展遲緩,迫切需要發展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方面的挑戰是醫學模式面臨的困境。一是以征服心腦血管、癌症等非傳染性慢病為目標的第二次衛生革命受阻,促使人們對現代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進行深刻反思。美國對1歲以上人群死亡率居前10位疾病的致**素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

對於非傳染性慢病的發生而言,生活方式和行為的作用遠大於生物學因素。顯然,這類疾病的有效控制,要求醫學模式必須有根本變革,要從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四者相結合的新醫學模式。二是醫療費用惡性膨脹引發的全球醫療危機,迫使人們對醫學的目的(gom )、醫學的核心價值進行深刻反思。

2023年,who組織了gom國際研究小組,四年後該小組總報告明確指出:目前醫學的發展是在全世界製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醫學,許多國家已經走到了可供性的邊緣。

以人均衛生投入最高的美國為例:1950~2023年人均醫療費用**了302.6%(以不變價美元計),而平均壽命無明顯提高。

1980~2023年,其醫療費用從gdp1.2%升至17%。按這一趨勢,如果不採取有力的應對措施,到2023年美國醫保體系將無錢可用。

「導致這場迫在眉睫危機的根源是醫學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出了問題」。「錯誤的醫學目的,必然導致醫學知識和技術的誤用」。要解決這場全球性的醫療危機,必須對醫學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調整,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

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首要目的的醫學,「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續的醫學」,「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醫學」。

中醫藥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當代人類健康和現代醫學發展面臨的這些嚴峻挑戰,引發了人們對於中醫藥在當代地位和作用的重新認識和深入審視。中醫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積累。其優勢在於具有整體論的生命科學理論、辨證論治的**方法和以「治未病」為指導的綜合調理養生保健理論。

中醫藥學的這些特點,使得它在當代生命科學前沿探索、應對當代面臨的以非傳染性慢性病等複雜疾病為主的健康挑戰、實現醫學模式的調整和轉變等方面,將可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機。

當代生命科學的探索和發展在很多方面與中醫藥學有密切關係,人們可以從中醫藥中得到非常深刻的啟示。例如,以中藥黃連活性成分——小檗鹼為探針,揭示了人體內一條新的血脂調控通路;溫腎陽中藥顯示出促進幹細胞增殖的作用,這些例子表明中醫藥可以在化學生物學、幹細胞研究等生命科學前沿研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中醫學的很多思想、理論和實踐,實際上走在了當代科學的前面,歷久而彌新。

為了應對疾病譜轉變而帶來的健康挑戰,現代醫學的思路必須調整,必須有系統性的思考。因此,中醫整體的、多靶點的、多層次的作用和調節,就顯示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近年來,中醫藥在**白血病和實體腫瘤、慢性肝腎疾病等重大複雜疾病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成就和進展,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

不僅如此,傳統中醫藥學對於醫學的目的和模式也有著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先進的思想。中國傳統醫學的核心理念——「上工治未病」和21世紀醫學目的調整的方向完全一致,集中體現了醫學目的調整和醫學模式轉變的核心價值。中國傳統醫學的基礎是身心統一的生命整體觀,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統一的天人合一論,體現了「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相結合的新醫學模式。

這種模式已經過了數千年億萬人實踐的檢驗。顯而易見,「治未病」的醫學正是「關於健康的科學」。

上面論述表明,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學在應對當代面臨的嚴重健康挑戰中可以發揮獨特的優勢和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中醫藥學的蓬勃發展和它與現代醫學的匯聚和互補已經成為迅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這一潮流不僅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而且也已成為臨床實踐中提高醫療保健水平、降低醫療費用和社會成本的有效手段。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東西方醫學的匯聚創造了現實的可能性。當代科學技術正出現從分析向綜合迴歸的顯著趨勢。通過多學科交叉,應用資訊科學、系統科學、複雜科學等新理論和新方法來認識生命奧祕和疾病現象已成熱點,從而為認識中醫學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因人施治、複方用藥等優勢和特色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中醫藥的國際化是東西方醫學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中醫藥的國際化不斷深入,中醫藥發展過程中對生命和疾病的系統性和複雜性等關鍵問題認識的突破,將對生物醫學、生命科學乃至整個現代科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將會促進多學科的融合和新學科的產生,使人類對生命和疾病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當代科學正展現整體與區域性並重、綜合與分析並重、經驗與實驗並重的發展趨勢;當代的醫學也正在由實驗醫學時代向整體醫學時代逐步過渡,中醫藥必將為人類健康作出新的重大貢獻,迎來一個大放異彩的新時期。

如何理解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有何指導意義?

3樓:窩窩小夜

整體就是統一性和完整性。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本身

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而且人體與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變化隨時影響著人體,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維持著正常的生命活動。這種機體自身整體性和內環境統一性的思想即整體觀念。

整體觀念是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思想在中醫學中的體現;它貫串於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法、辨證和**等各個方面。 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人體是由若干臟腑、組織和器官所組成的。每個臟腑、組織或器官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而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體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決定了人體內部的統一性。

也就是說,人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聯絡、相互支援而又相互制約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人體的這種統一性,是以五臟為中心,配以六腑,通過經絡系統「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的作用而實現的。五臟是代表著整個人體的五個系統,人體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這個系統之中。

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絡成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 中醫學在整體觀念指導下,認為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依靠各臟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則又要靠臟腑組織之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才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個臟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體活動下的分工合作、有機配合,這就是人體區域性與整體的統一。

在認識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狀況時,中醫學也是首先從整體出發,將重點放在區域性病變引起的整體病理變化上,並把區域性病理變化與整體病理反應統一起來。一般來說,人體某一區域性的病理變化,往往與全身的臟腑、氣血、陰陽的盛衰有關。由於臟腑、組織和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因而就決定了在診治疾病時,可以通過面色、形體、舌象、脈象等外在的變化,來了解和判斷其內在的病變,以作出正確的診斷,從而進行適當的**。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區域性病變時,也必須從整體出發,採取適當的措施。如,心開竅於舌,心與小腸相表裡,所以可用清心熱瀉小腸火的方法**口舌糜爛。它如「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靈樞·終始》)等等,都是在整體觀指導下確定的**原則。

2、人與自然界具有統一性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則相應地產生反應,屬於生理範圍內的,即是生理的適應性;超越了這個範圍,即是病理性反應。故曰:

「人與天地相應也」(《靈樞·邪客》),「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靈樞·歲露》)。這種人與自然相統一的特點被中國古代學者稱為「天人合一」。 季節氣候以人體的影響:

春溫、夏熱、長夏溼、秋燥、冬寒表示一年中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生物在這種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就會有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等相應的適應性變化。人體也與之相適應,如:

「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溼不行,水下留於膀胱,則為溺與氣」(《靈樞·五癃津液別》),說明春夏陽氣發洩,氣血容易趨向於體表,表現為**鬆弛、腠理開、汗多;而秋冬季陽氣收藏,氣血容易趨向於裡,表現為**緻密、少汗多尿的變化。人體的脈象也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不同。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也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如春季常見溫病,夏季多發中暑,秋季常見燥症,冬季多有傷寒。

在晝夜晨昏的變化過程中,人體也必須與之相適應。白晝為陽,夜晚為陰,人體也是早晨陽氣初生,中午陽氣隆盛,到了夜晚則陽氣內斂,便於人體休息,恢復精力。許多疾病的發病時間及引起死亡的時間也是有一定規律的。

如研究表明,五臟衰竭所致死亡的高峰時間在下半夜至黎明前,春夏季時期急性心肌梗塞多發生在子時至巳時,而秋冬季,該病的發作多在午時至亥時。此外據觀察,人的脈搏、體溫、耗氧量、二氧化碳的釋放量、激素的分泌等,都具有24小時的節律變化。 根據中醫運氣學說,氣候有著十二年和六十年的週期性變化,因而人體的發病也會受其影響。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十二年或六十年的變化規律與太陽黑子活動週期(11年或12年)有關。太陽黑子的活動會使太陽光輻射產生週期性變化,並強烈干擾地磁,改變氣候,從而對人體的生理、病理產生影響。 地域的差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也有很大不同。

如江南多溼熱,人體腠理多疏鬆;北方多燥寒,人體腠理從緻密。因此每個地區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甚至不同地區人們的平均壽命也有很大的差別。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國古代醫家就對此有所認識,在《素問》中就這個問題作了較詳盡的論述。如《素問·五常政大論》說:「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 正是由於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及人與自然界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所以對待疾**時、因地、因人制宜,就成為中醫**學上的重要原則。因此在對病人作診斷和決定**方案時,必須注意分析和考慮外在環境與人體情況的有機聯絡以及人體區域性病變與全身情況的有機聯絡,這就是中醫學的重要特點--整體觀念。

對軍事戰爭的看法和認識軍事論述題談談你對孫子兵法的認識如何做

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這是由進行戰爭的政治目的決定的。正義戰爭包括 奴隸農民起義 農民革命戰爭 階級解放戰爭 民族解放戰爭 反侵略戰爭 自衛戰爭等等。正義戰爭是為人民利益而戰的,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歷史發展的火車頭。與此相反,非正義戰爭包括 爭霸戰爭 反革命戰爭 殖民戰爭 帝國...

論述題「結合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談談你對發展是硬道理的認識

去這個 看 有你要版的權 結合當前國際形勢,談談你對國際戰略格局的認識?這題太高深了,我是來學習的 當前,國際軍事合作的範圍越來越廣泛,形式越來越多樣,包括戰略對話 安全磋商 建立軍事互信 簽訂軍事條約與協定 建立危機預防與管理機制 開展軍事技術合作 參與國際維和行動 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加強軍事人員...

大家對延遲退休有什麼看法,論述題請你談談對延遲退休的看法

反對節奏太快 反對一刀切。建議1 2022年起,原來50歲退休的每5年提高一歲,原來55歲退休的每10年提高一歲。到2072年,實現所有人60歲退休。到時根據國家財力和社保 積累,決定是否繼續增加退休年齡。建議2 建立靈活退休制度 或稱彈性退休制度 比如社保交滿30年且50歲以上者可自願選擇退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