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free不解釋
三宗:第一即本無與
複本無制異宗,此二宗皆以「無
」為bai本,以「有」為du末。第二為即zhi色、識含
dao、幻化、緣會等四宗,這四宗的共同特色,即是一樣主張境色空無,著重在色空上說。第三即心無宗,以無心於萬物為空。
三玄: 即為《莊子》、《老子》、《周易》三典。
魏晉玄學分為哪三個派別,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2樓:
第一派是夏侯玄、何晏、王弼為正始名士;
第二派是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為竹林名士;
第三派是裴頠、王衍、庾敳、王承、阮修、衛玠、謝鯤為中朝(即西晉,往往特指元康年間)名士。
正始玄學(約240~249年)以王弼、何晏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一階段,由漢末才性問題的討論演進到玄學本體論的範圍。尤以王弼對中國哲學的影響最大。正始名士形成於魏明帝太和時期,被稱之為「四聰八達」,主要人物有何晏、夏侯玄、諸葛誕、荀粲、裴徽等,曹芳登基第二年,改年號為正始(公元240-249年),「四聰八達」分子紛紛掌權,史稱「正始名士」,影響了年輕一代的思想。
之後又有王弼、鍾會等少年思想家總結並昇華了早期正式名士的思想成果,奠定了早期玄學的理論基礎。
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用道家思想解釋《周易》。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為「三玄」,是魏晉玄學家最喜談論的著作。
《周易》、《老子》,著《論語釋疑》,皆以道家思想解釋儒家經典,企圖齊一儒道,調和自然與名教的矛盾。王、何等玄學家承襲東漢清議的風氣,就一些哲學問題問難析理,反覆辯論,稱為「清談」,這是玄學發展的獨特方式。
竹林玄學(約255~262年)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二階段。在哲學上嵇、阮與向秀利用了王弼體系的內在矛盾分別發展了王弼「崇本息末」與「崇本舉末」的思想,使正始時期的玄學向兩個方面發展。嵇康、阮籍作為竹林名士,主要活動時期應在司馬氏當政時期,嵇、阮崇尚自然,認為「自然」乃是宇宙本來的狀態,是一個有規律的和諧的統一整體,其中沒有任何矛盾衝突。
而人類社會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應是一個無利害衝突的和諧整體。他們認為名教破壞了這種和諧狀態,因此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對司馬氏集團以名教掩飾政治上的腐敗極為不滿,否認自然與名教一致。
向秀與嵇、阮相反,認為自然與名教不相矛盾,用「稱情」、「得性」解釋「自然」,提出「有生則有情,稱情則自然」的主張,認為人的慾望與自然「不得相外」。在有無關係上承認有一個「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為萬有生生化化的根據,但引進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為玄學發展中從王弼的貴無向裴頠、郭象的崇有過渡的中間環節。
太康十年(公元290年),晉惠帝即位。元康元年,太后賈南風掌權,而後出現了9年的和平年代,即元康時代。元康年間,隨著西晉開國元勳自然生命的結束,西晉前期的禮法派已不復存在,禮法派的子弟開始了玄學化過程,與玄學家族的後代融為一體,於西晉元康時期走上了歷史舞臺,史稱「元康名士」。
元康名士分為兩代,一為中年穩健派,以王衍、樂廣、裴楷為代表;一為「元康放達派」,以王澄、阮瞻、庾顗、謝鯤等「八達」為代表。
西晉玄學(約263~316年)以裴頠、郭象為代表,構成玄學發展的第三階段。這一時期,玄學仍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貴無派發展到極端,使當時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謝鯤等人,繼承嵇、阮思想中頹廢的一面,嗜酒極欲,追求表面形跡上的放達。
這種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學貴無派在思想上的創造力,使它走向沒落。
中國哲學發展到魏晉時期可以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魏晉玄學是一種思辨性很強的哲學,它比較注重抽象理論的**,而抽想理論則需要通過一系列哲學概念以及這些概念間的邏輯關係表現出來。因此魏晉玄學使中國哲學的概念以及這些概念間的關係的**大大發展起來,儘管許多概念在以前的思想中也使用過,但魏晉玄學家卻給了他們以新的意義。
此外在命題、理論及其方法上魏晉玄學也有了極大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何晏、王弼主張名教本於自然;阮籍、嵇康認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認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為魏晉玄學「三大派」。
魏晉玄學的發展經過四個時期:
第一是曹魏正始時期.玄學家以何晏、王弼為代表,以《易》《老》為理論論據,盛倡「貴無」,鼓吹「言不盡意」,主張「名教出於自然」,為門閥士族利益服務;
第二是西晉初至元康時期.玄學家以竹林名士阮籍、嵇康為代表,思想上與何王學派對立,在名教與自然的關係上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代表庶族寒門的利益;
第三是晉元康時期.玄學家以裴頠為代表,提倡「崇有論」,反對「貴無論」;
第四是晉永嘉時期.玄學家以向秀、郭象為代表,是玄學的綜合和完成時期.
為什麼說魏晉南北朝是人的覺醒?
4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
在從魏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漢魏之際,曹操崛起於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採取的政治措施皆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節,從而影響了整個時代。在思想理論上,體現道法結合的刑名之學曾一度佔據主導地位。
魏晉之際,道法的結合逐漸趨於破裂,以道家思想為骨架的玄學思潮開始揚棄魏晉早期的名法思想,轉而批評儒法之士。這樣,魏初在道法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玄學進一步得到強化。
西晉後期,玄學思潮同極端發展,至此,玄學所主張的放達,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行為上,都對封建政權構成破壞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學內部及儒家學者的不滿,從而掀起對道家和玄學的批判思潮。
東晉時期,佛教的流行,特別是般若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於道家、玄學的思想、語言及方法,故出現玄佛合流的趨向。因此,這一時期的儒家學者,除繼續批判道家、玄學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義和人文傳統批評佛教。他們站在維護儒家名教的立場上,分別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倫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響,力圖恢復儒學的正統地位,但都缺乏足夠的理論系統和創造性。
南北朝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不同於兩晉時期的新形勢,玄學思潮歸於沉寂,佛道二教繼續發展。佛教大量譯經,廣泛流行,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民俗及文化的各個層面。儒學面臨嚴峻挑戰。
由於佛教的急劇膨脹,使原來儒、玄、佛、道的相互關係及其歷史格局發生新的變化。儒家學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評焦點,由老莊玄學轉向佛教,出現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儘管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趨於複雜化,但儒學不但沒有中斷,相反,卻有較大發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學說經過玄、佛、道的猛烈衝擊,脫去了由於兩漢造神運動所新增的神祕成分和神學外衣,開始表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魏晉南北朝的學術思潮和玄學思潮來說,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改革、發展和補充儒學的願望。
他們不滿意把儒學凝固化、教條化和神學化,故提出有無、體用、本末等哲學概念來論證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們雖然倡導玄學,實際上卻在玄談中不斷滲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於老莊,名教符合自然。此時期雖然出現儒佛之爭,但由於儒學與政權結合,使儒不始終處於正統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理作認同,逐漸形成以儒學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趨勢。
5樓:
20世紀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化史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整體研究和專題研究兩個方面。
系統研究魏晉南北朝文化現象,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羅巨集曾《魏晉南北朝文化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年)、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熊鐵基《漢唐文化史》(湖南出版社,2023年)、曹文柱主編《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等。羅書長處是資料蒐集的比較充分,同時又能廣泛吸引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萬書重點突出作者的研究心得,而不在意全書的結構是否完整。
熊書氣勢磅礴,但由於時間跨度大,篇幅較小,略嫌粗疏。曹書60萬字,13章,由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組成。總論涉及「社會與文化」、「文化特徵」、「文化論爭與交流」等內容,分論則設有哲學、宗教、教育、倫理、史學、文學、藝術、科技、風尚等專題。
學者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總貌的概括並不一致。馬良懷《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文化思潮論綱》認為,魏晉南北朝是人的覺醒的時代,也是一個沒有思想權威的時代(《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周積明《論魏晉南北朝文化特質》則認為,這一時期文化特徵是以經學獨尊為核心的文化模式崩解,生動活潑的文化多元發展取而代之,而貫穿其中的一個共同主題是對超越具體事物的形而上之自在本體的追求(《江漢論壇》2023年第l期)羅巨集曾《魏晉南北朝文化架構的特徵》把魏晉南北朝定位為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百家爭鳴的時期。經過儒玄雙修、儒佛調和後的新儒學仍然不失為這一時期文化架構的主題(《天津社會科學》2023年第3期)田文棠《論魏晉思想的文化意義》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玄、佛、道三家文化的肇興,改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朱大渭《魏晉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徵》則具體地給魏晉南北朝文化界定了四大特徵:
自覺趨向、開放融合、宗教鬼神崇拜和區域文化(《文史哲》2023年第3期)。曹文柱認為,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化經歷了結構更新和充實的過程,大致可有三條脈絡尋覓其變化的軌跡1)主導文化由儒學式微轉變成三家並立。(2)胡漢文化從異質衝突漸進為相容雜糅。
(3)地域文化從中原一脈發展成南北分明(《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類似的文章還有孔定芳《論東晉南朝文化精神對儒家理想的叛離》(《華中師大學報》2023年第1期)、馮天瑜《魏晉南北朝文化芻議》(《中國文化研究》2023年第4期)等。
玄學是魏晉時期盛行於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的新的學術思潮。它援道入儒,以「老」、「莊」、「易」三玄解經,故有玄學之稱。20世紀,最早對玄學研究的學者是容肇祖。
他先後發表《述何晏王弼的思想》(《語言歷史所週刊》2023年第12期)、《述阮籍嵇康的思想》(《語言歷史所週刊》2023年第5期)、《魏晉的自然主義》(商務印書館,2023年)。之後,湯用彤、馮友蘭、賀昌群、侯外廬、唐長孺皆有論述這一課題的文章發表。20世紀後半葉,對玄學的研究進入一個高潮。
代表作有前文所列的王葆
南北朝時期有什麼特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有什麼特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動盪時期,是一個證政權分立,民族融合,文化多元的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政治方面,政權更迭頻繁.東漢結束以後,先是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緊接著是西晉短暫的統一和東晉偏安一隅,東晉偏安之時,在北方出現了少數民族建立的五胡十六國,最後北魏統一了北方,北...
玄學和科學之間有什麼關係,玄學和科學的關鍵不同是什麼?
怎麼說呢 在我看來是有點玄,但不能稱之為玄學,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有科學家通過科技手段證明了裡的 經脈 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到,玄學和科學並不是絕對的對立,事實上有的科學是從玄學發展而來的.當人們不知道如何解釋玄學時,我們稱之為玄學,若能證明其合理性,就變成為了科學.西方也存在過玄學,不過叫法不同...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搜神記》有怎樣的創作背景
搜神記 的內容,一是 取於前載 但並不都是照舊抄錄,有些文字上作了專加工 二是 採訪近世之事屬 出於作者手筆。其中大部分只是簡略記錄各種神仙 方術 靈異等事蹟。也有不少故事情節比較完整,在虛幻的形態中反映了人們的現實關係和思想感情。尤其有價值的,是一些優秀的傳說故事。如 李寄斬蛇 韓憑夫婦 東海孝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