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時
《芭蕉花》寫於2023年8月,當時郭沫若旅居日本福岡。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懷之情。
芭蕉花與作者母親的病是息息相關。因此,作者為了給母親治病,偷偷到會館去摘芭蕉花。這一件在作者看來很小的事,卻讓父母大發雷霆。
母親不但沒用芭蕉花治病,反而勒令其送還。這件事讓若干年後的作者懂得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那就是誠信。
這是母親對作者的教誨,也讓其每每念及,便想起母親,並「一陣陣鼻酸眼脹」。
作者懷念母親。然而在感懷之餘,也產生了心中的困惑。「……我正因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氣。
這難道是進步嗎?」這句疑問,含意雋永。作為一位革命家,身負重擔。
然而彷徨、苦悶也如影隨形。母親的諄諄教導,讓其懂得了其做人的道理。然而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患得患失自然不是進步。
文章託物言志,借芭蕉花抒發情懷。在懷想母親的同時,含蓄地表達出自己對於理想、信念執著堅定的追求。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朵普通的芭蕉花,一對活潑天真的孩子,兩位嚴厲的父母,構成了一個小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迪。病中的母親盼花心切,但沒有忘記育子的重任,父親也能體察到孩子的孝心,但他堅守「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信條,第一次責罰了心愛的孩子。他們把孩子的品德看得比治病還重要,比生命還可貴,他們對孩子的愛才是真愛,愛得有價值。
「惜錢休教子,護短莫投師」。「積金不如積德,善雖小,不可不為。」都是郭沫若母親的教育信條。
自己把名家名篇讀懂了,如何「深入淺出」,就是教師的功底了。
3樓:工藤小哀
很感人 這篇文章非常感人
如何理解郭沫若的《芭蕉花》?特別是他的最後一句為什麼又提出疑問?
4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知道摘芭蕉花是對天后聖母(供奉的神)的不敬,所以不敢在摘,但這是回前輩們的封建答,難道母親的身體比無用的神還重要麼。
作者想去摘這花,讓母親的身體不在為病所折磨,為此寧願褻瀆神明,所以作者不願知道不能摘花原因,理所當然的懷疑自己的這一進步。
5樓:匿名使用者
郭沫若小時候很來孝順。源
有一次,媽媽得了一種「bai暈病」,郭沫若不知從du哪兒聽說芭蕉zhi花可以治這dao種病,就想弄一株來。可市面上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裡去找。恰好那座花園裡的芭蕉剛剛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就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
事後,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讓她很傷心,便教育了他一番,叫他以後要誠信做人。對這段往事,郭沫若一直牢記在心,直到後來成為中國的大學問家,也未曾忘記。
最後一句,作者對失掉摘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氣發出疑問?
6樓:匿名使用者
失去了從前的闖勁,做事總要思前想後。
《芭蕉花》這篇文章的內容簡介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芭蕉花》一復書收集了中
制國幾十位散文大家的名篇幅,作者正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述著母親的溫情、仁慈、善良和寬容。這是一部描寫永恆母愛的書,一部反映母子骨肉親情的書,一部教誨子女們當如何尊重母親的書;這裡面有思念,有追悔,有寬慰,相信讀者能由此得啟迪,會真正去理解母親,尊重母親,熱愛母親
郭沫若的作品(隨便哪!)讀後感,300左右
活下去的意志 讀 魯濱遜漂流記 有感 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讀完了 魯濱遜漂流記 這本書。魯濱遜漂流記 書中主要寫了魯濱遜的航海曆險,他被吹到了一個島上,自己豐衣足食,獲取食物,還當了一回 老師 他眼睜睜地看著野人吃掉自己的同伴,自己造了木船,還發現了許多礦,在島上建了兩個家。最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
誰有自己的花讓別人看的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這篇文章,我被德國人的愛花之真切和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的這一種境界所打動了。這篇文章是季羨林在德國留學時看到的情景。文章是這樣寫的 作者先點明樂德國是個愛華的國度,然後回憶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 接著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視窗都...
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的讀後感,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的200字讀後感
學校來了圖畫故事書,我從中選了 季節的衣裳 這本書來看,故事描述爺版爺寄來彩色月曆權 點出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在欣賞完漂亮的月曆後,瑪婷和弟弟決定要利用月曆,記下他們生活中有趣的點點滴滴。這本書幫助我們瞭解四季的區別,以及人們因應自然變化,所從事的各類活動。例如 春天萬物滋長,是播種的好時節 夏季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