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的讀後感,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的200字讀後感

2021-05-31 01:08:00 字數 2171 閱讀 5827

1樓:傻叼一個

學校來了圖畫故事書,我從中選了「季節的衣裳」這本書來看,故事描述爺版爺寄來彩色月曆權

,點出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在欣賞完漂亮的月曆後,瑪婷和弟弟決定要利用月曆,記下他們生活中有趣的點點滴滴。

這本書幫助我們瞭解四季的區別,以及人們因應自然變化,所從事的各類活動。例如:春天萬物滋長,是播種的好時節;夏季天氣炎熱,到山上避暑最快樂;秋天草木凋零,但也是收穫的時節;冬天氣候嚴寒,一年即將結束,同時也是準備迎接另一年到來的時候。

我們可以觀察看體會季節的變換,並且把心得記錄下來。

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 讀後感

2樓:痴亾夢丶

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84歲高齡的鄧穎超在滿是花香的庭院內獨自嘆息。一切,就這麼靜靜地走過,斯人已逝,無奈的她睹物思人,不禁潸然,「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說的就是這個吧,她想到。

***走了12年了,鄧穎超藉著海棠花,思念著恍若隔世的愛情。「你看花的身影,彷彿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當我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深切體會到了鄧穎超的無限傷懷,她還是記得那一切的,曾經漫步,曾經賞花,曾經共勉,曾經為了革命理想共同奮鬥,似乎那是幾天前的事,歷歷在目,只不過,物是人非。

「你到**去了啊?」她問著天,問著自己,也許正如她所說的吧,***變成風,踏著雪,飄向四面八方,抑或化作一縷陽光,投下光明,投下希望。

***和鄧穎超的愛情是純潔的,是永恆的,他們相愛時,可以把國家和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的的利益和事情放在第二位,如今,國家興旺太平,他們卻天人永隔,也許鄧穎超只能葬著凋落的海棠花吧。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他們在五四運動中相見,相識,為了革命事業,不談戀愛,只是共同追求目標,共同進步,在通訊中,建立起了感情,一步一步走向婚姻。他們的愛是漫長的,從五四運動到2023年;他們的愛是朦朧的,戀愛中夾雜著革命的利益。

「在革命之花開放的時候,我們的愛情之花也開放了」說這句話的時候,鄧穎超是幸福的,是自然的,是懷舊的,一切彷彿回到過去,一點一滴灑落在盛開的海棠花上。

年老的鄧穎超在人生暮年還懷念著昔日的真摯感情,使我們看到他們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同志,戰友,伴侶,聽了這些你會含笑九泉的。」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句話。**)

西花廳的海棠花開了讀後感400字以上

3樓:松果月牙

河南農職計應班的嗎?昨天晚上我們心理課上,佈置的就是這個作業。還沒做。。。。

無常的讀後感200字 5

4樓:匿名使用者

無常,也就是鬼的意思。每逢迎神賽就會有不同的人來扮演大大小小的鬼怪,鬼物們大約都是些粗人和鄉下人扮演的,他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衣裳,赤著腳。他們扮演著各種鬼怪來寄託他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魯迅用風趣的語言來描述了他小時候看見的那場迎神賽,而且用生動的語言來講述了迎神賽的經過。魯迅十分懷念他小時候的時光,但在描寫中我們還可以找到他對那些封建行為的諷刺和唾棄。

他一反前態溫和的筆鋒,用犀利的語言對那些封建行為進行批判,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魯迅還把現在的想法和小時候的想法進行比較,以此來襯托出世人們庸俗的一面。又在末尾寫到「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這裡又寫出了魯迅對「鬼神之事」的鄙夷以及對其的不屑一顧。

總體來說,魯迅在他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的諷刺封建行為,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則是以回憶往事的方式來列出他小時候所看見的各種封建現象並加以批判。

魯迅不僅僅是一個作家,他還是一個戰士,正如***所說:「魯迅用他的筆戰鬥了一生。」

5樓:

魯迅先生對當時鄉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魯迅認為鄉下人不會寫出這種「熱昏似的妙語」,也寫出了當時鄉下人的素質低下,為後文寫活無常作鋪墊。 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所透露出魯迅先生對活無常的敬佩之情,從對他的尊稱「活無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連一個鬼都可以如此賦有人情味,那我們作為一個人又何嘗不可呢?所以魯迅先生也是要借無常的「重人情」來啟示我們。

作為一個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活無常先生一樣賦有濃烈的同情心。 整篇文章都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應該怎樣呢?

海棠花開了,海棠花開代表什麼意思?不是它的花語。。是有什麼特別意義

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迎春花小姐第一個綻開了笑臉,海棠花也在為春天譜寫樂章。教室門口的花開了!不知誰一喊,我和姜舒連忙走出教室,海棠樹就像棉花糖,真想把它吃下去,又像晚霞,真是讓我陶醉。一陣微風吹過,海棠花瓣不約而同的緩緩飄下。我有時在樹下轉圈,有時追著花瓣吹,還有時停在樹下,呆呆地看著一...

郭沫若《芭蕉花》讀後感,如何理解郭沫若的《芭蕉花》?特別是他的最後一句為什麼又提出疑問?

芭蕉花 寫於1924年8月,當時郭沫若旅居日本福岡。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懷之情。芭蕉花與作者母親的病是息息相關。因此,作者為了給母親治病,偷偷到會館去摘芭蕉花。這一件在作者看來很小的事,卻讓父母大發雷霆。母親不但沒用芭蕉花治病,反而勒令其送還。這件事讓若干年後的作者懂得了母親的良...

誰有自己的花讓別人看的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這篇文章,我被德國人的愛花之真切和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的這一種境界所打動了。這篇文章是季羨林在德國留學時看到的情景。文章是這樣寫的 作者先點明樂德國是個愛華的國度,然後回憶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 接著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視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