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糾正一下是 山雨
不是 風雨..那只是後人杜撰的 ..
咸陽城東樓
許渾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許渾的這首《咸陽城東樓》,寫的是在咸陽城頭登臨遠眺所引起的感慨。古詩中往往有這種情況:有的,整首詩都不錯,且不乏名句;也有的整首詩很難說多麼好,但某些句子卻寫得很精彩。
許渾的這首詩就屬於後面這種情況。詩中「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句,就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開頭說,登上咸陽城樓,城外的一切,引起我登高懷遠的哀愁。芒荻(蒹葭)和楊柳,都使我想起與它很想象的那個水中的汀洲。這裡,主要是自然環境的某些特點,引起作者對兩個不同地方的聯想。
從句中「萬里愁」「似汀洲」這些語言來看,似乎是指江南水鄉,作者是丹陽人,很可能指的就是他家鄉的某個地方。「萬里愁」也可以說就是作者懷念老家的鄉愁。
「溪雲初起日沉閣」,據作者自注,句中的「溪」,指咸陽城南的皤溪,「閣」是指城外西邊的慈福寺閣,寫的是咸陽城樓所見。意思是說,烏雲開始從皤溪上起來,太陽從西城外的慈福寺閣後沉落下去。這說明了時間已是傍晚,而且開始顯出了雨意。
下句「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全詩的警句。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全句只有寥寥七個字,卻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山城暴雨即將來臨時的情景,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一般。
因為這裡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暴雨到來前狂風滿樓的這種自然界變化的特點。但是,作者並不僅僅只是寫自然界的變化,而是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這個時候,唐皇朝的統治,已經面臨著崩潰在即的危機。
社會也是到了大變動的前夕了。這種社會大變動的徵兆,已經反映得極為明顯。也是出現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能寫出這個概括性極強又十分形象的詩句。由於自然界的變化與社會的大變動具有某些共同性的特點,所以這種比喻的含義,就比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義,就被後人在許多場合引用來說明社會大變動即將到來的某種徵兆。
第三聯「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這兩句說的是同一個內容:在傍晚飛鳥停息和秋天寒蟬長鳴的荒草雜樹叢生的地方,原來是秦漢時代的舊宮苑。但是,上下句的意思,又有所區別:
上句「鳥下」,主要是寫動態;下句「蟬鳴」,則是寫聲音。而且,上下句的對仗,對得非常工整,鳥下對蟬鳴,綠蕪對黃葉,秦苑夕對漢宮秋,在語言的聲調,含義,詞性等等都很嚴謹地相對。
第三聯,是接著前面咸陽古城來說的。這是秦代的都城,漢代京城長安與它只有一河之隔,登上咸陽城樓,就自然聯想起秦宮漢苑。它跟第二聯又有含義上的內在聯絡。
第二聯是寫大變動在即的預感,這一聯則是寫歷史上皇朝沒落的不可避免。當年何等繁華的秦宮漢苑,現在只留下亂草雜樹中的宿鳥和鳴蟬了。唐皇朝的前景如何?
它也已顯示出了衰敗沒落的徵兆,整個形勢已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它的前景必將與歷史上興盛一時的秦漢皇朝一樣,留下來的,也只能是亂草雜樹,一片荒涼了。這種內在聯絡在末聯清楚地表現了出來。
作者說,過往的行人們,不必去問過去歷史上的事,社會在不斷地變遷,秦漢卻已經成為過去的事了,只有渭水卻依舊不息地東流。這結尾雖然是發議論,但卻沒把意思說盡,而是給人留下了聯想和想象的餘地。
2樓:黛妮
首先改正:「風雨欲來花滿樓」——「風雨欲來風滿樓」
一、「山雨欲來風滿樓。」——出自唐代詩人許渾的《咸陽城東樓》。
二、附原文如下:
咸陽城東樓
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譯文】
登上高樓萬里鄉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雲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
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
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三、《咸陽城東樓》:
《咸陽城東樓》是唐代詩人許渾的作品。此詩用雲、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淒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景別緻而悽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為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
四、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許渾於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監察御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政治非常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這首七律。
五、作者簡介:
許渾(?-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寓居潤州丹陽(今屬江蘇),遂為丹陽人。武后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
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後任當塗、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為監察御史,因病乞歸,後復出仕,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歸丹陽丁卯橋村舍閒居,自編詩集,曰《丁卯集》。
3樓:匿名使用者
咸陽城東樓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4樓:匿名使用者
許渾的《咸陽城東樓》
請解析一下 風雨欲來花滿樓 這句詩的意境。。。
5樓:匿名使用者
【品句】應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吧
話說詩人正在憑欄送目,遠想概然,那一輪平西的紅日,已然漸薄西山,也不知過了多久,忽見一片雲生,暮色頓至,不一時,已經隱隱挨近西邊的寺閣了;雲生日落,片刻之間,「天地異色」,那境界已然變了,誰知緊接著一陣涼風吹來城上,頓時吹得那城樓越發空空落落,蕭然凜然。詩人憑著「生活經驗」,知道這風是雨的先導,風已颯然,雨勢迫在眉睫了。景色遷動,心情變改,捕捉在「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之中,使後人都如身在樓城之上,風雨之間,不虧為不朽名句。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將雲、日、雨、風四個同性同類的「俗」字連用在一處,而四者的關係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自然,如此的流動,卻又頗極錯綜輝映之妙。雲起日落,雨來風滿,在「事實經過」上是一層推進一層,井然有序,將「形勢逼人」很自然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使身臨其境的人們必定要作出自己的選擇:觀望、迎頭而上還是退卻?
「山雨欲來風滿樓」就是這樣一種意境,後人多借用到政治鬥爭的形勢緊迫、或突發事件的暴發前夕等方面的先兆。
首聯寫登樓懷鄉之感。詩人一登上咸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遊宦長安,遠離家鄉,一旦登監,思鄉之情湧上心頭。
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這是觸景生情。萬里之愁,正以鄉思為始。
而蒹葭秋水,楊柳河橋,皆與懷人傷別有連。首聯起句用一「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詩人用低沉的筆觸,描繪咸陽城傍晚景緻,抒發蒼涼傷感的情懷。
此聯起句縱筆,出口萬里,隨即收筆,回到目前。開合擒縱之法運用巧妙。
頷聯寫登樓時間和環境氛圍。詩人於夕陽西下時分登上城樓,當時濃雲從蟠溪上空湧來,一陣涼風吹來,雨勢迫在眉睫。這寫的是實景,卻傳達出一種特殊的感受。
「山雨欲來風滿樓」蘊含了一種社會體驗。「風為雨頭」是自然界的規律。今人多以此句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氣氛。
雲起日沉,雨來風滿,動感分明。
頸聯寫秦漢舊都現景。兩朝故都,已成草樹瘋長的田野;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蟲鳴,不識興亡。歷史演進,王朝更替,世事滄桑,詩人不由生出弔古之情。
尾聯中詩人說,羈旅於此的行人不要問秦漢舊朝的事了,我這次來故國咸陽,連遺址都尋不著,只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詩人將思鄉和弔古融合起來,兩種情感互相滲透,互相激發,感情濃烈,較之一般懷古詩、思鄉詩,意境更為高遠。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聽過「山雨欲來風滿樓」哎!
7樓:匿名使用者
就好比你站在桌邊,手裡迎來溼潤的花瓣。。。
描寫風雨欲來的詩句有哪些,一首詩中有風雨欲來這四個字,出處是哪裡?
1 平居遺興 隔籬人語自喧嘲,緊閉苔扉不許敲,談麈帶塵懸屋角,牽牛承露上林梢。投閒得計心常足,擬古成編手自抄。風雨欲來偏感處,蟻先移穴鶴移巢。2 孫禹錫溪上雙藤歌 溪上古藤如許大,不但一株且兩個。蒼皮萬尺病蛟纏,白骨千尋老龍蛻。正值新春未作花,斜盤亂結蔓如瓜。牽黃嫋綠蚓不解,走隙穿虛蛇入窠。圈環紐玦...
風雨下一句是什麼,「風雨欲來」的下一句是什麼?
花欲開來風雨至的含義。額 斷腸人 你說個風雨 誰知道是指哪個風雨 就叫風雨,斷腸人。風雨欲來 的下一句是什麼?風滿樓原句是山雨。bai欲來風滿樓,出自du 唐代詩zhi人許渾的 咸陽城東樓 dao,原文如版下 一上高城萬里權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
山雨欲來風滿樓出自哪首詩,山雨欲來風滿樓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作者是誰?越詳細越好,先說謝謝了啊!
咸陽城東樓 咸陽城西樓晚眺 西門全文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山雨欲來風滿樓 是什麼意思?出自 作者是誰?越詳細越好,先說謝謝了啊!山雨欲來風滿樓 的意思是 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出自唐代許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