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格拉齊阿
飽含了詩人心中無限的熟愁別緒,把無限風光化成一團愁雲慘霧,分外哀怨春風吹得柳
枝擺動,柳絮翻飛,在詩人看來,這是柳樹理會了離人的情意,為了表示對離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風,引入注目的,以柳絮表達了離別之情
《詠柳》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有一種讚美之情
2樓:匿名使用者
柳與留諧音,故柳經常暗含離別義.
1 在煙霧迷濛的江橋邊,在桃杏掩映的山路中,數不清的柳條柳絮彷彿懂得人即將分手時的裡情別緒,在春風中舞動著,飛揚著.
2 寫出柳樹在春風中輕輕搖擺的情態,用以抒發分別時候的離愁別恨.
3 會得離人無限意
這是擬人手法,柳樹似乎善解人意,感受到了人離別時候的無限憂愁.
在詩人看來,這是柳樹理會了離人的情意,為了表示對離人的同情,所以才去故意春風,引人注目的.
3樓:可愛小丹丹
送別一、楊柳、楊花或柳絮
古人用楊柳、楊花或柳絮表達離愁別緒,好友送別。《詩經 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
依。」這是所出現的最早的以楊柳表惜別之情的詩句。
由於「柳」、「留」諧音,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漢代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
後人就把「灞陵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雨霖鈴》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他以「楊柳」表達與戀人分別的傷感之情。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
鄭谷《柳》:「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若春風。」以柳絮表達離別之情。
古詩中有許多以楊柳表達送別的詩句,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二、春草
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如《楚辭` 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樂府《相和歌辭 `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詩前半寫草,暗寓送別;後半寫別,不離春草。使「春草」和「別情」相聯絡。
開頭實寫,結尾轉為虛擬。本詩以古原上離離的春草形象,寄託了送別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以碧草連天,表現離別羈旅之情。
三、水古詩中以水為意象表達送別之情的也不少。如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抒寫別情,但仍「不及」汪倫送我時的情誼。再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那送別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向東流去,連綿不斷。
四、春色
王維在《送沈子福歸江東》中對朋友相思的比喻更有意思。「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比作遮擋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鮮,化抽象的感情為具體的意象。
春草、水、春色都是具體的意象,作者以此來表達具體的情感,化無形為有形,化無情為有情,更形象地表達離別之情,彷彿看得見,摸得著。宋丹丹說:「你要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就是此道理。
五、送別之地
中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地方表示送別,此後也就成為專有的送別之地。
如「長亭」,它是陸上的送別之地。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可見,在中國古典詩歌裡「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地。
既然有陸上的送別之地,就有水邊的送別之所,如「南浦」。屈原《九歌` 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范成大《橫塘》: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有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除此,還有謝亭、西樓、勞勞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別之地。
思鄉1. 月亮。
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3. 蓴羹鱸膾。
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蓴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蓴鱸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後來文人以「蓴羹鱸膾」「蓴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
如曾任國民*****社長馬星野先生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蓴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
」使多少人灑下思鄉思親行行熱淚。
4. 雙鯉。
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
「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遊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古詩《柳》鄭谷的會得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柳 (鄭谷)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紫惹春風。 大意理解 在煙雨迷濛的江橋邊,在桃杏掩映的山路中,數不清的柳條柳絮彷彿懂得即將分手的人的離惜別緒,在春風中舞動著,飛揚著。
柳鄭谷古詩寫的是早春嗎?
5樓:鹿邑浮生如夢
不是早春。
應該是晚春,「千條萬絮」說明柳絮飄飛,是暮春景象。
6樓:冰帝震天
不是早春。
應該是晚春
有「柳」字的送別詩有哪些?
7樓:阿九九
李白《勞勞亭》、王之渙《送別》、楊巨源《折楊柳》、劉禹錫《楊柳枝詞》、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鄭谷《淮上與友人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勞勞亭》:
【全文】: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譯文】:天下最讓人傷心的地方,就是送別客人的勞勞亭。春風也會意離別的痛苦,所以才不催這柳條發青。
2.《送別》
【全文】: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作者】: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
【譯文】:柳樹枝葉紛披迎著風婆娑舞動著,它們就那樣茂盛的垂著,把御河兩岸都遮掩滿了.這幾天柳枝不斷地被送別的人折下來,送給遠行的朋友.唉!這些柳樹想必也和人們一樣心內不想分別吧!
3.《折楊柳》
【全文】: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作者】:楊巨源,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
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
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
【譯文】:沿著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著像酒麴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捨之意,於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一枝楊柳吧。只有春風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經離開樹幹的楊柳枝吹拂。
4.《楊柳枝詞·其八》
【全文】: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
【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譯文】:城外春風吹動酒店旗幟,行人告別已是夕陽西下之時。長安道上華美樹木數不勝數,只有楊柳寄託相思別離。
5.《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其二
【全文】: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
【作者】: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譯文】: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每枝都依依不捨,萬千枝條在日暮裡拂走斜陽。為了告訴行人不要為情折盡枝條,柳條送走行人也歡迎來客。
6.《淮上與友人別》
【全文】: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作者】: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
【譯文】:揚子江的岸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晚風陣陣,從驛亭裡飄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水和湘水流經的城鎮(今湖南一帶),而我要去京城長安。
7.《送元二使安西》
【全文】: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作者】: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譯文】:清晨剛下陣雨,渭城達到塵土溼潤,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朋友啊,再乾一杯送別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陽關之後,就再也難見老朋友了。
古詩鹿柴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根據詩句,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3.正確背誦 鹿柴 這首詩。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學過程 一 導言激趣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鮮花,它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精練的語言,含蓄的表達,博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一...
鄉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鄉愁 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迴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表達了作者對於家鄉的喜愛與懷念之情 鄉愁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思念大陸親人的思鄉之情,同時更表達了臺灣人民渴...
牧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悠閒放牧 自由自在 開心快樂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厭倦了塵世的鬥爭,對牧童騎牛 內唱歌 捕蟬這種簡單容但是充滿快樂的生活的讚賞和嚮往.牧童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註釋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裡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聲牧童悠揚的笛聲.牧童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