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夜璇宸
一、譯文: 孟子說:『牛山的樹木曾經是很茂盛的,但是由於它在大都市的郊外,經常遭到人們用斧子去砍伐,還有夠保持茂盛嗎?
當然,山上的樹木日日夜夜都在生長,雨水露珠也在滋潤著,並非沒有清枝嫩芽長出來,但隨即又有人趕著羊去放牧,所以也就像這樣光禿禿的了。「
」人們看見它光禿禿的,便以為牛山從來也不曾有過高大的樹木,這難道是這山的本性嗎?即使在一些人身上也是如此,難道沒仁義之心嗎?他們放任良心失去,也像用斧頭砍伐樹木一樣,天天砍伐,還可以保持茂盛嗎?
他們日日夜夜生息,在天剛亮時的清明之氣,這些在他心裡所產生出未的好惡與一般人相近的也有那麼一點點,可到了第二天,他們的所作所為,又把它們窒息而消亡了。
「反覆窒息的結果,便使他們夜晚的息養之氣不足以存在了,夜晚的息養之氣不足以存在,也就和禽獸差不多了。人們見到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和禽獸差不多,還以為他們從來就沒有過天生的資質。這難道是人的本性如此嗎?
所以,假如得到滋養,沒有什麼東西不生長;假如失去滋養,沒有什麼東西不消亡。孔子說過:『把握住就存在,放棄就失去;進出沒有一定的時候,也不知道它去向何方。
』這就是指人心而言的吧?」
二、原文:戰國 孟子《孟子 告子 八》
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人無時,莫知其鄉。
』惟心之謂與?」
擴充套件資料
一、人物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魯國鄒人(今山東鄒縣東南部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孫子)的門人(門人指學習於某人的**)。
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武力的手段實現統一。而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二、《孟子》
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
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2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說:「牛山的樹木曾經很繁茂,因為它處在大都市的郊外,常用刀斧砍伐它,還能保持繁茂嗎?那山上日夜生長,受雨露滋潤的樹木,不是沒有嫩芽新枝長出來,但牛羊接著又放牧到這裡,因此成了那樣光禿禿的了。
人們見它光禿禿的,就以為這山不曾長過成材的大樹,這難道是牛山的本性麼?就說在人的身上,難道會沒有仁義之心嗎?有些人之所以喪失了他的善心,也就像刀斧砍伐樹木一樣,天天砍伐,還能保住善心的繁茂嗎?
(儘管)他日夜有所滋生的善心,接觸了天明時的晨氣,而使他的好惡之心同一般人也有了少許的相近,(可是)他白天的所作所為,又將它攪亂、喪失了。反覆地攪亂,那麼他夜裡滋生的那點善心就不足以儲存下來;夜裡滋生的善心不足以儲存下來,那他離禽獸就不遠了。人們見他像禽獸,就以為他不曾有過善良的天性,這難道是人的實情嗎?
所以如果得到好好的養護,沒有東西不能生長;如果失去護養,沒有東西不會消亡。孔子說:「把握著就存在,放棄了就喪失;出去進來沒有定時,無人知道它的去向。
』大概就是說的心吧?」
3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曰:假之以便,唆之以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為不當也!
4樓:蹉瑾呼湃
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②。」
孟子說:「如果現在有個人無名指彎曲了不能伸直,(雖然)既不疼痛又不妨礙做事,但如果有人能使它伸直,那麼即使趕到秦國楚國去(醫治),也不會嫌路遠,為的是手指不如別人。手指不如別人,知道厭惡它;心不如別人,卻不知道厭惡,這叫不懂輕重。
」【註釋】①信:同「伸」。②不知類:朱熹《四書集註》雲:「言不知輕重之等也。」譯文從之。
《孟子·告子》的翻譯
5樓:116貝貝愛
戰國·孟子《孟子·告子》白話釋義:
告子說:「人的本性好比柜柳樹,義理好比杯盤,把人的本性納於仁義,正好比用柜柳樹來製成杯盤。」
孟子說:「您是順著柜柳樹的本性來製成杯盤呢,還是毀傷柜柳樹的本性來製成杯盤呢?如果要毀傷柜柳樹的本性而後製成杯盤,那不也要毀傷人的本性然後納之於仁義嗎?
率領天下的人來損害仁義的,一定是您這種學說吧!」
告子說:「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東便向東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無所謂善與不善,就像水無所謂向東流向西流一樣。」
孟子說:「水的確無所謂向東流向西流,但是,也無所謂向上流向下流嗎?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向低處流的。
當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飛濺起來,能使它高過額頭;加壓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崗。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形勢迫使它如此的。人之可以脅迫他做壞事,本性的改變也像這樣。」
告子說:「天生的資質叫做性。」
孟子說:「天生的資質叫做性,好比一切白色的東西叫做白嗎?」
告子答道:「正是。」
孟子問道:「白羽毛的白猶如白雪的白,白雪的白猶如白玉的白嗎?」
告子答道:「正是。」
孟子說:「那麼,狗性如牛性,牛性如人性嗎?」
告子說:「飲食男女,這是本性。仁是內在的東西不是外在的東西,義是外在的東西不是內在的東西。」
孟子說:「什麼叫仁是內在的東西,義是外在的東西呢?」
告子說:「他年紀大我就尊敬他,尊敬長者之心不是我所固有;這好比外物是白的,我便認為它是白的,這是因為外物的白被我認識的緣故,所以說是外在的東西。」
孟子說:「白馬的白和白**人的白或許無所不同,但不知對老馬的憐憫心和對老人的尊敬心,有沒有不同?而且,您說說,所謂義,是在於老者呢,還是在於尊敬老者的人呢?」
告子答:「是我的弟弟就愛他,是秦國人的弟弟就不愛他,這是因為我自己喜愛的緣故才這樣,所以說仁是內在的東西;恭敬楚國的老者,也恭敬我自己的老者,是因為外在的老者的緣故才這樣,所以說義是外在的東西。」
孟子說:「喜歡吃秦國人的烤肉,和喜歡吃自己的烤肉無所不同,各種事物也有這樣的情形。那麼,難道喜歡吃烤肉的心也是外在的東西嗎?(這不和您所說的飲食男女是人的本性的論點相矛盾嗎)」
原文: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今天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告子曰:「生之謂性。」
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
曰:「然。」
「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歟?」
曰:「然。」
「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歟?」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
曰:「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
曰:「異於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不識長馬之長也,無以異於長人之長與?且謂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
曰:「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悅者也,故謂之內。長楚人之長,亦長吾之長,是以長為悅者也,故謂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無以異於耆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耆炙亦有外歟?」
寫作背景:
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文章賞析:
孟子雄辯風範,隨口接過論敵的論據而加以發揮,以水為喻就以水為喻。就好比人們格鬥時說,你用刀咱們就用刀,你用槍咱們就用槍。
欲擒故縱,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平?」一語殺入穴道,只需要輕輕一轉,其論證便堅不可移,使讀者讀來,不得不束手就擒。於是,人們便都是性善論者了。
當人們放下書本而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時,的確又會發出疑問: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純潔得一塵不染嗎?這種時候,人們即便不會成為苟子「性惡論」的信徒,多半也會同意告子的觀點了罷:
「人性之無分於善不時, 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學生公都子更為全面地提出了人性問題來和孟子進行討論, 除了告子的觀點外,還另外舉出了兩種觀點,且有理有據,說服 力較強。
這一次孟子沒有以詰難或推謬的方式進行辯論,而是正 面闡述了自己關於人性本善的看法。說是闡述,其實也是重申,因 為其主要內客,即關於惻隱、羞惡、恭敬、是非「四心」以及它 們與仁、義、禮、智之間的內在聯絡,他在《公孫五上》裡已經 提出並闡述過了。
只不過在那裡是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發, **「四心」與「仁政」之間的關係,具有政治心理學的色彩。而 這裡則是純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回答學生關於人性是否天生 善良的問題。
《孟子 告子》的作者,《孟子,告子上》的內容是什麼?
既符合不符合德國還過分 zhgshg 孟子,告子上 的內容是什麼?告子曰 性猶杞柳也 義猶桮棬也 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告子說 人的本性好比杞柳,義好比杯盤 使人性變得仁義,就像把杞柳做成杯盤。孟子,告子上 的譯文 孟子曰 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
孫叔敖所持的觀點與孟子告子下中那句話意思相近
1.用 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1分 劃兩處 膠 鬲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383265 舉 於 魚 鹽 之 中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2分 1 入則無法家拂士 2 僕聞之 3.跟例句中的 於 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例句 舜發...
如何安裝低壓線路電杆拉線上的絕緣子麻煩告訴我
拉線絕緣 子也叫拉線隔電子,是防止低壓線路導 交叉穿越,這樣即使絕緣子破碎,上 下把的拉線應能線碰及拉線造成帶電的一項技術措施。但對拉線絕緣 相互勾連起來,以兔發生事故。子如何正確安裝,有關方面沒有具體的要求,不少地方4.拉線絕緣子處的上 下把拉線接頭應選用合格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存在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