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學設計中體現新課程理念

2021-03-19 18:23:09 字數 5261 閱讀 2495

1樓:du知道君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是落實教學理念的方案,是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在實施數學新課程的今天,課堂教學設計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地選擇教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成為大家關心和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來看,雖然有不少教師能從實現課堂教學素質化的角度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但是對教材不甚理解,機械照搬教材的現象仍隨處可見。研究發現,教師在看待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 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欠深刻 新教材的有些課例,初步反映了知識的形式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內在聯絡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並將學法、教法在教材之中。

但是,不少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組織教學內容時,簡單的、機械的照搬教材,只重視知識結果,而忽視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忽視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2、使用教材時,拘泥於教材,甚至迷信教材 教材是載體,其落實新課標的具體體現,但教材的編寫有其侷限性,有時脫離學生實際。在使用教材時,教師是主體,教師應主動駕馭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材。

但有些教師對教材肓從,即使意識到它的不足,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奉守以本為本的信條。因此,對於一些不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題材不作任何調查、修改、補充。備課僅僅是摘抄教材、教學參考資料。

3、教學內容組織的開放性不夠 一是學習材料過於單

一、封閉,二是學生沒有參與組織,選擇學習材料的權力。學習材料均來自於課本、教參、教案集等,並由教師提供。很少聯絡生活實際由學生提供。

二、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新頒佈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整合性。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各個教學過程,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雙主性。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進行合作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任何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既離不開學生,也離不開教師,兩者缺一不可。一份好的教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開放性。教學設計從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作重要的課程資源;從教學的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從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從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

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演算法和結果的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4、實效性。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

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摒棄與實現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紮實地提高學生素質。 5、創造性。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造勞動。

傳統的教學設計忽略了課堂變化這一基本事實、扼殺了教學的創造性。新課程使教師靈活發揮的空間增大,例如新教材的綜合性及彈性加大,資訊科技的發展,課程資源的豐富,都是教師提高了一個創造性發揮的空間。因此教師撰寫教學設計的過程,應成為對教學的理解和創造的過程。

6、反思性。教學是一個連續的,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動態過程。作為教學設計不僅是上課前的構思,而且在上課後應不斷地反思和補充、完善,使教學設計展現於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融會於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完善於教學之後的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動態思考之中。

三、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1、 深入瞭解學生,找準起點能力 所謂起點能力,就是學習者對從事特定學科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的認識水平、態度等。數學課程標準立足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現在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寬了學習的準備狀態,往往超出教師的想象,許多課本尚未涉及的數學知識,學生已經瞭解甚至知道的清清楚楚了。

例如20以內的加減法、時鐘的認識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瞭解教學的真實起點,順著學生的實際能力設計教學。為此,教師在備課中應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學生是否已經具備學習新知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麼樣?(2)哪些數學知識,學生已具備了生活經驗,哪些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遠,需要創設哪些現實情境?(3)哪些數學知識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哪些需要教師點撥引導?

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絡,又提高了學生在新情況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依據教材特點,優化教學內容 數學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有的教材已經注意了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順應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使新的知識有序列、有層次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而且教材對整個教學過程也已作了大體的設計,其過程隱含著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在設計教學時,教師只要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讓課本中的例題、文字說明和結論等書面的東西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資訊。 例如《加法交換律》一課,教材安排的內容及大致程式如下:①準備題 27+73 73+27 58+37 37+58 你發現每組兩題的得數有什麼關係?

;②例題,一家電影院,走廊的左邊有467個座位,走廊的右邊有518個座位,一共有幾個座位?(用兩種方法計算); ③觀察下列題目,在○裡填上》、《或=,28+30○30+28 207+131○131+207 54+1049 ○1049+54 ; ④從上面的算式中可以發現如下規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⑤試一試;⑥練一練。這樣的課教師可通過準備題和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對材料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作出大膽的猜想,然後通過讓學生做一做,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之後由學生自己討論、歸納出加法交換律。最後是應用規律進行相關的練習。

這樣的內容組織,從感知到猜想、驗證、總結、應用這一過程本身即蘊涵了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學生得到就不僅僅是加法交換律這一結論性的知識。 教材不是完美無缺的。有的教學內容側重於數學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側重於數學技能的訓練,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有的教學內容由於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詳盡的學習材料,也不能呈現完整的教學過程,當然也就很難反映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還有的教材所提供的學習材料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對於這樣的教材,教師絕不能照搬照套,不要被它所提供的材料和組織程式束縛住手腳,而應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及時調整「航向」,主動駕馭教材。教師需要通過學習材料的重組,以生動的、豐富的、有層次的學習材料,創設既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寓科學意識、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教育於「教者有意,學者無心」之中。

例如我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時,教材安排的例題是「食堂原來有50袋糧食,吃了4天,每天吃8袋,還剩多少袋?」這種人為編造的題材,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自然沒什麼興趣,也談不上什麼應用意識的培養。

初中生物新課程的創新教學理念在教學設計中如何體現求解答

2樓:猴儇諤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一線骨幹教師、專家們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掌握這些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有意識的使用,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體現生物新課程的理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即要求我們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關注全體,因材施教。

二、倡導**性學習倡導**性學習即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課堂上應做到三不講即學生會的不講,不是重點的不講,過於難的不講。到底學生哪些會,哪些不會呢?

針對這一問題,我把課堂分成了兩部分先是預習課,然後是點撥課。那麼具體怎樣來上這兩部分課呢?首先在上課開始,老師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問題情境的提出要有針對性,要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過程變成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然後結合老師設計的自學提綱,認真閱讀課本找出自己能解決的和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有針對的討論、分析解決相關的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步的得到提高。學生預習完成後不能解決的問題反饋上來,老師針對這些問題來進行點撥引導。

在老師點撥過程中要充分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存在的疑難點,對同一問題認識有爭議時,可以讓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後由大家評判比較,從中選出最優的答案。這樣通過比較、鑑別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解決後及時的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以檢測學生理解掌握的情況,對於檢測中暴露出的問題再進行矯正點撥,以確保每節課都能做到堂堂清。

倡導**性合作學習,可從以下幾個模式進行: 1、自主建構式激勵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自主參與,個性發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得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形成自主體驗、自主**、自主實踐的品質,其間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設計者、支持者和促進者。如《生態系統》一節,設計為採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原則,以學生自主建構的方法實施學習。

教師列出生態系統的型別和結構的知識主線和提綱要求,提出一些問題來創設情境,採用學生獨立看書、看教師提供的多**課件和素材等自主探索的方式,由學生自主建構本節知識,整理知識結構,然後學生交流學習所得,形成共識,使大部分學生對此內容又得到進一步深化和提高。由於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交流中學生之間出現了差異和水平的高低,教師及時誘導學生反思,點撥精講,使他們找到了知識和方法的不足,這樣學生從同伴中還獲得了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啟迪,這比教師的簡單說教更具有效性,2、合作互動式合作是現代社會一個重要的、需要學習和養成的生存本領,合作學習是我國課改中大力倡導的現代學習方式之一,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通過不同基礎學生之間有明確責任分工的合作、互助,形成知識、思維和能力上的互補,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動腦、動手、動口,在集體學習中積極主動的與他人合作,在互動合作中獲得相關知識,形成合作的理念,鍛鍊了合作的能力,最終達成教學目標。如「細胞的分化」、 「生殖的型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生物的變異」等內容的教學均可採用此種方式進行。

3、模擬體驗式以生物科學發現史的學習來體驗科學**的方法和過程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中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學生在學習生物科學史中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體驗科學**的一般過程,體會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假設問題的「答案」、考慮從哪些途徑去解決問題,如何進行合理推理的,也使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同時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以此漸漸地培養**的態度、方法和思維的品質。

學生通過模擬體驗式的**獲得的知識,可以理解的更透徹,掌握的更紮實,更容易在新的情景中去運用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些還以無形的力量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實踐證明的確是一個有效的教學策略。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數學核心素養,如何在教學中體現這些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髮展,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出現了轉變。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出現了華麗 豐滿 熱鬧的景象,實質上卻是粗糙低效的情況。簡約教學的相關概念被隨之提出,倡導通過簡約式教學,突出數學教學重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呈現 五彩繽紛 ...

如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和主體性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 有計劃的活動,因此預設是必要的,但由於作為教學物件的幼兒是不完全可控的,是有血有肉 充滿智慧的個體,因此很多東西是難以預設 難以一成不變的。來自幼兒的即時生成的資訊稍縱即逝,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捕捉,這些資源將 曇花一現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敏銳的捕捉者,善於觀察 傾聽 體驗幼兒發...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人文精神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技巧 一 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 指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與寫字 閱讀 寫作 話 口語交際 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漢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1 反覆誦讀,加深理解 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簡單地說就是遵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