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孫子兵法中的全勝原則,孫子兵法中全勝理論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2021-03-19 18:19:08 字數 3254 閱讀 2481

1樓:羽毛和翅膀

孫子這種決策領先、「以全策爭全勝」的思想,對企業管理是非常適用的。企業的成敗首先決定於企業發展戰略與經營戰略決策的正誤。在這個問題上,正反兩面的經驗教訓都極為深刻。

用計,即出兵之後,發揮計算的優勢,在戰場上隨機應變。善於用兵者,必會用計。同樣,善經營者,其計亦奇。

定計只是「知勝」,還不是真正的勝利。真正的勝利,還要到戰場上,「首先是投入戰鬥,然後才見分曉。」這是拿破崙的名言。

從知勝到制勝,存在一個巨大的不同。定計有確定性,用計沒有確定性。這裡可以看出習兵法的一個深刻悖論。

廟算結果,固然是常數,但用計卻無成法,一切全靠臨場發揮,隨機應變。隨機應變的東西,怎能事先傳授呢?所以***說,一上戰場,兵法就全都忘了。

李零教授說,「軍事,凡是可以講可以學的東西,都是紙上談兵;真正管用的東西,又沒法講沒法學。」

紙上談兵的典型當然是趙括。趙括,趙國名將趙奢之子,受其父影響,從小喜談軍事,和父親辯論兵法,還時常勝利。不過,趙奢對兒子的評價不佳,認為兵事凶險,而兒子把打仗看作遊戲一般,假若趙國用了他,一定會給趙國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趙奢死後,趙括之母也勸趙王千萬不要讓她兒子當將軍,趙國的另一位大將廉頗也說,趙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趙王不聽勸,用趙括為主將,結果秦敗趙於長平。

其實,趙括打仗,誤不在書而在用。可見,書是書,用是用,故中國有古語云:「享高年者不服丸散,為大將者不讀兵書。

」克勞塞維茨也有同樣的見解,他說:「那些在規律的紙堆中爬行的軍人們很可憐,因為這些規律對於天才不僅是不夠好,而且也是天才所可以忽視或嘲笑的。」《孫子》為兵書之祖,但它特別看中變幻莫測、流動不居的東西,主張戰法經常變化,計謀不斷更新,「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對不同的敵人要採取不同的對策,決不可千篇一律:對貪利的敵人,「利而誘之」;對驕傲的敵人,則卑詞示弱,使它麻痺鬆懈。敵我雙方兵力對比不同,作戰方法也要變化: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優勢的大小不等,打法也不一樣:「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孫子所說的「踐墨隨敵」,包含深刻的辯證法,「踐墨」之「踐」是踐履、遵循、執行之意,「墨」為繩墨,引伸為規律、規則、法度、計劃之意。打仗沒有計劃、不遵循規律是不行的,但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指揮員不能死守原則,而必須善於根據形勢靈活應變。無「墨」可踐,就會打亂仗;但只知「踐墨」,不知「隨敵」,就是打呆仗。

亂仗和呆仗都不可取。只有既「踐墨」又「隨敵」,才可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孫子提出的這一作戰指導原則,體現了計劃性和靈活性高度統一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導意義。

孫子兵法中全勝理論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2樓:兵法大師

發動戰爭要慎重,安國全軍是重中之重,要千方百計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是為上策。

孫子兵法的「全勝」思想是什麼?

3樓:我愛**

以小的失敗,換來大的勝利。

以區域性的失敗,換來全域性的勝利。

4樓:

根據你的理解在加上社會經驗 ,是不錯的

談談《孫子兵法 謀政》的全勝思想

5樓:趙子俊

筆者認為的全勝,既不是所謂的「大獲全勝」,也不是「百戰百勝」。而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全勝」謀略是貫穿孫子兵法的總的指導思想。

軍事學家李有祥先生指出:孫武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追求完美也懂得如何去達到完美,「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孫武在戰略上所追去的終極目標。 「不戰」並不是一切戰都沒有,而是慎戰、少戰,這其中政治戰、外交戰、經濟戰等也是必須使用的。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單單認為在行軍打仗上才提倡「全勝」,這樣理解是狹隘的。小到生活中的遊戲比賽,大到國家之間的明爭暗鬥,都提倡「全勝」;從槍林彈雨的戰場,到爾虞我詐的生意場,也都提倡「全勝」,它在方方面面的事情上都有科學的指導意義。

《孫子兵法》的主要軍事思想有哪些

6樓:落魄的水手

一、戰略運籌(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計篇》

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始計篇》也簡稱《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計」本義是計算、估計,在這裡指戰前的戰略謀劃。作為《孫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視為孫子卓越軍事思想的高度濃縮和精闢概括,它從巨集觀上對決定戰爭勝負的政治、軍事等各項基本條件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並對戰爭的發展程序和最終結局進行**,尤其強呼叫兵前的周密謀劃對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

其中,「慎戰」是孫子指導戰爭實踐的基本主張,「五事七計」是他用以**戰爭勝負的基本要素,「兵者,詭道也」則指出了用兵的要領,運用智謀。「慎戰」、「五事七計」、「詭道十二術」等都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屬「廟算」的具體內容。

第二篇《作戰篇》

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製造」「興起」之意。「作戰」這裡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屬於「未戰而廟算」的範疇。

本篇繼《計篇》之後,在「慎戰論」思想的指導下,著重分析了戰爭與經濟的關係,戰爭依賴於經濟,但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第三篇《謀攻篇》

講的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二、作戰指揮(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軍形篇》

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第五篇《兵勢篇》

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第六篇《虛實篇》

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三、戰場機變(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軍爭篇》

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第八篇《九變篇》

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第九篇《行軍篇》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四、軍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

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五、特殊戰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講的是以火助攻與「慎戰」思想。

第十三篇《用間篇》

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孫武寫的還是孫臏寫的《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還是孫臏?

一 關於 孫子兵法 的作者與成書,學界眾說紛紜。我們認為,此書的作者應為孫武,其後學曾對之進行過校理 十三篇 成書的時間為春秋末期 關於 孫子兵法 的作者與成書,自宋以來,人們就爭論不已。概括起來,主要觀點有如下幾種 1 成書於春秋末,孫武著。漢司馬遷 史記 曹操 孫子略解 明宋濂 諸子辨 胡應麟 ...

讀孫子兵法或孔子的讀後感,孫子兵法讀後感每天300字

我沒有讀過這些著作,不過還是聽說過一些.沒有ls的那麼專業,但是我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幾百年以前的東西,現在依然流行.依然無法超越.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蓬勃發展,但是在文化上,我沒有看到什麼值得驕傲的.孫子兵法讀後感每天300字 孫子兵法 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其文筆簡約,正因為簡約,可以...

《孫子兵法》中的存亡辯證關係是什麼?

孫子兵法 開宗明義,首言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把戰爭與國家命運,人民的生死緊密聯絡起來,不僅指出戰爭在國家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確指出戰爭的政治目的在於確保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這就把戰爭推到了國家大事的首要位置。兵者,國之大事 道理非常淺顯,但並不見得為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