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獅子不良騷年
1、表現手法:對比和反襯:拿作者自己與收割麥子的農民做比較同時反襯出農民的辛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2、詩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場面描寫: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語言描寫: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心理描寫: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3、詩中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詩中運用對比,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表達了對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裡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
隨後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
一個貧婦人懷裡抱著孩子,手裡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她要來拾麥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飢。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
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
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柳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
2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恰當。柳詩寫作者希望自己能分身為千億個人,站在每一座山峰上遙望故鄉,想像大膽而新奇。陸詩將這一手法借用過來,希望每一株梅樹前都能站著一個自己,不僅十分生動地表達了自己對梅花的熱愛,甚至比柳詩更顯貼切自然,堪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送友人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樓:老百姓是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
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
頷聯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4樓:_儒雅的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
「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細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意思是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運用了想象的表現手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這兩句,運用了「對比」「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運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
這裡既有景,又有情,運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
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
全詩表達作者因朋友離去而依依不捨的感情
贈從弟全文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樓:尹爾安汝蝶
手法:託物言志(託永立於寒風中的松柏來言志:勉勵堂弟應堅貞自守,不應外力而改變本性)
賞析:作者寫詩勉勵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樣的品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這首詩就是由這句格言構思出來的。
詩人想象著那亭亭聳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淒涼的穀風中顯得那樣剛勁和頑強。山風愈是迅猛激熱,松枝也愈顯蒼勁有力。到嚴冬季節,那凜烈的風霜冰雪一齊向青松襲來,它也一樣巍然挺立,毫不動搖。
最後,詩人強調指出:那不是因為青松不怕遭受嚴寒的襲擊,而是因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堅貞的品質。這首詩,儘管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修飾潤色的功夫。
還嫌少了點,但卻顯得很有骨氣,把詩人不屈不撓的頑強性格表現得異常充分
6樓:匿名使用者
贈從弟劉楨
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從弟,堂弟。
全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象徵手法,全詩借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嚴寒而不凋,自喻高潔、堅貞的情懷,在自勉中也勉勵從弟做一個堅強不屈的人。
入黃溪聞猿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7樓:岸裡何以顧
這首詩中之黃溪是指黃神廟所在地,距永州州治七十里,它本是一處山水勝地。詩人在他寫的《遊黃溪記》中說全國名勝「其間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數,永最善」,永州山水「其間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數,黃溪最善」。詩人斷言黃溪這個窮僻地方的山水風景是天下最美的,由衷地讚美它,精心地描寫它,並希望後來人共賞它。
遊記作於元和八年,這時,詩人貶謫永州已八年,對再獲朝廷任用已不抱希望。他鑽研歷史,著述寫作,探賞山水,接觸民情,思想日益切實,心情也漸趨平和。從他記遊的字裡行間看出,他顯得興致勃勃,情思泉湧,指點說道,確乎要「以啟後之好遊者」,流露出詩人暢情山水的快意。
而《入黃溪聞猿》也寫作於元和八年,但詩作的基調悲涼哀傷。由此可見,詩人貶謫永州期間心理一直充滿著矛盾和悲傷。他一方面探賞山水,埋頭研讀,著書立說,顯露出其平和豁達之態;另一方面始終沒有擺脫貶謫僻鄉的悲苦,內心深處總充滿著沒有得到朝廷任用的失落和怨憤。
由於身處逆境,貶謫僻鄉,任用無望,幽憤難平,心境自然淒涼憂傷。由於心境的不同,以致對勝景黃溪也就有不同的情感體驗。詩作前兩句直接入題,黃溪小路綿延彎曲,猿猴悲鳴。
一曲一哀,感物傷情。詩人「俟罪」永州,「長為孤囚,不能自明」(《與顧十郎書》),這處境非「曲」、「哀」二字了得。在這種心情下,詩人筆下的黃溪是那麼的空曠、荒蕪、淒涼。
後兩句詩擬猿為「孤臣」喑喻作者身處逆境,苦悶悲涼的心情和報國無門、虛度人生、鬱郁不得意的憤懣。詩作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借境託情、把作者悲憤悽哀的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此詩頭二句寫景,景為情設;後二句抒情,情由景生。
溶情於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說。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蘇東坡曾說:
「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全唐詩話續編》捲上引惠洪《冷齋夜話》)詩人聞哀猿長嘯,不寫「淚沾裳」而說「淚已盡」,不寫「腸欲斷」而說「腸已斷」,由此帶出一個擲地有聲的「虛」字來—— 「虛作斷腸聲」。就本應「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常理來說,是「反常」;就實際「孤臣淚已盡」的心境來說,又是「合道」—— 合乎淚盡愈苦之道。
所謂「翻出新意」,所謂「奇趣」,正在這「反常合道」之中。詩人所以「自放山澤間」,原是為了借山水以遣悲懷,然而結果正如李白所說借酒澆愁一樣,「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掩卷沉思,詩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遠,都包孕在這二十字之中。
詩的藝術魅力正在於此。
表現手法表達技巧怎樣區分如何區分表現手法和表達技巧?
表現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如文學創作中各種敘述 描寫以及諷刺 誇張 象徵 比喻 對比 借代 擬人 排比 對偶 層遞等。應該說表現方法包括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 鮮明性...
采薇這首詩中運用了那些表現手法來抒發感情
第一部分的三章採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覆表達戍卒遠別家室 歷久不歸的悽苦心情 從手法上說,這首詩的特點還在於選擇了一個最佳角度,即 在路上 是另一種意義上運用了 比 的表達方法 采薇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手法上的賦比興。如 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3章法上的重複疊句,反覆詠歎,...
分析《涉江採芙蓉》主要運用的表現手法
全詩運用 借景抒情 及 白描手法 抒寫漂泊異地失意者的離別相思之情 從遊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遊子思婦的強烈情感 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原詩 涉江採芙蓉 兩漢 佚名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