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守望者者者
《蘇幕遮》以低徊婉轉、沉雄清剛的筆觸,抒寫了羈旅相思的情懷。詞的上片寫景,景中含情,寫穠麗闊遠的秋景,暗透鄉思;下片抒情,情融景中,直抒思鄉情懷。全詞大筆振迅,意境深闊。
《菩薩蠻》寫早春。風柔日薄,熙和天氣。人們從嚴冬中走過,脫去厚重的冬衣,春衫乍試,怎不感到輕鬆、解脫,產生喜悅的心情?
詞人用賦的手法,直寫出此時心情之好。 上片寫早春之喜,下片寫思鄉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襯有家難歸的悲悽,深切感人。
范仲淹《蘇幕遮》李清照《菩薩蠻》這兩首詞的下闋所採用的表現手法有什麼相同之處
2樓:嵐£回眸
都採用了正話反說的寫法。「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是說只有在夢中才不會受思鄉之苦,言外之意是說長夜難眠,備受思鄉之情的折磨;「明月樓高休獨倚」,勸說自己不要登上高處,正表明自己獨倚高樓,愁緒滿懷。「故鄉何處是?
忘了除非醉」,只有在醉鄉中才能把故鄉忘掉,可見清醒時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
周邦彥《蘇幕遮》的表現手法
3樓:e拍
1、上闋運用了動靜結合、比擬的表現手法。
「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
三、四句寫靜中有噪,「呼」字,運用比擬,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簷語」,更是鳥雀多情,窺簷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
2、下闋採用了虛實結合(或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是實寫自己客居異鄉的境況,「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是虛寫自己的夢境,這種虛實相生的手法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思鄉之情。
宋代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原文: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譯文:焚燒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溼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簷下竊竊私語。
初出的陽光晒乾了荷葉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微風吹過,荷葉一團團地舞動起來。
想到那遙遠的故鄉,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帶,卻長久地客居長安。又到五月,不知家鄉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夢中,我划著一葉小舟,又闖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202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至公元2023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之間,當時周邦彥一直客居京師,周邦彥本以太學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為神宗所賞識,進為太學正,但仍無所作為,不免有鄉關之思。
詩詞賞析
此詞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的荷花。遊子濃濃的思鄉情,向荷花娓娓道來,構思尤為巧妙別緻。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主要描繪荷花姿態,下片由荷花生髮開去,夢迴故鄉。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這裡寫的是一個夏日的清晨,詞人點燃了沉香以驅散潮溼悶熱的暑氣。鳥雀在窗外歡呼著,慶祝天氣由雨轉晴。
在詞人眼裡,鳥雀彷彿有著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她們也會「呼」也愛「窺」,如同調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愛。這幾句描寫看似漫不經心,實際上作者是在為下面寫荷花的美麗做感情上的鋪墊。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國學大師王國維評:「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先不說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圓潤,就足以流傳千古。至於神理或說神韻,卻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詞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寫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瓏可愛,因為他的故鄉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荷花點燃了詞人的思鄉情,下片開頭他就捫心自問,何時才能重歸故里呢,那美麗的吳門,蘇小小居住的地方。
「久」字型現了作者對飄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厭倦,在其它作品中詞人一再以「京華倦客」自稱,可見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鄉。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結尾三句,詞人恍惚間飛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漁郎正在河上搖著小船,穿梭於層層疊疊的蓮葉……這時詞人忍不住喊道:
打魚的大哥 ,還記得我嗎?我是美成啊!情到深處意轉痴,詞人用一個白日夢結尾,給人留下無限的情思和遐想。
這首詞寫遊子的思鄉情結,寫景寫人寫情寫夢皆語出天然,不加雕飾而風情萬種。通過對清圓的荷葉、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這些情景進行虛實變幻的描寫,思鄉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
4樓:江蘇康潔
多少年來,周邦彥的這首詞一直被人們視為思鄉的傑作。周邦彥祖籍江南,因一篇《汴都賦》,由白衣秀士搖身一變而為京官。仕途得意了,夢想成真了,可從此後,他一直淹留他鄉。
從詞的大意來看,大約是在一個夏日的早晨,詩人難耐溽暑,看到窗外荷葉輕搖,由此念及家鄉的荷塘,勾起朦朧的鄉情。全詞意象清晰而豐滿,明媚而雋永。詞中對風荷的描摹,細膩而逼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這首詞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我們讀後稍加品味,便看出對荷的描述是形,對家鄉的思念是神。由於形象突出,致使思鄉的餘韻不甚為人注意,如果細細挖掘,則別具一番滋味。
周邦彥在他的另一首詞《八聲甘州》中,曾有「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之嘆。這種感嘆是發於長期客居、仕途殊不稱意,早年進京時的豪情壯志如今已消磨殆盡。世事的無常、仕途的阻滯、官場的黑暗,使他不由地想起故鄉的往事。
對比一下,可以看出,這裡的鄉愁是一種淡淡的閒愁。「鳥鵲呼晴,侵曉窺簷語」,連鳥兒也百無聊賴。身在異國他鄉,被啼鳥從夢境中喚回,正觸及遊子的傷心之處。
畢竟啼鳥才思短,喚回曉夢天涯遠,鳥鵲呼喚,既表明時間和物候,也是遊子的潛意識。再看「語」字,又表現了一種親切感。就像能使人如鳥一樣感受到巢中的溫馨和安寧。
思鄉之情和溫馨之感糅為一體,把鄉愁淡淡地融化在明媚清新的畫面之中。
「葉上初陽乾宿雨」,昨夜雨景,尚留夢中,對已逝情境的回憶和眼前的情境截然不同。燥熱不安的感受與對故鄉的回憶直接相關,滿塘的荷葉也變成了夏日「溽暑」的產物,它昂然挺拔、清晰潤朗,帶來了風的訊息。稱之為「風荷」,原是因它被風所舉起,也是因它帶起了一股清涼之風,抑或是因它帶來了遠方的風意。
「風荷」玉立,清風徐徐,更勾起了對家鄉的思念。此時的家鄉,遠隔千里,那浩瀚的芙蓉浦可與家鄉的景緻相同?詩人曾在那裡緩蕩輕舟,抒懷賦詩。
這時節,汴京的荷花也在盛開,城中「夾岸垂楊、菰蒲蓮荷、鳧雁游泳其間。橋亭臺榭、棋佈相峙」(《東京夢華錄》卷二),也並不比家鄉的芙蓉浦遜色。睹物思鄉,能不感慨?
這時,不論是家鄉的荷,還是汴京的荷,都讓人難以釋懷。
由令人煩躁的溽暑到清涼飽滿的綠荷,從家鄉的芙蓉浦到京都的芙蓉浦,讓詩人的情思不斷徘徊在現實與夢幻之中,清晰與朦朧之中。這種難以逾越的兩難之境正是詩人此時此刻的感情體現。因為詩人既不能退回夢境,又不願跨入現實,既不願滯留他鄉,又不能迴歸故鄉。
在作品中,詞人不願將故鄉和他鄉明確區分,而是無奈地將二者重疊在一起,藉故鄉來品味他鄉,借他鄉來懷念故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遙」字和「去」字自然流露出思鄉之情,引出下面「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遙」字和「久」字配合得十分默契。
詞人被兩個意象困擾,既不知何日離開家鄉,也不知何日回到家鄉。
久居異地,思念家鄉本是人之常情,但下面的「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卻令人驚奇。「相憶否」,既是思念,又是問詢。
問候中浸潤著嚮往、認同和讚許之意。越是在遙遠的地方,這種問候越是顯得珍貴而切實。「漁郎」、「輕舟」、「芙蓉浦」一系列意象包含了對歷史文化內涵的體認和生命本質的體認,溫馨的意象既使思鄉之情得以具體化,又得以美化。
在「漁郎相憶」和「小楫輕舟」的意象中,作者化為一個女性情人的角色,使作品將思鄉之情與愛情巧妙地融合起來,與屈賦中美人香草的寫法有相通之處。這是一種在特定情境中勾起的懷戀之情,是一種感情上的閃念和衝動,是心靈寂寞的展示。既想維繫心靈的溝通,又不必有什麼必然的結果,這就是「漁郎」意象的本質。
歸屬的願望不能實現,渴望和依戀本身就是最真切的存在形式。「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只要能寄託相思就行了,並不在乎有什麼結果。
這本是一首思鄉的詞,但思鄉和愛情的雙重展現,使作品獲得了一種輕靈而朦朧的美。這也是這首詞在表現手法上的一大特色。
鑑賞 周邦彥(宋)的蘇幕遮 回答(1)「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一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結合內容分析...
5樓:
1、運用了動靜結合、比擬的表現手法。。三、四句寫靜中有 噪,「鳥雀呼晴」,一「呼」字,運用比擬,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簷語」,更是鳥雀多情,窺簷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
2、下闋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園,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的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表達了作者久居長安,思念家鄉的情感。
范仲淹的《蘇幕遮》怎麼寫,范仲淹《蘇幕遮》的寫作背景
蘇幕遮 北宋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蘇幕遮 的寫作背景?1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仁宗康定元年 1040年 至慶曆三年 1043年 間,當時范仲淹正在西北...
范仲淹的蘇幕遮寫在什麼時候范仲淹的蘇幕遮寫在什麼時候
這首詞寫的秋景,抒寫了詞人的離鄉之愁 去國之憂。碧雲 黃葉 翠煙,是用色澤渲染夕陽下的秋景,藉以加深印象。鄉魂 旅思 愁腸 相思淚,用來映襯出觸景生情 夜不能寐的客子離恨。秋景的動人,反襯客愁的深長。皇祐二年 1050年 秋天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
蘇幕遮的作者是蘇幕遮范仲淹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蘇幕遮,詞牌名,原是唐玄宗時教坊曲名,來自西域。幕,一作 莫 或 摩 代表作有 范仲淹的 蘇幕遮 周邦彥的 蘇幕遮 海天一色 你看的是哪一個?蘇幕遮是詞牌名 你要哪一個?蘇幕遮 北宋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