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有求必應,為什麼真求的時候,又要講緣份

2021-05-11 16:30:56 字數 4184 閱讀 8547

1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求佛菩薩為什麼不靈?「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求不到是因為你有業障,你業障消除沒有不感應。可是一定是如理如法的去求,你用貪、嗔、痴求,佛菩薩不會增長你的貪、嗔、痴。佛菩薩不會幫助你造惡業。

你果然是行善,是為眾生,佛菩薩感應道交。為自己不可能,絕對沒有感應。為自己如果有感應那是邪魔,魔促成你的欲,魔幫助你做壞事。

佛菩薩不會幫助人做壞事,只給你善緣不會給你惡緣。由此可知,凡是助長我們慾望,助長貪、嗔、痴,自己要有高度警覺——惡緣,不是善緣。

供佛,記住要用自己的財物。用別人的財物來修福——錯了,自己一點都得不到。一定要用自己的,不能用別人的。

有的人到佛菩薩面前大修供養,求發財,求升官。跟佛菩薩許願:「我要是升了官,發了財,我再來還願,再來給你大供養。

」跟佛菩薩談條件——賄賂,把佛菩薩當作**汙吏。這種供養不但沒有福,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你保佑我發財,我發一百萬,我一定拿一萬來供養你。

」佛菩薩哪有那麼傻,讓你佔九十九萬的便宜,哪有這個道理?你把佛菩薩看作什麼人?所以這樣的供養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不要看到人來修供養——好事情,不見得是好事情。你要去打聽打聽他的動機是什麼?你才曉得他是福還是禍。

那個供養,又得不到升官,也發不了財,回過頭來就怨恨佛菩薩,「這個佛菩薩不靈,我去供養,他沒有保佑我發財……」,就怨恨,再毀謗三寶,那個罪業就越造越重。

有一位法師,這位法師現在也不在了,過世了。生前他常聽我講經,有一天他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常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非常懷疑。

」我說:「你為什麼懷疑?」他說:

「我向地藏菩薩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來。」這是臺灣的德融法師。我就問他:

「請問你那個道場住多少眾?住多少人啊?」他說就他一個人。

我就跟他講,「沒有必要啊!我是地藏菩薩也不給你。為什麼?

你一個人嘛,一個人沒有需要啊,為大眾,這個求是對的;為個人享受是錯誤的。」

你對這個修法有懷疑,不能夠以真誠心去修,那感應就很難達到。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誠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應。世間一般人遇到災難,縱然讀到這個經,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苦苦的哀求佛菩薩保佑他,也未必能濟事,未必能夠真的有效果,什麼道理?

沒有做到至心。

現在有人求而不得感應,都是精誠不足。精是專,專一;誠是誠敬。還有一些人讀了這個經,沒有能夠圓解,心量很窄小,只是在佛菩薩面前誠心誠意來求,處事待人接物就不誠實。

能不能求到?求不到。諸位要曉得,一誠一切誠,它是性德,你這樣才能消業障。

在佛菩薩形象面前露一點誠心,離開佛菩薩形象,跟大眾接觸之下,惡念又起來,煩惱習氣又現行,沒有用處。

現在有許多人說,念《地藏經》,也依照《地藏經》裡面所講的去修行,但是得不到果報,於是謗佛、謗法,說《地藏經》不靈。他沒有曉得,他自己錯解如來真實義,不是經不靈。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沒有達到「善」的標準,沒有人想到。

善的標準是什麼?「淨業三福」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世間善人的標準:「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你做到了沒有,你做到了,你是世間善人,佛法是建立在世善的基礎上,你連這個標準都做不到,你學佛是佛門外的學佛,沒有入門。

佛說緣,緣字從何而來,怎麼來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緣份是什麼

相識是偶然,也是緣份。

緣份是個抽象的概念,它摸不著,看不見,猜不透。人與人之間的相知相識,無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那一份緣。更或許,同舟共渡的船客能共舟也是一份緣。

刻意追求來的東西是無緣份可言的。追尋的東西,往往沒結果。如旅遊:在來回途中的樂趣,往往比在目的地收穫的要多。

與自己失之交臂的東西,急需時傾盡全力的去找也找不到,最後卻發現原來它一直在自己的身邊,只是找到時,自己卻不再需要它,那時有緣無份。無緣份的我們不必強求,有緣無份的我們也不該挽留,這些東西是無法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麼便讓它們隨風而逝吧。一切順其自然,免得苦苦追尋找的那一份緣,到手後,卻發現跟自己心目中的相差甚遠,想放棄,又捨不得,弄得前進的腳步竟全是緣份的負荷。

人都說:緣份天定。很多的偶然,每次的巧合,不經意的邂逅,讓人感覺到冥冥中確實有一股力量存在。

「嘿,又見面了。」「這世界真小。」「我們真有緣」「莫非這是緣份?

」當上帝看到這一切時,他偷偷的笑了。威力無窮的魔棒指揮著這一切,給人們的臉上帶來無窮的驚喜,還有心底的那份感激。

不要說自己不懂緣份。緣份抓不住的,抓,已經有了一份刻意,只能用心去領會,感悟。緣份來去匆匆,你感到它來時,那是一陣驚喜;如果它走時你才感到,那是一種惆悵和悲傷。

有些逝去了便不會再來,你只能遺憾一輩子。記住:緣份是一種自然,不是刻意。

緣份無需等待。她要來的時候自然會來,因此不必對緣份翹首以待,望穿秋水。只要用心去感覺,那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緣份無規律,苦苦的等待著一份緣,很可能會是等不到。苦苦等待,那是刻意,那時即使緣分擦身而過,你也感覺不到。與其如此,不如放棄等待,去多用心去體會,或者,緣份已來到了你的身邊呢。

相信緣份的人多是敏感的,感情細膩而且很有愛心。他們知道,每一份緣都是難得的,求不來的,所以會盡力善待緣份帶來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夠理想的。你信緣嗎?你會惜緣嗎?

信緣、惜緣吧,你會因此擁有許多知心朋友和快樂的人生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緣是講緣起,空無自性,所有事物都是相依存,不會單一存在,也不會永恆不變,因緣,也是條件,成事與否的條件,緣生緣滅。

4樓:匿名使用者

緣來自巧,來自心,來自看得順眼。

佛教談好的婚姻是怎麼來的

5樓:引經據典正法

一家人落實**規,五戒十善,自然有好的婚姻

是!是前生註定的。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可以去祈求。

但是有的時候求不應,為什麼?非理,不如法,觀音菩薩不管你。如果你真正,你是個男生,希望娶到一個好太太,能像文王的夫人太姒一樣,將來能夠生出聖賢人。

不但是榮宗耀祖,而且能夠幫助社會安定,幫助世界和平,那觀音菩薩就會幫你忙。你沒有這種大願心,菩薩不會管你的,那你就宿世的緣分是什麼樣的。夫妻是緣,有報恩的,恩愛夫妻;有報怨的,報怨的時候,結婚之後永遠不會和睦,會給你帶來家庭糾紛;有討債的,有還債的,總是四種緣。

只有懂得佛法的人,無論是哪一種緣,都把它轉成法緣,大家在一起學佛,一起共修。過去不善的緣化解了,善的緣也轉變成法緣,這個好!現在在家學佛***,有幾個人懂這個道理?

如果真懂這個道理,學***家庭決定是和睦的,六和敬的家庭。那佛法在這個社會,形象就不一樣了,學佛的人家庭真的是美滿,這就是弘揚佛法,這就是利益眾生。如果學佛的人還是爭名奪利,還是自私自利,不但戒律不能持,十善也做不到,這就錯了。

這樣學佛依舊隨業流轉,災難來的時候還是不能避免,為什麼?你不是真學佛,掛著佛的招牌,沒有認真學佛。我們現在把這個事情,學佛的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好的婚姻是修來的、是付出來的,而不是爭來的

即使前世結了好的緣,今生不珍惜,也會變得不幸福;如果前世結的緣不好,只要今生用心付出,也會變得幸福!

所以婚姻不好,不要找理由,比如:命不好、緣分不好等等,其實理解都出現問題了,世間的事情沒有百分之百好的,都是有瑕疵的,就看你自己如何看待,如何對待了!

如果自己婚姻不好,多找找自己的原因,找到原因,加以改正

1、婚姻以一個敬字為要,從心中禮敬對方。不管對方是什麼態度、什麼想法,自己一如既往的禮敬對方,我想世間長了,就是鐵石心腸也融化了!!!

2、用一顆真誠的心去為對方付出、包容對方,少計較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付出以後,不要那麼期待回報!

把這個常態化,這是訣竅!因為你不怎麼期待回報,你的心態就非常穩,這樣能夠持久!持久以後,對方被你感化,我想平時很多矛盾都會消散!

3、不要太計較!很多人在婚姻生活中太計較了,以為把對方控制的越牢,婚姻才會幸福,而這恰恰是婚姻不幸福的罪魁禍首!就像手中握沙子,握得越緊沙子漏得越快!

7樓:匿名使用者

佛子們到淨土到其他世界快活

去了,你還在這個垃圾世界找垃圾一樣的老婆吧。

四十二章經說得很清楚,成道者是必須斷淫的,又想得神通,又想分心要女人,哪有這種好事?

賢者舍利弗白世尊曰:「菩薩之法,必當有父母、妻子、親厚、知友耶?」

佛告舍利弗:「若有菩薩,必當有父母,不應有妻子,或初發意淨修梵行成為童真,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或有菩薩,以漚和拘舍羅習於五欲,然後舍家逮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8樓:慧無慧

好的婚姻是你宿世的福報,因你前世修的善行而產生今世的開花結果。

為什麼從前男生對女生有求必應,她提的要求他都滿足,她曾每天去他身邊,後來她第一次疏遠他後他每天都

喜歡一個人並沒有錯,但是不要太激進了,太由著性子來,這樣對彼此都不是最好的態度,你還是要理性一些的,對於自己愛的人,要有度的去愛,有時候你抓的越緊,愛情距離你會越遠,自己反而會更加的苦惱!用自己寬容的愛去愛你喜歡的人!祝你們幸福!毫無疑問,這個男生肯定喜歡這個女生,不然不會這麼在意這個女生,不會每次...

為什麼說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為什麼說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

因為上帝就是愛!宇宙萬物與聖經的啟示,都彰顯了上帝的愛。我們的天父是生命 智慧和福樂的根源。請看自然界奇妙美麗的萬物,是如何不可思議的適應世人與一切動物的需要和幸福。那普照宇宙的陽光,與潤澤地土的雨露,以及河 海 山嶽 平原,無一不顯明造化主的慈愛。受造之物每天所需要的,都是由造化之主供給的,正如作...

佛說為什麼善良的人反而磨難多,為什麼善良的人一生痛苦磨難多哲理故事佛

佛祖沒有這樣說過。佛經上講善有善報。佛經上說,積德行善,諸惡莫作,運氣就必定好轉,磨難必定減少。因為人生的磨難,都是前世的惡業今生果報,我們懺悔 行善,可以消除業障,逢凶化吉。怎知磨難就是壞事呢?不要太短視了哦,連普通人都知道塞翁失馬的故事,恐怕佛的思想還要高深無數倍吧?因為善良,就是這個原因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