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葉聖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
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
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由此可見,我們在教學中要正確領會略讀課文教學的編寫意圖,整體把握略讀課文的教材特點。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許多老師只重視精讀課文的教學,對略讀課文的教學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點,要麼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沒有什麼區別,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要麼就輕描淡寫、囫圇吞棗、一讀帶過,學生根本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那麼,對於略讀課文的教學究竟要把握什麼樣的度?下面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對略度課文教學的幾點認識。
一、明確要求,掌握方法
我們現行的閱讀課文分看圖學文、講讀、略讀等不同型別,各類課文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又有他們各自不同的作用。教材型別特點不同,教學中所處的地位,所起的作用自然也不一樣。教學也就經歷了一個從教到不教的過程,學生自學能力也經歷了循序漸進,從低到高的過程。
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並提出了對略讀課文教學的要求: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由此可見,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深入研究略讀課文的教材特點,明確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指導教學。
二、自主閱讀,粗知大意
略讀課文,關鍵在略。崔巒老師在《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一文中指出:略讀,即粗略的、不進行深究的閱讀。
這種閱讀方法旨在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粗知文章大意。略讀課上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機,把在精讀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資訊。
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止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資訊,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略讀課上,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教師說得更少、更精到。因為這樣,有的老師就乾脆退讓一邊,一言不發,任由學生天花亂墜,課堂似乎成了學生的天下,教學也似乎更加民主與開放,似乎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色。
但是,自主閱讀還需要教師的引領,應體現閱讀的層次性。當略讀成為一項教學活動的時候,作為教師勢必應該發揮其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的閱讀。如《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一文的教學,可先讓學生自讀課文並思考:
課文向我們展示一幅怎樣的古畫呢?你能從課文中瞭解到什麼?學生充分自由朗讀課文之後,交流閱讀收穫,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梳理文章脈絡,小結板書。
在學生初知文章大意後,讓學生動手製作《清明上河圖》的資料卡,資料卡的內容可包括畫名、年代、作者、畫的大小、畫面內容、歷史價值等。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搜尋有效資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明白,對於有效的資訊,可以用資料卡的形式及時儲存。初步懂得資料卡的內容及製作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及時積累資料的習慣。
初讀環節後,再對精彩片段進行細讀欣賞,結合本單元學習主題,暢談感受,提升認識,昇華情感。
三、略而不簡,精處悟情
教材內容是教學的原始材料,它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對教材作一番裁剪。該取則取,該舍則舍,擇其精華實施教學。
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幾段文字寫得特別精彩。教學時應先選擇幾個精彩語段作為例子進行重點剖析,以少勝多,使教學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
必須緊緊抓住重點部分,提出特別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指導學生一步一步地細讀解疑,方能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要引導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從感知文字到親近文字再到走進文字,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氛圍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如在《卡羅納》一文的教學中,在學生感受到卡羅納的悲痛、脆弱之後,可順勢引導學生走進關愛這一板塊,感受大家對他的關愛之情。
卡羅納是這樣的悲痛,這樣的脆弱,這時他最需要的是什麼?請同學們靜靜地讀讀課文,找找在卡羅納最悲痛的時刻,大家是怎麼獻出一份份關愛的?在學生充分閱讀後,交流閱讀收穫,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品詞析句,感受這份愛。
並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激情朗讀,表達這份愛。隨著學生的反饋,隨機出示課文相關句子指導朗讀,讓學生繼續交流、感悟,欣賞和積累語言。
四、課外拓展,遷移延伸
總之,略讀課文的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教學中只要遵循以人為本,為學生髮展的宗旨,正確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度,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得到不斷地提高。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樓:匿名使用者
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 注重學生閱讀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聽、說、讀、寫,應該作為語文課堂上教師培養學生的最基本的能力。
1、新課標關於第三段「聽」的要求是: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所以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傾聽並能作出相應的回饋;
2、新課標關於第三段 「讀」的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沒分賬不少於300字,學會瀏覽。教學中我提倡不拘一格的「讀」,重點詞句提倡共性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思考、感悟、品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通過朗讀時可以達到以讀代講的; 「讀」和寫是要緊密結合的。
徐特立老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句話實際上就是要求讀書人在讀書的過程中應該留下自己讀書的痕跡----做上批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批註式閱讀法。
另外,這裡的寫也指「作文教學」。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有效鋪墊,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結合文字教學隨時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二者不可脫節。
二、 重視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師生的交流。
1、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教師提出問題之後,對學生如何討論,如何合作要有必要的指導,切不可不管不問,也不能收得太緊,彈性教學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合作學習,以免流於形式,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影響學習效率。
2、師生的交流要有深度並且實在。課堂上,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後,學生的討論要深入全面,交流不限於師生間的單項交流,同時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能說出自己心中的答案,還要關注學的表達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使我們的課堂精彩不斷。
三、 培養學生自主品讀,聯絡上文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
1、重視有特點句子的品讀,感悟其表達效果。不同的語句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畫一畫講一講,可以先議一議再交流,或者對比感悟,並隨時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
2、抓重點句或中心句,領會其深刻含義。學生自行找出這些句子,根據老師的核心問題思考寫出自己的感悟,也可討論交流,最終吃透句子。
3、重視文字中人物描寫詞句的品讀,感受人物獨特魅力。在閱讀教學中,對於文字中對人物描寫的語言文字,我們可以讓學生認真品讀,從人物的行為、動作、神態、語言與外貌描寫中,讓學生細細感受人物的品質,並能及時把自己的見解寫下來。
4、學會質疑,養成隨時寫下自己的疑問的習慣。「讀書貴在疑」。對於在閱讀中碰到的不懂的句子,我鼓勵學生做上記號,並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疑問。
通過不斷地練習,漸漸的,很多同學能從一開始浮光掠影的簡單提問漸漸深入到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四、 學會鑑賞、反思與評價,並寫下讀後感想。
五年級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教學中在每學完一篇課文之後,把學習心得與感受收穫寫下來:可以寫對文章某一部分內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也可以寫從課文中明白的道理,還可寫自己讀完後的心情,更可以寫自己從本文的學習中學到了什麼學習方法……及時進行學習總結與評價也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文字有助於學生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1、疏通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瞭解內容,整體感知
第一個教學基本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瞭解,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整體認識,這個整體認識決定了在部分理解過程中的思維方向、思維方式和思維的準確度,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與速度,邊讀邊感知語言,在讀中咬準字音,在讀中感知字形,在讀中也理解了詞義,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在讀中提出疑問。讀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讀,讀中自主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教師及時指點和幫助,也可穿插同桌或小組互讀,然後鼓勵學生自告奮勇當眾讀課文,教師及時點評。
只要讀得充分,讀得流利,語言的整體感知就在其中了,就容易進入課文的情感中。
2、**讀,細讀課文──直奔主旨,把握主線,理解內容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讀讀、想想、畫畫、寫寫,運用多種感官,潛心體會語言的含義,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然後談談自己的收穫:可以是讀懂了哪些詞句;也可以是哪一處寫得好,說說理由。教師指導的重點就放在「扣讀導悟,以讀見悟」上,引導學生對把握課文的主線或脈絡,理解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訓練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由於「多麼勞苦、多麼簡樸」是文章的中心句,是作者目睹***一夜工作感受最深的兩個方面,是串連內容的主線,又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主線。因此,我採用了「中心突破法」進行教學。讓學生抓住中心再讀課文,找出體會***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具體事例和有關詞句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又如教學《頤和園》一課,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受頤和園的大和美后,畫出作者的旅遊路線並找出文中體現頤和園大和美的句子進行朗讀。學生抓住課文主線二次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把握,為品讀感悟打下堅實的基礎。
3、鞏固讀,悟讀感受──深化情感,啟迪思想,積累語言,內化轉換
第三個環節是使學生對每一部分的理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統一體,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思考受到啟發,適度拓展讀活文字。此環節有兩個側重點:
1)重視積累內化訓練。
熟則能悟,悟則能化。內化不同於機械的積累,結合語境的積累,結合情感的積累才易於被內化。一是誦讀,誦讀於口,領悟於心。
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斷,甚至默寫自己最喜歡的語句,釋放情感。在誦讀中明意,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吸收。二是在學文的各個環節,把積累與讀中領悟、讀中品味、讀中運用結合起來,憑藉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
2)側重遷移運用訓練。
精心選擇聽與說、讀與寫的結合點,抒發情感,把從課文中學到的語言材料、表達方法、修辭手段等遷移運用於新的語境中,並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當然,遷移運用不僅在這個階段進行,有時在精讀階段就可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有機結合運用訓練,使理解與運用互相促進,只是在鞏固階段,對遷移運用有所側重而已。
以上無論在哪個環節,重點還是讓充足的時間給學生進行讀的訓練。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 激發興趣,體味真情實感 朗讀是 口耳之學 朗讀教學的基本手段是 口授耳聽 課文的語言琅琅上口,適於朗讀,其中的古詩 散文等,更是培養學生朗讀的好文字。教師可以通過有感情的範讀,以優美的語言 逼真的形象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例如,教學 荷花 一文時,教師先以有感情的配樂範讀,把學生帶入美的...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什麼
閱讀是一個可以幫助人們發展思 維 認識世界 搜尋資訊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的閱讀專教學是語文屬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學生以後的發展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只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 發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採用正確 合理的閱讀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從而提...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深層思維能力
閱讀思維能力的訓練有5個方面。1 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分析語法結構,推斷生詞的大意 2 概括能力。讓學生通過意群來概括段落核心大意,總結出關鍵句 3 辨析能力。讓學生正確判斷選項之間的細微差別,找出與原文相符的答案 4 定位能力。讓學生找到問題選項的在原文中的還原點 5 綜合運用能力 讓學生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