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有哪些虛詞,《河中石獸》總結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

2021-03-19 18:20:41 字數 4516 閱讀 3675

1樓:超級愛四大皆空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陳太丘與友期) 《論語》十二則 古代詩歌四首(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天淨沙.秋思) 雖有嘉餚 河中石獸 寓言四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說明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深思熟慮,不能光看表面而盲目的去相信,要根據情況來看待問題

《河中石獸》總結 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

2樓:drar_迪麗熱巴

古今:耳:古義:罷了。例句:漸沉漸深耳 今義:五官之一,用來聽聲音。

物理:古義:客觀事物的道理,規律。例句:爾輩不能究物理 ;今義:一種學科。物理學。

並:古義:一起 。 例句:二石獸並沉焉。 今義:並列

閱:古義:經歷 例句:閱十餘歲。 今義:閱讀

是:代詞 ,此,這。 例句:是非木柿 。 今義:判斷詞 是

蓋:古義:發語詞,因為。 例句: 蓋石性堅重。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義: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義:錶轉折 但是,卻

求:古義:尋找。例句:求石獸於水中。今義:請求、要求、追求

一詞多義:

去:豈有為暴漲攜之去離去,距離

西蜀之去南海 距離

為: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被

必於石下迎水外齧沙為坎穴 成為

橘生於淮南則為橘 是

為其來也 在

臨:臨崩寄臣以大事。——諸葛亮《出師表》。靠近,逼近(多用於上對下,強對弱)

臨溪而漁。——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又

東臨碣石(山名),以觀滄海。——曹操《觀滄海》。到,至。

執策而臨之。——唐·韓愈《雜說》。 面對(上對下,尊對卑)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從高處往低處察看

乃:乃石性堅重——《河中石獸》。而,又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是,就是,原來是。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竟然。

屠乃奔倚其下。——《聊齋志異·狼三則》。於是;就

通假:鈀:通「耙」,耕地的農具。

求之下流,固顛 . 「顛」通「癲」,「瘋狂」

《河中石獸》是清代文學家紀昀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講述了一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學者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之人的嘲諷,亦告訴了人物認識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調查**這一道理。全文層次分明,圍繞石獸的搜尋工作敘述,在戲劇性的情節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節簡單、語言簡練,讀來卻耐人尋味。

紀昀(1724.7.26-1805.

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

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

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蒐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3樓:匿名使用者

(一)通假字:

1鈀:通「耙」,耕地的農具。

2求之下流,固顛 .。

「顛」通「癲」,意為瘋狂。

(二)古今異義:

1耳:古義:罷了。

今義:五官之一,用來聽聲音。

例句:漸沉漸深耳。

2物理:古義:客觀事物的道理,規律。

今義:一種學科。物理學。

例句:爾輩不能究物理。

3並:古義:一起。

今義:並列。

例句:二石獸並沉焉。

4閱:古義:經歷

今義:閱讀

例句:閱十餘歲。

5是:古義:代詞 ,此,這。

今義:判斷詞,意為「是」

例句:是非木柿。

6蓋:古義:發語詞,因為。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例句: 蓋石性堅重。

7但:古義:但,只。

今義:錶轉折,意為「但是,卻」

例句: 但知其一。

8求:古義:尋找。

今義:懇求,要求。

例句:求石獸於水中。

(三)一詞多義:

1.為: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為:介詞「被」)

必與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為:動詞「成為」)

眾服為確論

(為:動詞「認為是」或「是」)

2.重:

僧募金重修

(重:讀chóng,重新)

乃石性堅重

(重:讀zhòng,分量較大,與「輕」相對)3之:聞之笑曰

(之:代詞,指尋找石獸這件事)

沿河求之

(之:代詞,指石獸)

一老河兵聞之

(之:代詞,指講學家的話)

當求之於上流

(之:代詞,指石獸)

其反激之力

(之:的)

至石之半

(之:的)

求之下流

(之:代詞,指石獸)

求之地中

(之:代詞,指石獸)

然則天下之事

(之:的)

4為眾服為確論

(為:動詞,認為)

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為:動詞,形成成為)

4樓:餜惗鍝囧伓餜惗

耳:古義:罷了。例句:漸沉漸深耳 今義:五官之一,用來聽聲音。

物理:古義:客觀事物的道理,規律。例句:爾輩不能究物理 ;今義:一種學科。物理學。

並:古義:一起 。 例句:二石獸並沉焉。 今義:並列

閱:古義:經歷 例句:閱十餘歲。 今義:閱讀

是:代詞 ,此,這。 例句:是非木柿 。 今義:判斷詞 是

蓋:古義:發語詞,因為。 例句: 蓋石性堅重。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義: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義:錶轉折 但是,卻

求:古義:尋找。例句:求石獸於水中。今義:請求、要求、追求

【知識梳理】

生字詞語

圮(pǐ)募(mù)金 棹(zhào)小舟 木柿(fèi) 曳(yè)鐵鈀(pá) 湮(yān)沒

齧(niè) 齒 溯(sù)流 臆(yì)斷 歟(yù)

(二)詞語解釋

通假字曳鐵鈀 (「鈀」通「耙」,平整土地用的農具)

古今異義

二石獸並沉焉 ( 並,古義:一起 ;今義:並列 )

閱十餘歲 ( 閱,古義:經歷; 今義:閱讀 )

蓋石性堅重 ( 蓋,古義:句首發語詞 ;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知其一 ( 但,古義:只 ; 今義:錶轉折 但是,卻 )

是非木杮 ( 是,古義:代詞,這 ;今義:判斷動詞,是 )

求之下流,固傎 ( 固,古義:副詞,本來;今義:堅固 )

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義:事物的道理;今義:物理學 )

一詞多義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介詞,被)

為 必於石下迎水外齧沙為坎穴 (動詞, 成為)

眾服為確論 (動詞,是)

一老河兵聞之 (代詞,指」「求之地中」 這種觀點)

之其反激之力 (結構助詞,的)

詞類活用

棹數小舟 (名詞用為動詞 ,划船)

暴漲 (動詞用作名詞,洪水)

句式1.被動句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為……,表被動,可譯為「被」)

2.倒裝句 當求之於上流 (狀語後置,狀語「於上流」放在動詞「求」的後面)

3.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於數裡外(「得」的後面省略了賓語「之」)

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於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滄州「老河兵」(卷十六),徽州「唐打獵」(卷十一)等故事,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正直、純樸和智慧,尤屬佳品。

作家作品

作者紀昀(1724—1805),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識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

因獲罪謫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後,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主題思想

這則故事用和尚、道學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裡的石獅子的三種不同結論,來說明天下事物雖有共同的規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質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於一般的道理而主觀臆斷。

寫作借鑑

1、層層鋪墊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為講學家的看法做鋪墊,以突出講學家的看法「眾服為確論」,並且通過講學家對寺僧的評價「顛」來寫出講學家對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後寫老河兵老河兵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異義:爾輩 古:你們這些人。

今:指一代人。

6樓:匿名使用者

耳同爾,意思是罷了

求 今意是請求 古意是找

7樓:愛豆123456愛豆

自己搜去,在下面的油,嘿嘿

8樓:匿名使用者

給我整蒙了,我有許多小問號

《河中石獸》作文,《河中石獸》600字作文

河中石獸講的是一個寺廟的山門的兩個石獸被洪水衝到河裡了,寺院的和尚在河裡尋找石獸。怎麼也找不到。方丈說,可能被衝到下游了,到下游找。一教書先生說,石獸那麼重,應該在原地沉到泥沙裡了。有一個老船工卻說,石獸可能跑到河水上游了。因為河水不斷沖刷石獸下的泥沙,泥沙沖走了,石獸就往上游走點。這樣不斷沖刷,就...

改寫河中石獸成詩歌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 g n 山門圮 p 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 zh o 數小舟,曳 y 鐵鈀 p 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f i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 y n 於沙...

《河中石獸》這篇短文講了什麼故事

遇到問題,如果不從實際出發。而是主觀臆斷,就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甚至鬧出笑話來。河中石獸 這篇短文講的是什麼故事?一個寺廟的兩個石獸掉到河裡去了。十多年後,大家分別在水裡,沙上,下游和上游尋找,最後根據一個老水手的話在上游找到了。河中石獸 是紀昀的一篇文章,主要內容是河裡掉了石獸,因為水的衝力和石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