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樑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樑國的邊境兵營和楚國的邊境兵營都種瓜,各有各的方法。樑國戍邊的人勤勞努力,經常澆灌他們的瓜田,所以瓜長得很好;楚國士兵懶惰,很少去澆灌他們的瓜,所以瓜長得不好。
楚國縣令就因為樑國的瓜好,怒責楚國士兵沒有把瓜種好。楚國士兵心裡忌恨樑國士兵(瓜種得)比自己好,於是夜晚偷偷去翻動他們的瓜,所以(樑國的)瓜總是枯死的。樑國士兵發現了這件事,於是請求縣尉,也想偷偷前去報復,翻動楚營的瓜田。
縣尉拿這件事向宋就請示,宋就說:「唉!這怎麼行呢?
結下了仇怨,是惹禍的根苗呀。人家使壞你也跟著使壞,怎麼心胸狹小得這樣厲害!要讓我救給你辦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過去,偷偷地為楚國兵營在夜裡好好地澆灌他們的瓜園,不要讓他們知道。
」於是樑國士兵就在每天夜間偷偷地去澆灌楚兵的瓜園。楚國士兵早晨去瓜園巡視,就發現都已經澆過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長得好了。楚國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檢視,才知是樑國士兵乾的。
楚國縣令聽說這件事很高興,於是詳細地把這件事報告給楚王。楚王聽了之後,又憂愁又慚愧,把這事當成自己的心病(憂慮)。於是告訴主管官吏說:
「調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裡搗亂的人,他們莫非還有其他罪過嗎?這是樑國人在暗中責備我們呀。」於是拿出豐厚的禮物,向宋就表示歉意,並請求與樑王結交。
楚王時常稱讚樑王,認為他能守信用。所以說,樑楚兩國的友好關係,是從宋就開始的。古語說:
「把失敗的情況轉向成功,把災禍轉變成幸福。」《老子》說:「用恩惠來回報別人的仇怨。
」就是說的這類事情呀。別人已經做錯了事,**值得效仿呢?
新序 雜事四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樑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樑國的邊境兵營和楚國的邊境兵營都種瓜,各有各的方法。樑國戍邊的人勤勞努力,經常澆灌他們的瓜田,所以瓜長得很好;楚國士兵懶惰,很少去澆灌他們的瓜,所以瓜長得不好。
楚國縣令就因為樑國的瓜好,怒責楚國士兵沒有把瓜種好。楚國士兵心裡忌恨樑國士兵(瓜種得)比自己好,於是夜晚偷偷去翻動他們的瓜,所以(樑國的)瓜總是枯死的。樑國士兵發現了這件事,於是請求縣尉,也想偷偷前去報復,翻動楚營的瓜田。
縣尉拿這件事向宋就請示,宋就說:「唉!這怎麼行呢?
結下了仇怨,是惹禍的根苗呀。人家使壞你也跟著使壞,怎麼心胸狹小得這樣厲害!要讓我救給你辦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過去,偷偷地為楚國兵營在夜裡好好地澆灌他們的瓜園,不要讓他們知道。
」於是樑國士兵就在每天夜間偷偷地去澆灌楚兵的瓜園。楚國士兵早晨去瓜園巡視,就發現都已經澆過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長得好了。楚國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檢視,才知是樑國士兵乾的。
楚國縣令聽說這件事很高興,於是詳細地把這件事報告給楚王。楚王聽了之後,又憂愁又慚愧,把這事當成自己的心病(憂慮)。於是告訴主管官吏說:
「調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裡搗亂的人,他們莫非還有其他罪過嗎?這是樑國人在暗中責備我們呀。」於是拿出豐厚的禮物,向宋就表示歉意,並請求與樑王結交。
楚王時常稱讚樑王,認為他能守信用。所以說,樑楚兩國的友好關係,是從宋就開始的。古語說:
「把失敗的情況轉向成功,把災禍轉變成幸福。」《老子》說:「用恩惠來回報別人的仇怨。
」就是說的這類事情呀。別人已經做錯了事,**值得效仿呢?
求《新序。雜事四》的譯文
3樓:帥帥的老木匠
《新序·《雜事>四·樑嘗有疑獄》譯文 『原文』樑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樑王亦疑。樑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國,是必有奇智。
」及召朱公問曰:「樑有疑獄,獄吏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罪,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
」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壁,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王曰:「徑與色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
「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樑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j,賞疑則從與,樑國大悅。
由此觀之,牆薄則亟壞,繒薄則亟裂,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譯文』樑國曾經有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為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為是無罪。即使是樑王也很疑惑。樑王道:
「陶朱公(即范蠡),憑藉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於是就召來范蠡問他說:「樑國有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為有罪一半認為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麼樣?
」范蠡說:「我是個卑賤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既然大王讓我斷,那麼,(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個白玉璧,它們的顏色、大小、光澤都差不多,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王說:
「大小與色澤都差不多,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為什麼?」范蠡說:「從側面看一個厚度是另一個的兩倍,因此賣千金」。
王說:「好。」所以案件難斷就從輕發落,獎賞有疑問就賞與,樑王非常高興。
由此看來,牆薄了就容易坍塌,絲織品薄就容易裂開,器物薄就容易毀壞,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發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大概還沒有。所以統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諸侯們,應該以厚德對待人民就可以了。
文言文《新序.雜事》翻譯
4樓:116貝貝愛
漢·劉向《新序.雜事》白話釋義:
子張去拜見魯哀公,過了七天魯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僕人去,說:「傳說你喜歡人才,因此,冒著風雪塵沙,不敢休息而來拜見你。
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覺得你所謂的喜歡人才倒是跟葉公喜歡龍差不多。
據說以前葉子高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鉤刻著龍,酒壺、 酒杯上刻著龍,房簷屋棟上雕刻著龍的花紋圖案。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來到了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 ,龍尾伸進了大廳。
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臉色驟變,簡直不能控制自己。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 的只不過是那些似龍非龍的東西罷了!
現在我聽說你喜歡英才,所以不遠千里跑來拜見你。
原文: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託僕伕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之。
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託而去。」
寫作背景:
劉向初以父蔭任輦郎,後擢任諫大夫。宣帝時選為儒俊材,曾應詔獻賦頌數十篇,官至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任散騎宗正給事中,因屢次上書言事,**宦官弘恭、石顯及外戚許、史,曾兩度下獄,被免為庶人,閒居十餘年。
成帝即位後被啟用,拜中郎,使領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劉向多次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權力,甚為成帝嘉許,但終不能用。其為人平易樸實,不重威儀,廉潔樂道,潛心學術,晝誦《書》《傳》,夜觀星象,常常通宵達旦。
劉向喜言五行災異之說,並據以論證現實政治。其學問淵博,曾奉詔整理五經祕書、諸子詩賦近20年,對古籍的整理儲存作出了巨大貢獻。撰成《新序.雜事》,為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
作者簡介:
劉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稱劉中壘,世居長安,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出生於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去世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劉邦異母弟劉交的後代,劉歆之父。
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
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
曾奉命領校祕書,所撰《別錄》,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列仙傳》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
《楚辭》是劉向編訂成書,而《山海經》是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成書。
劉向、劉歆父子是在儒學作為經學而一統天下之後,又重新研究和整理諸子百家的著作與學說並強調從中吸取思想營養以改善儒學的重要人物。
劉向、劉歆父子在當時經學獨尊的情況下,大力倡導研究諸子之學,對削弱官方學術思想的統治、解放思想是有積極意義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憂色。申公巫進曰:「君退朝而有憂色,何也?
」楚王曰:「吾聞之,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議於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於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
」(劉向《新序·雜事第一》)
楚莊王謀劃一件事情,做得很妥當,群臣沒有誰能趕上他,退朝以後,臉上露出憂愁的神色。申公巫臣進前說道:「您在退朝之後面露憂色,這是為什麼呢?
」楚王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滿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現在憑我這樣沒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們國家大概要滅亡了吧,我因此現出了憂愁的神色。」
翻譯《新序雜事》
6樓:華是沐老師
《新序》,西漢劉向撰。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僅存十卷。後經曾鞏搜輯整理,仍釐為十卷。
內《雜事》五卷,《刺奢》一卷,《節士》一卷,《義勇》一卷,《善謀》二卷。採集舜、禹時代至漢代史事和傳說,分類編纂,所記史事與《左傳》、《戰國策》、《史記》等頗有出入。作者尚編有《說苑》一書,性質與此類似。
《葉公好龍》就是出自此書。
原文:1. 樑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樑王亦疑。
樑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國,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問曰:
「樑有疑獄,獄吏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罪,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朱公曰:
「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壁,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
「徑與色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樑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樑國大悅。
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樑國大悅。由此觀之,牆薄則亟壞,繒薄則亟裂,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2.樑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樑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
樑之邊亭人,劬力數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因以樑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
楚亭人心惡樑亭之賢己,因往夜竊搔樑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樑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就曰:
「惡是何可構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偏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於是樑亭乃每暮夜竊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樑亭之為也。
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惄然愧以意自閔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無有他罪乎?此樑之陰讓也。
」乃謝以重幣,而請交於樑王,楚王時則稱說,樑王以為信,故樑楚之歡,由宋就始。語曰:「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
」老子曰:「報怨以德。」此之謂也。
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譯文:1.樑國曾經有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為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為是無罪。
即使是樑王也很疑惑。樑王道:「陶朱公(即范蠡),憑藉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
」於是就召來范蠡問他說:「樑國有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為有罪一半認為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麼樣?」范蠡說:
「我是個身份低微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既然大王讓我斷,那麼,(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個白玉璧,它們的顏色、大小、光澤都差不多,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王說:「大小與色澤都差不多,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為什麼?
」范蠡說:「從側面看一個厚度是另一個的兩倍,因此賣千金」。王說:
「好。」所以案件難斷就從輕發落,獎賞有疑問就賞與,樑王非常高興。
由此看來,牆薄了就容易坍塌,絲織品薄就容易裂開,器物薄就容易毀壞,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發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大概還沒有。所以統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諸侯們,應該以厚德對待人民就可以了。
2.樑國大夫有個叫宋就的人,曾經擔任邊境某縣的縣令,和楚國鄰界。樑國這個縣靠近邊境的某鄉(亭:
地區單位,相當於鄉,被縣管轄),和楚國鄰近的鄉,都種瓜,都有一定規模。樑國該鄉的人,多次用心灌溉他們的瓜園,種出的瓜味道很好。而鄰鄉的楚國人很少灌溉瓜地,種出的瓜很難吃。
楚國縣令因為樑國的瓜好吃,對於自己管的鄉種出的瓜難吃很惱怒。楚國的鄉人嫉妒樑國鄉人比自己有能耐,就在夜裡破壞樑國鄉人的瓜,瓜秧許多都枯萎而死了。樑國的鄉人發覺了,就報告了亭尉(亭長,即鄉長),打算去破壞楚國鄉人的瓜報復他們,亭尉去請示宋就。
宋就說:「這會導致相互怨恨的,別人幹壞事自己也跟著幹,是多麼偏頗啊。現在我讓你們每天晚上偷偷的到楚國鄉里給他們灌溉瓜地,不要讓他們知道。
」於是樑國鄉里的人每天晚上偷偷去給楚國鄉人灌溉瓜地,而楚國人白天去看護瓜地,又進行灌溉,他們的瓜長得越來越好,楚國鄉人感到奇怪就用心觀察,原來是樑國鄉人做的。楚國縣令聽到後非常高興,把這事原原本本告訴了楚王,楚王聽說以後,感到慚愧和內疚,對官吏們說:「如果沒有我國去搞破壞的人,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對不起樑國的地方?
這是樑國人暗地對我們謙讓啊。」於是給宋就重金表示感謝,並請他轉交給樑王,楚王並經常讚揚樑國的這件事,樑王認為楚王很有誠意,所以樑、楚樑國的友好關係,從宋就開始的。俗話說:
「轉敗為勝,因禍得福。」老子說:「以德報怨。
」就是這個意思。別人做壞事,自己怎麼能去效仿呢!
新序雜事第一翻譯,新序雜事一的譯文
從前,周捨去侍奉趙簡子,站在趙簡子的門口三天三夜。簡子派人出去問周舍 先生將用什麼來指教我?周舍回答說 希望作為直言諍諫的臣子,帶著筆墨紙硯,跟在你的後面,待你有錯的地方就把它記下來,每天有記錄,一個月就有效果了,一年以後就有收益了。簡子聽了這話很高興,就讓他和自己在一起。住了沒多長時間周舍就死了,...
《伶官傳序》的全文與翻譯,《伶官傳序》的全文與翻譯?
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 樑,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樑。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
愚溪詩序的翻譯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往東流人瀟水。有人說,過去有個姓冉的住在這裡,所以把這條溪水叫做冉溪。還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貶到瀟水。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裡,發現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裡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沒人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