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教科版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設計

2021-05-15 00:37:01 字數 5594 閱讀 3144

1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

過程與方法:

1、對物體沉浮做出**,並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

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重點】

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實驗:水槽1個,大小相近的磚塊、木塊和塑料塊各一。

小組實驗一:水槽1個,物體7種(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實驗記錄表(教材第2面)。

小組實驗二:水槽,蘿蔔,橡皮(與實驗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實驗記錄表(教材第3面)。

【教材處理】

教材第2面兩個地方出現「泡沫塑料塊」,在仔細研讀教材和教師用書的基礎上,我認為應把演示實驗中的「泡沫塑料塊」改為「塑料塊」,把學生實驗中的「泡沫塑料塊」改為「泡沫塊」。

【教學過程】

一、觀察物體的沉浮

1、談話: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預設:在自由發表的前提下,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發認知衝突,激發**沉浮的興趣。)

2、把磚塊和木塊分別輕輕放入水裡,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操作過程:把水槽放在展示臺上。出示磚塊,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下沉過程,板書:沉。再出示木塊,同樣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活動要點:規定放物體的操作要求,確定判斷沉浮的標準。)

3、把塑料塊輕輕放入水裡,觀察它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操作過程:先猜測塑料塊的沉浮。再根據操作要求輕輕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說明:若選擇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塊,可能會出現塑料塊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體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說明是浮的。限於學生的認知能力,暫時迴避「懸浮」概念。)

二、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師從小袋子取出7種物體,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

2、以小石塊為例,討論完成教材第2面**的前面2行「**」、「理由」的填寫,並建議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頭符號來表示。

3、學生獨立完成其他物體的「**」、「理由」這2行**的填寫。

4、小組領實驗器材,分工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完成實驗記錄表。

5、組織交流

把我們的**與實驗結果相比較,**正確的有哪些,**不正確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理由,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呢?(隨機羅列各因素,如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備後面活動中進行**。)

(說明:本活動按「教師出示材料樣本—學生**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組實驗觀察」的順序進行,因為觀察前的**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更是調動學生思維的必然條件。而且選擇的7種物體是一組有結構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斷沉浮的,也有難以直接判斷沉浮的,比如胡蘿蔔、蠟燭頭等,這樣的設計都體現了用材料有效調控教學的目的。

)6、還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人物對白,試試其他身邊的小物體的沉浮,對影響沉浮的因素作進一步的思考。

三、觀察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小組整理實驗材料,留下水槽、蘿蔔、橡皮,裝好另外幾種物體放置一邊,教師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說明:排除無關材料的干擾,用新材料新活動再次激發學生**興趣,並對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說明,為避免劃破桌面,建議墊一塊小木板或硬紙板),引導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沉嗎?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推測把它切得更小會怎樣。

蘿蔔在水中是浮的,把蘿蔔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推測把它們切得更小會怎樣。

2、學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記錄表「**」、「理由」這兩列。

3、小組領小刀,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果並思考其中的原因。

(說明:橡皮和蘿蔔不能無限度的切小,因為一旦切分的過小,會出現浮在水面上的情況,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不利於教學,會改變活動**的方向,建議迴避。)

4、組織交流,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改變了什麼因素?(體積大小),物體的沉浮情況有沒有發生改變?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小,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不會發生改變的。)(補充:這裡也可以用質量來概括,即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質量減輕,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5、收回小刀、蘿蔔和橡皮,出示回形針和木塊,引導思考:

一枚回形針在水中是沉的,把兩枚回形針穿在一起,還是沉的嗎?把更多的回形針穿在一起,放入水裡,是沉還是浮?

一塊木塊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膠帶把兩塊木塊粘在一起,放入水裡,還是浮的嗎?如果把三塊、四塊甚至更多的木塊粘在一起,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學生實驗。

7、組織交流,概括: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大,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也不會發生改變的。

8、小結:把剛才切分和疊加這兩個實驗聯絡在一起,我們得到了什麼結論?學生記錄中教材第4面的實驗報告單上。

(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優質教案

2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科學概念: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

過程與方法:

1、對物體沉浮做出**,並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

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重點】

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實驗:水槽1個,大小相近的磚塊、木塊和塑料塊各一。

小組實驗一:水槽1個,物體7種(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實驗記錄表(教材第2面)。

小組實驗二:水槽,蘿蔔,橡皮(與實驗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實驗記錄表(教材第3面)。

【教材處理】

教材第2面兩個地方出現「泡沫塑料塊」,在仔細研讀教材和教師用書的基礎上,我認為應把演示實驗中的「泡沫塑料塊」改為「塑料塊」,把學生實驗中的「泡沫塑料塊」改為「泡沫塊」。

【教學過程】

一、觀察物體的沉浮:

1、談話: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預設:在自由發表的前提下,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發認知衝突,激發**沉浮的興趣。)

2、把磚塊和木塊分別輕輕放入水裡,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操作過程:把水槽放在展示臺上。出示磚塊,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下沉過程,板書:沉。再出示木塊,同樣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活動要點:規定放物體的操作要求,確定判斷沉浮的標準。)

3、把塑料塊輕輕放入水裡,觀察它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操作過程:先猜測塑料塊的沉浮。再根據操作要求輕輕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說明:若選擇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塊,可能會出現塑料塊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體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說明是浮的。限於學生的認知能力,暫時迴避「懸浮」概念。)

二、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師從小袋子取出7種物體,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

2、以小石塊為例,討論完成教材第2面**的前面2行「**」、「理由」的填寫,並建議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頭符號來表示。

3、學生獨立完成其他物體的「**」、「理由」這2行**的填寫。

4、小組領實驗器材,分工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完成實驗記錄表。

5、組織交流:

把我們的**與實驗結果相比較,**正確的有哪些,**不正確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理由,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呢?(隨機羅列各因素,如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備後面活動中進行**。)

(說明:本活動按「教師出示材料樣本—學生**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組實驗觀察」的順序進行,因為觀察前的**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更是調動學生思維的必然條件。而且選擇的7種物體是一組有結構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斷沉浮的,也有難以直接判斷沉浮的,比如胡蘿蔔、蠟燭頭等,這樣的設計都體現了用材料有效調控教學的目的。

)6、還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人物對白,試試其他身邊的小物體的沉浮,對影響沉浮的因素作進一步的思考。

三、觀察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小組整理實驗材料,留下水槽、蘿蔔、橡皮,裝好另外幾種物體放置一邊,教師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說明:排除無關材料的干擾,用新材料新活動再次激發學生**興趣,並對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說明,為避免劃破桌面,建議墊一塊小木板或硬紙板),引導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沉嗎?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推測把它切得更小會怎樣。

蘿蔔在水中是浮的,把蘿蔔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推測把它們切得更小會怎樣。

2、學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記錄表「**」、「理由」這兩列。

3、小組領小刀,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果並思考其中的原因。

(說明:橡皮和蘿蔔不能無限度的切小,因為一旦切分的過小,會出現浮在水面上的情況,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不利於教學,會改變活動**的方向,建議迴避。)

4、組織交流,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改變了什麼因素?(體積大小),物體的沉浮情況有沒有發生改變?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小,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不會發生改變的。)(補充:這裡也可以用質量來概括,即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質量減輕,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5、收回小刀、蘿蔔和橡皮,出示回形針和木塊,引導思考:

一枚回形針在水中是沉的,把兩枚回形針穿在一起,還是沉的嗎?把更多的回形針穿在一起,放入水裡,是沉還是浮?

一塊木塊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膠帶把兩塊木塊粘在一起,放入水裡,還是浮的嗎?如果把三塊、四塊甚至更多的木塊粘在一起,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學生實驗。

7、組織交流,概括: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大,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也不會發生改變的。

8、小結:把剛才切分和疊加這兩個實驗聯絡在一起,我們得到了什麼結論?學生記錄中教材第4面的實驗報告單上。

(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板書設計: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磚塊 沉

木塊 浮

塑料塊 浮

猜測與沉浮相關因素: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材料收集:

用小袋子把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裝好,並補充大小輕重相近的蘿蔔、橡皮各一,以便下節課各組實驗使用。

五年級下冊第五課鐘樓讀書仿寫,鄂教版五年級下冊語仿寫我讀過的書仿鐘樓讀書

我就將這部抄分內容換為 請同學 襲們講講自己看過bai的,記憶深du刻的書或一篇文章zhi 鄂教版五年級下冊語仿寫我讀過的書仿鐘樓讀書 曾是葦叢中,嬉水的鴨子,曾是草灘上,蹦跳的小綿羊.拾一隻只貝殼,能編出五彩的童話 含一片葦葉,能吹出美妙的樂曲.割一捧葦絮,溫暖了大家的雙腳 捉一桶螃蟹,樂壞了可愛...

五年級語文下冊八首古詩鄂教版

1.江南春 2.江畔獨步尋花 3.漁歌子 4.寒食 5.約客 6.書湖陰先生壁 7.滁州西澗 8.四時田園雜興 鄂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學期語文課本里所有的古詩 55 五年級上冊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秋思 張籍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期中考試卷及答案急

期中檢測小學五年級科學試題 班級 姓名 一 我會填空 共22分 1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彼此之間也是 的。2 種子發芽需要 和適宜的 3 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 4 光是 傳播的 傳播的方向是向著 的。5 太陽是地球最大的 源和 源。6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 的能源,人們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