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飛飛0魃
⑴汴水:汴河。唐人習慣指隋煬帝所開的通濟渠的東段,即運河從板渚(今河南滎陽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⑵宮闕:宮殿。這裡指汴水邊的隋煬帝行宮。已成塵:已經成為斷壁殘垣。塵,塵土。
⑶長堤:綿長的河堤。堤,河堤。
⑷愁殺人:把人都愁死了,形容過於發愁。 這是一首懷古詩。
懷古詩多從眼前歷史遺蹟起興,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寫歷史滄桑感之中寄寓某種現實感慨。該篇即為典型的詩例。題內「汴河」,指隋煬帝開鑿的通濟渠。
當年隋煬帝為了遊覽江都,前後動員了百餘萬民工鑿通濟渠,沿岸堤上種植柳樹,世稱隋堤。還在汴水之濱建造了豪華的行宮。這條汴河,是隋煬帝窮奢極欲、耗盡民膏,最終自取滅亡的歷史見證。
詩人的弔古傷今之情,歷史滄桑之感,就是從眼前這條耗盡民膏,成為亡隋歷史見證的汴河發興的。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詩人在開篇寫因汴河水引發的詩人對歷史的回憶。汴水碧波盪漾,緩緩東流,堤岸上春柳隨著清風飄蕩,顯出無限柔情,兩岸都籠罩在一片花紅柳綠之中,到處都是一片春光無限。
詩人寫春,但沒有具體描繪春的景象。但是詩人巧妙加上了「無限」二字,便使春意變得具體形象起來。汴水悠悠東流的形象,本來就容易引發對悠悠時間之流的聯想,綴以「無限春」,更使這條流貫無數春秋的汴水,帶上某種象徵色彩,而且喚起汴水兩岸春色無限的聯想。
接著詩人聯想到「隋家宮闕」,象徵著隋代腐朽統治和豪奢生活的隋煬帝華麗的行宮,現已荒廢頹敗,只剩下斷井頹垣供人憑弔了。「已成塵」,用誇張的手法極言昔日華麗消失殆盡。詩句以汴水長流與隋宮化塵作鮮明對照,兩相比照,正見出自然永恆、人世滄桑、豪華如煙、歷史無情,世事滄桑變遷之意油然而生。
隱含在這種歷史滄桑感中的深層意蘊,則正如劉禹錫《金陵五題·臺城》所說:「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末兩句繼續寫汴河岸邊典型的景物,轉從隋堤楊柳抒發感慨。柳絮隨風飄揚,飄飛如雪,原是駘蕩春光的標誌,這該是讓人心情舒暢的春色。
但眼前這汴堤楊柳,卻聯結著隋代的興亡,歷史的滄桑,不免惹人欷歔慨嘆。這些春色如今見證著歷史,而當年隋煬帝沿堤栽種柳樹,本是他南遊奢華之舉動的一個點綴而已,到頭來它卻成了荒淫亡國的歷史見證。那隨風飄蕩的楊柳和飄飛的楊花,引起詩人的無限感懷,在懷著歷史滄桑感的詩人眼裡,它們彷彿是隋代豪華消逝的象徵(楊花與楊隋構成一種意念上的關係,容易使人產生由彼及此的聯想)。
後人面對這垂柳,不禁生髮出繁華易逝、歷史永恆的感慨。不過更使人感懷不已的,或許是這樣的現實:儘管隋鑑不遠,覆轍在前,但當代統治者卻並沒有人從亡隋歷史中汲取教訓。
在「風起楊花愁殺人」這種強烈深沉的感傷中,分明隱現著衰頹時世的面影。這也表現出詩人對國事的深切擔憂。
這首七言絕句,對比的運用,使隋煬帝自取滅亡的歷史教訓更加深刻。詩人將弔古傷今之情融入到了春色中,委婉曲折,感情深沉。最後傷今之筆,將詩人的憂國愁緒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優古堂詩話》:
唐朱放《贈魏校書》詩云:「長恨江南足別離,兒回相送復相隨。楊花撩亂撲流水,愁殺行人知不知?」李益《隋堤》詩……蓋學朱也,然二詩皆佳。
《唐詩直解》:
說得亡隋景象,令人不敢為樂矣。
《唐詩訓解》:
前以侈貶,後可為鑑。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情格絕勝,那得不推高調!
班婕妤的註釋譯文
班婕妤 ji y 漢成帝的妃子。她美而能文,初為帝所寵愛。婕妤,妃嬪的稱號。賤妾 班婕妤謙稱。君王 指漢成帝。搖落 桃李的零落,這裡喻指妃子的淪落。寂寂 冷落。沉沉 茂盛。滋 滋長。榮華 本指桃李盛開,這裡借指婕妤受寵。輦 ni n 君 後所乘的車。賤妾如桃李,君王若歲時。以比喻興起,這裡以桃李喻美...
國風邶風綠衣的註釋譯文,國風邶風擊鼓的註釋譯文
1 裡 抄衣服的襯裡。2 曷 he 何,怎麼。3 維 語氣助同,沒有實義。4 裳 下衣,形狀像現在的裙。5 已 止息,停止,6 亡 用作 忘 忘記。7 女 同 汝 你。8 治 紡織。9 古人 故人,古通 故 這裡指作者亡故的妻子。10 俾 bi 使。11 訧 you 古同 尤 抱怨.過錯。12 絺 ...
邯鄲冬至夜思家的註釋譯文
註釋 這首詩寫於貞元二十年 804 歲末,作者任祕書省校書郎,時年三十三歲。邯鄲,今屬河北。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朝廷裡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和元旦相似。1 冬至 冬至日,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在這個節日裡,朝廷裡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和元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