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真的用錯致仕這個詞了嗎

2021-03-19 18:27:40 字數 5076 閱讀 6189

1樓:羅文

很早就聽說餘秋雨把致仕用錯了。 在古文中致仕是退休的意思,致有歸還意思,把官位還給朝廷,比方說以相致仕,就是在相位退休。

上海一個叫金文明的人指出餘秋雨這個錯誤,然後餘秋雨不承認,他就鬧得天翻地覆。實話實說,在聽到這個傳聞之前,我也不知道致仕是退休的意思,我搜尋了一下,結果看到這麼一句話,「大量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現實遭遇和實踐行為是爭取科舉致仕。」我第一感覺是這個「致仕」恐怕不是古文中的致仕,應該是引申為進入仕途的意思。

知道致仕這個詞,經常閱讀古文詞彙的人,不會搞錯他的意思,不知道這個詞的,恐怕也不會再寫作時候信手拈來。我自己感覺餘秋雨並沒有用錯,後來看到復旦大學章培垣說說文》:『致,送詣也』。

也即送到之意。從送的這一層意義來引伸,可以釋為送還;從『到』的這一層來引伸,可以釋為到達。所以,在古書中,有時把『致』作為歸還的意義用,有時又作為到達的意義用。

既然如此,餘秋雨先生將『致仕』用作到達仕途之意,有何不可?可悲有是,時至今日,對作家這種無端的攻擊及至誣陷,不但不用到負什麼責任,卻反而可以在**的炒作下,一夜之間名偉遐邇。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餘秋雨的作品有哪些?

2樓:你好嘛

1、《戲劇理論史稿》

在2023年出版,此書是中國大陸首部完整闡釋世界各國自遠古到現代的文化發展和戲劇思想的史論著作,出版後獲北京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十年後獲北京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是餘秋雨先生的首部學術著作,也奠定了他在戲曲界的地位,為日後擔任上海戲劇學院校長打下了基礎。

2、《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是餘秋雨在2023年至2023年間,全身心地用兩年多的時間創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寫作期間,作者辭去了學院的職務,不再上班;同時寫作又與考察聯在一起,很多寫到的地方一去再去。

3、《霜冷長河》

《霜冷長河》是202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餘秋雨。該書是散文集,也是餘秋雨在文學創作上的一次轉變。從《文化苦旅》到《山居筆記》再到《霜冷長河》,餘秋雨從歷史的大話題轉向了歷史的小話題,在《霜冷長河》中歷史已不再是文章的主體。

在經歷種種嘗試之後,**生命成為了文章的主題。

4、《戲劇審美心理學》

《戲劇審美心理學》在我國第一次從觀眾心理入手,系統地研究戲劇家如何瞭解觀眾、適應觀眾、征服觀眾、提高觀眾等問題。曾榮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該書熔戲劇理論、美學、心理學於一爐,鮮明地提出大家都來重視、研究觀眾的審美心理。

戲劇、電影的觀眾是「上帝」。

5、《冰河》

《冰河》是2023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著名作家餘秋雨。該書講述了孟河為報恩情冒名代考,卻中了狀元,引出一連串撲朔迷離的意外和磨難的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散文《文化苦旅》 《山居筆記》 《霜冷長河》 《千年一嘆》

《行者無疆》 《尋覓中華》 《何謂文化》 《摩挲大地》

《借我一生》 《我等不到了》

學術《戲劇理論史稿》 《戲劇審美心理學》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

《藝術創造工程》 《中國戲劇史》 《藝術創造論》

4樓:佚釐

作品按時間先後順序進行排列: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2023年大陸出版 2023年臺灣出版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先生的代表作,書主要是以餘秋雨先生在全國各地的文化之地的遊覽過程為線索,思想非常深刻,語言也極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其中對人性的拷問也極為深刻。整本書向讀者展示了餘秋雨先生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以及書中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該書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 2023年   《山居筆記》一書的寫作,始於一九九二年,成於一九九四年,歷時兩年有餘。為了寫作此書,作者辭去了學院的行政職務,不再上班,因此這兩年多的時間十分純粹,幾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麼多時間才寫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寫作是與考察聯在一起的,很多寫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來。

記得有一次為了核對海南島某古蹟一副對聯上的兩個字,幾度函詢都得不到準確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這種做法如果以經濟得失來核算簡直荒誕不經,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謂「得失寸心知」。

霜冷長河

《霜冷長河》 2023年   驚人的安靜,但這種安靜使它成了一條最純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蕩,岸邊沒有熱鬧,沒有觀望,甚至幾乎沒有房舍和碼頭,因此它也沒有降格為一脈水源、一條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讓一件件岸邊的事情全都過去,不管這些事情一時多麼重要、多麼殘酷、多麼振奮,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狀態。

  它有點荒涼,卻拒絕驅使;它萬分寂寞,卻安然自得。很快它會結冰,這是它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休息時也休息得像模像樣……

千年一嘆

《千年一嘆》 2023年    《千年一嘆》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   他們一行人是去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佈、盜匪出沒。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將結束之時,作者寫下這樣的一段話:「四個月冒險奔波,天天都思念著終點。今天我們到了,回頭一看,卻對數萬公里的尺尺寸寸產生了眷戀。

那是人類文明的經絡系統,從今以後,那裡的全部冷暖疼痛,都會快速地傳遞到我的心間。」

行者無疆

《行者無疆》 2023年   行者獨步於遙遠的曠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處處的難題,   只因為一個執著的信任,   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   為後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 。

晨雨初聽

《晨雨初聽》 2023年6月   也是餘秋雨的作品之一   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   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訊號傳遞給你,   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蠢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2023年    《借我一生》

是餘秋雨對中國文化界的「告別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諸多不為人知的經歷,還描繪了記憶中文革時「大揭發」、「大批判」的整人模式……從前輩到自己,作者以平實、真實的記憶組成一部文學作品。   「我歷來不贊成處於創造過程中的藝術家太激動,但寫這本書,常常淚流不止。」 ——餘秋雨

笛聲何處

《笛聲何處》 2023年   中國歷史充斥著金戈鐵馬,但細細聽去,也迴盪著胡笳長笛。只是,後一種聲音太柔太輕,常常被人們遺忘。遺忘了,歷史就變得獰厲、粗糙。

這本書要捕捉的,就是曾經讓中國人痴迷了兩百年之久的崑曲的笛聲。在《笛聲何處》當中,餘秋雨依舊以其一貫的文化的視角、散文的風格,關注的則是另一種歷史的、**的非物質的文化。餘秋雨稱,《笛聲何處》的創作準備早在12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當時,《文化苦旅》還沒有進入臺灣,餘秋雨赴臺所到之處的一系列活動,均是以崑曲學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尋覓中華

《尋覓中華》 2023年   縱觀《尋覓中華》全書,並沒有多少優美的詞句和華麗的詞藻,其間多的是睿智的語言,以及一則則通俗的故事。餘秋雨也很少對山水名勝作具體的描述,往往是筆鋒一轉,人為地構造出了一幅幅濃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圖景,緊跟著便進入了直抒式的詠歎,繼而以縱橫四海的氣勢,揮灑著對中國文化的種種遐想和議論。它為每一名讀者解讀了中華文化的壯闊和黃河文明的盛衰,使讀者為文章的情緒所感染,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作者發自內心的感悟,從而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去思索人生、思索未來。

  餘秋雨先生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書》共分六冊。首批推出有關中國的兩本《尋覓中華》和《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2023年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一書,精選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中的一些著名篇章,但每一篇都由作者本人進行了大幅度的精心修改。書中的後半部分有關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生態的文章都是第一次發表。全書230千字。

  從此,餘秋雨的全部文化散文著作,均以這套書的文字和標題為準,之前的所有的版本不再印刷,免誤讀者。

歷史的暗角

《歷史的暗角》 2023年   收錄的篇什歷來被文學史和讀者目為歷史、文化美文的典範之作而廣泛傳誦,堪稱秋雨散文中的泰山北斗。讀者自會體悟到餘秋雨在歷史追溯之中體現出來的心靈的震顫、思考的重量。

問學餘秋雨

《問學餘秋雨》 2023年   近十餘年來,餘秋雨先生一直在以親身歷險的方式考察著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過電視和書籍在全球華文界造成巨大影響。本書淵源就是餘秋雨老師在鳳凰衛視主持的文化類座談節目《秋雨時分》。但在主持完《秋雨時分》之後,秋雨老師並沒有匆忙推出改編版的相關圖書,而是歷時兩年,幾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創作後,才鄭重推出本書。

  餘秋雨老師將帶領讀者深入**東方及中國各個時代的文化精髓,同時結合文化和電視傳媒的傳播威力,將極大地激發讀者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的慾望。

新作: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2023年    我等不到了

餘秋雨在《我等不到了》開篇即說明了創作此書的初衷:「七年前,我寫了記憶文學《借我一生》。沒想到,這本書出版後在很多長輩、親友、同事、鄰居間引發了一場回憶熱潮。

他們不斷向我指出需要補充和更正的地方。連一些以前並不認識的讀者,也轉彎抹角地為我提供各種參考資料。一位教授對《借我一生》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他說『什麼一生,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經歷最為驚心動魄,但你顯然顧慮太多,寫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評很對,中國文學不應該違避當下的切身磨難,因為這不僅僅是自己的遭遇。寫下來才發現,真實,比文學還文學。

」   餘秋雨說:「很多與我有關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與他們說話,不管他們能不能聽到。

於是就有了眼前這本書——《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以平靜的語調敘述了家族的歷史,曾祖父、曾外祖父從浙江慈溪出發,闖蕩上海灘,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親、母親、姨媽、叔叔、「我」以及妻子馬蘭,眾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個世紀曆史的光影中沉浮;文革中表哥益生和叔叔之死,折**畸形年代裡的畸形命運,平靜的敘述中蘊涵著悲壯的集體掙扎。餘秋雨介紹說,這是一部具有象徵意義的作品,一部深入靈魂的「中國讀本」。

它告訴讀者,在你們出生之前,父輩們有過什麼樣的精神歷程,這種精神歷程又如何滲透到今天,成了你們的生存背景。   《我等不到了》是餘秋雨用筆一字一句寫出來的,因此他將此書珍惜地稱為「純手工寫作之記憶文學」。餘秋雨說:

「也許這個奇怪的名稱能夠引發讀者的一種想象:一個上了年紀的男人握筆支頤,想想,寫寫,塗塗,改改,抄抄,再把一頁頁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紙貼上。這種非常原始的『純手工寫作』,與『記憶』兩字連起一起,真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點評餘秋雨的《廢墟》,餘秋雨《廢墟》賞析

我不喜歡餘秋雨,甚至是討厭他,裝模做樣,愛引經據典還經常哪個出錯了 不是太好 個人意見不喜歡餘秋雨 餘秋雨 廢墟 賞析 最佳答案 初讀 廢墟 我便被餘秋雨先生的文字所打動。有人說餘先生的文字很 已帶有些貶義 但是,感受餘秋雨的散文,確實彷彿有一種熱的生命在跳動 落差之間造成的氣勢 豪情,十分契合我們...

餘秋雨的祖籍地,餘秋雨的作品有哪些?

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 今慈溪市橋頭鎮 餘秋雨的作品有哪些?1 戲劇理論史稿 在1983年出版,此書是中國大陸首部完整闡釋世界各國自遠古到現代的文化發展和戲劇思想的史論著作,出版後獲北京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十年後獲北京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是餘秋雨先生的首部學術著作,也奠定了...

餘秋雨是誰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 文化史學家 作家 散文家。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80年陸續出版了 戲劇理論史稿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 戲劇審美心理學 1985年成為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餘秋雨,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