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還有什麼別的稱謂,北京還有什麼別的稱呼嗎?謝謝

2021-05-30 07:41:57 字數 6487 閱讀 9667

1樓:碧蓮盛何醫生

江南,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

「北京」還有什麼別的稱呼嗎?謝謝

2樓:你好嘛

「北京」別稱有:薊城、涿郡、幽州、北平 等。

1、薊城:是時自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統一中國,即公元前221年止。北京地區是七雄之一的燕國所在地。燕國以薊城為都。

2、涿郡: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3、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4、北平:明代洪武元年(2023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城市別稱:

本溪——煤鐵之城

撫順——煤 都

吉林——化學城

長春——森林城、電影城、汽車城、科技文化城、豆都

哈爾濱——東方巴黎、冰城

齊齊哈爾——鶴城

宜昌——川鄂咽喉

重慶——霧都、山城

武漢——九省通衢、江城

景德鎮——瓷 都

包頭——草原鋼城、稀土之都、「花城、樹城、鹿城」

呼和浩特——青色的城

白雲鄂博——世界稀土之庫

蘇州——水鄉、園林城、絲織之鄉

萊州——山東糧倉

常州——龍城、梳篦之鄉

德州——山東北大門、九大天衢、神京門戶

柳州——桂中商埠

廣州——中國「南大門」、羊城、花城、穗城、蛇菜之鄉

梅州——足球之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

福州——福地寶城、榕城、花果魚米之鄉

杭州——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茶葉之都、旅遊之地、人間天堂

內江——甜城

漳洲——水仙花的故鄉、中國東南花都

蘭州——瓜果城

隨州——古樂之鄉

濟南——泉城

樂山——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

自貢——鹽都

大同——煤海

察隅——**江南

拉薩——日光城

銀川——塞上名城

石咀山——塞上煤城

吐魯番——火洲、葡萄之鄉

鞍山——鋼都

昆明——春城

箇舊——錫都

湖南錫礦山——世界銻都

江西大餘——鎢的王國

雲南大理——妙香古國

重慶、武漢、南京——三大火爐

唐山——北方瓷都、中國近代工業搖籃

葫蘆島——中國箏島

汕頭——海濱鄒魯、「華南要衝、嶺東門戶」

開封——沙城

珠海——中國最浪漫的城市、百島之市

濟寧——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東莞——煙花城

西安——天然歷史博物館、十三朝古都、碑石之鄉

延安——革命聖地

榆林——中國的「科威特」

漢中——西北小江南

楊凌——中國農業矽谷

南京——六朝石都、石頭城 ,金陵

蚌埠——珍珠城

西寧——石堡城

荷澤——牡丹王國

成都——蓉城

金華——小鄒魯、火腿之鄉、中國花卉苗木之鄉

3樓:匿名使用者

1.京城 2.首都 3.

薊縣(北京的前身,周), 幽州(兩漢,晉), 燕京(始見於唐朝), 春明(出自唐朝,見清朝人孫承澤著作《春明夢餘錄》), 京城(始見於唐朝,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北京立都後多少人都這麼叫), 南京(遼), 燕山(北宋收南京後命名之), 中都(金,攻佔建都燕山後), 大都(金滅,元), 汗八里(蒙古人對北京的稱呼), 北平(明洪武,朱元璋滅元后,後又見於**), 北京(明永樂元年) 另外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在不同朝代也均泛指北京,在此不算在內 由此可見至少12個

4樓:匿名使用者

燕都幽州

京城南京

大都北平

京師京兆

5樓:夢醒時分

涿郡,幽州,北平,廣陽,范陽,析津,南京,燕山,中都,大都,汗八里,順天府,京師,春明,京城,京華,四九城

各個答案彙總而來

6樓:飛霧晴陽

自古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北京等。

還有春明、京城、京華、四九城(自明代後形成「內九外七皇城四」的建設格局)

現在還有首都、首善、首堵(這個稱呼最新)。

7樓:匿名使用者

親,「北京」還有什麼別的稱呼嗎?謝謝

8樓:阿六八八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778年的建都史。自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北京等。

南京歷史上都有哪些稱謂??

9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南京歷史名稱: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頭城、建業、建鄴、建康、白下、上元 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南京等。

1、冶城,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南京朝天宮所在的冶山地區設冶煉作坊鑄造兵器,其山被稱為「冶山」,又叫「冶城」。吳國佔領南京,在南京建了一座城,並在冶煉作坊(現在的朝天宮位置)打造兵器。冶城可以說是吳王夫差的兵工廠。

2、越城,公元前472年,越滅吳的次年,越王勾踐命范蠡在今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西側一帶高地即秦淮河之南約830米處築城,取越國國號之名,稱之為越城,又名范蠡城。

越城被認為是南京建城史的開端。公元前472,加上今年2018,南京城到現在的建城史,確切的年數是2023年,再過10年,南京將迎來建城2023年。

3、金陵,《建康實錄》記載楚威王「因山立號,置金陵邑」。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後,就在今南京清涼山上修築了一座城邑。因為那時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餘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涼山上,而清涼山當時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為金陵邑。

4、建業,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移治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意為建功立業。並在原來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城,"用儲軍糧、器械",這就是著名的石頭城,所以南京又被稱為石頭城。

孫權(182—252)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帝,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死後葬於南京梅花山。

5、江寧,寄託和平安寧的美好願望。西晉太康二年(280)滅吳後,對吳國都城建業採取了一系列抑制措施。先是改建業為秣陵,分秣陵縣設臨江縣。

太康二年(281),又改臨江縣為江寧縣,屬丹陽郡。南京從此有了「江寧」之名。

10樓:匿名使用者

南京歷史稱謂有:

先秦時期:越城、范蠡城、金陵邑、秣陵縣

秦漢時期:秣陵、宣亭縣、石頭城

六朝時期:建業、建鄴、建康

隋唐時期:懷德縣、費縣、蔣州、江寧、歸化

五代十國時期:金陵、白下、江寧郡、升州、上元、升州大都督府、江寧縣、金陵府、西都、江寧府

宋元時期:江南東路、建康府、建康路、集慶路、應天府明清時期:京師、行在、陪都、南明、江南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寧布政使、天京、南京府、金陵道

**時期:南京、南京市政廳、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

11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時期:越城、范蠡城、金陵邑、秣陵縣

秦漢時期:秣陵、宣亭縣、石頭城

六朝時期:建業、建鄴、建康

隋唐時期:懷德縣、費縣、蔣州、江寧、歸化

五代十國時期:金陵、白下、江寧郡、升州、上元、升州大都督府、江寧縣、金陵府、西都、江寧府

宋元時期:江南東路、建康府、建康路、集慶路、應天府明清時期:京師、行在、陪都、南明、江南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寧布政使、天京、南京府、金陵道

**時期:南京、南京市政廳、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

1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南京一共有過多達44個名字,有趣的是,建康路、集慶路居然都曾是南京城的名字。南京歷史上曾被稱作:越城、范蠡城、金陵邑、秣陵縣、秣陵、宣亭縣、石頭城、建業、建鄴、建康、懷德縣、費縣、蔣州、江寧、歸化、金陵、白下、江寧郡、癉州、上元、癉州大都督府、江寧縣、金陵府、西都、江寧府、江南東路、建康府、建康路、集慶路、應天府、京師、行在、陪都、南明、江南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寧布政使、天京、南京府、金陵道、南京、南京市政廳、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

最被人熟知的是:建業,建康,應天,金陵,天京。

詳解:今南京地區的行政設定應以戰國時期楚國所設的金陵邑為最早。從此「金陵」就成為古代南京地區的通用名稱。

在這以前,春秋時吳國和越國先後在今南京市區所築的冶城和越城,還不能視作行政設定。此外,春秋時吳國又曾在今南京郊縣六合與高淳境內分別設有棠邑與瀨渚邑,亦是當時縣一級的行政設定。

秦代在金陵故地設有秣陵、丹陽與江乘三縣,其縣治分別在今江寧縣秣陵關、江寧縣小丹陽與今棲霞山附近,均屬郡管轄,堂邑縣則屬東海郡管轄。兩漢時上述四縣仍然保留,另加設湖熟縣(縣治在今江寧縣湖熟鎮),其中秣陵、丹陽、江乘、湖熟四縣皆屬揚州刺史部丹陽郡(郡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市)管轄,而堂邑則屬徐州刺史部臨淮郡管轄。

三國時期,孫吳改秣陵為「建業」,意謂將在此「建帝王之大業」,並定為首都,又將揚州刺史駐地與丹陽郡郡治遷來建業。西晉初,改建業為「建鄴」,西晉末又改建鄴為「建康」,故東晉與南朝(宋、齊、樑、陳)之首都均稱建康,同時也是揚州刺史駐地與丹陽郡治所在。故六朝之金陵既可用首都之名——建業與建康,亦可用州治之名——揚州,還可用郡治之名——丹陽,但「建鄴」僅是西晉一代三十餘年之名,西晉時的揚州刺史駐地與丹陽郡治亦在建鄴。

六朝時期金陵地區的郡縣級設定變動較大。孫吳時有建業縣、丹陽縣、湖熟典農都尉、江乘典農都尉;西晉時有建鄴縣(後改稱建康縣)、秣陵縣、江寧縣(先稱臨江縣)、丹陽縣、湖熟縣、江乘縣、堂邑縣;東晉時除保留西晉所設定的各縣外,又加設僑置郡縣,以安置中原地區南遷人士,諸如琅琊、東海、東平、蘭陵、魏、廣川、高陽、堂邑等郡,懷德(後改費縣)、臨沂、陽都、即丘、肥鄉、元城、廣川、北新城、博陸、堂邑等縣;南朝劉宋初,保留建康縣、秣陵縣、丹陽縣、江寧縣、湖熟縣歸丹陽郡管轄,陽都縣、費縣、即丘縣、臨沂縣、江乘縣歸南琅琊郡管轄,其後廢除魏、廣川、高陽、堂邑四僑郡,又廢即丘、費、陽都三僑縣;南齊時無改動;肖樑時設同夏縣,廢湖熟縣,又復置費縣,並改南琅琊郡為琅琊郡,分置丹陽、南丹陽二郡,琅琊郡治在江乘,轄江乘、臨沂、費三縣,丹陽郡治在建康,轄建康、秣陵、同夏三縣,南丹陽郡治在江寧,轄江寧、丹陽二縣;陳時廢南丹陽郡,又廢琅琊郡,新設建興郡,轄江乘、臨沂、同夏、湖熟、建安、烏山六縣,丹陽郡轄建康、秣陵、江寧、丹陽、費五縣。

隋唐時期金陵地區的行政設定變動最大,主要是揚州大都督府自金陵移至江都,金陵被降為一般的州縣,並且屢改州縣的名稱與隸屬關係。當時的通稱以「金陵」最為常用,隋代常稱「蔣州」,唐代常稱「白下」、「上元」、「江寧」、「升州」等。具體說來,隋軍滅陳後,廢丹陽、建業二郡,又廢建康、丹陽、費、江乘、臨沂、同夏、湖熟等縣,僅保留江寧縣,與溧水縣同屬設在金陵石頭城的蔣州管轄,堂邑縣則改稱六合縣,歸江都郡管轄。

隋煬帝時又改稱蔣州為丹陽郡。唐代曾改江寧縣為歸化縣,又改歸化縣為金陵縣,再改金陵縣為白下縣,復改白下縣為江寧縣,最後改江寧縣為上元縣,並隸屬於州治先後設在延陵(今丹陽市延陵鎮)、丹徒(今鎮江市)的潤州,郡治先後設在丹徒、江寧的丹陽郡、江寧郡,以及州治先後設在江寧、上元的升州管轄。升州轄有上元(江寧)、溧水、溧陽、句容四縣。

六合縣則屬揚州管轄。

五代十國時期,楊吳在金陵設升州大都督府,又分設上元、江寧二縣,旋改界州大都督府為金陵府,並定為西都。南唐建國後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轄上元、江寧、溧水等縣,並曾在六合設定雄州。

北宋初,改江寧府為升州,不久又複名江寧府,轄上元、江寧、溧水、溧陽、句容等縣。南宋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並先後為江南東路及江南路(相當於元明清的省一級)的治所,建康府仍轄北宋江寧府屬的五縣。六合縣則屬真州。

元代初年仍名建康府,旋改稱建康路,後又名集慶路,先後隸屬於江淮行省和江浙行省,並一度成為管轄江浙、江西、湖廣三省的江南諸道行御史臺的治所。集慶路轄有上元、江寧、句容三縣及溧水州和溧陽州。六合縣則屬揚州路。

明代建國後,於2023年以應天府(朱元璋於2023年改集慶路為應天府)為南京,2023年定南京為京師,2023年明成祖以北京為京師,恢復南京之名,作為留都。應天府在明初時轄上元、江寧、溧水、江浦、句容、溧陽六縣,後加轄六合、高淳二縣。

清代初年,改南京為江南省,改應天府為江寧府,所轄八縣如故。後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兩省,江寧府隸屬於治所設在蘇州的江蘇巡撫管轄,但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衙門設在江寧。

太平天國時期,改江寧府為天京,並以天京為中心設天京省,以江浦為中心設天浦省。後清軍攻陷天京,又複名江寧府如故。

辛亥革命後,中華**定都於江寧府,並改江寧府為南京府,廢上元、江寧二縣。遷都北京後,江蘇省治自蘇州遷來南京,旋廢南京府,設江寧縣,並設立治所在江寧的金陵道,轄江寧、江浦、六合、高淳、溧水、溧陽、句容、丹徒、丹陽、金壇、揚中等縣。2023年國民**定南京為首都,廢金陵道,南京先後被稱為「南京市」、「南京特別市」、「南京直轄市」及「首都市」等名,轄境為明南京城外郭以內及江浦縣的浦口鎮;江寧縣則屬江蘇省**管轄。

2023年江蘇省**由南京遷至鎮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南京仍為直轄市。2023年改為江蘇省轄市,為省人民**駐地。2023年起轄有江寧、江浦、六合三縣,2023年起增轄溧水、高淳二縣

除了參軍還有別的辦法當兵嗎,除了當兵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體驗軍營生活 是要進部隊的那種。

有啊。有很多呢。你可以報考軍事院校,可以通過關係不用當大頭兵。這個嘛,你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明你內心還是想通過參軍去當兵,只不過你過不了內心的坎兒。想去參軍就去吧,別束縛自己。加油!參軍就是依法服兵役 解放軍部隊和武警部隊 入伍參加軍隊,保家為國,抵抗外來侵略 職能對外 軍指中國人民解放軍,簡稱參...

什麼的江南絲綢,除了江南絲綢還有什麼地方最著名

絲綢,是由蠶的蠶繭抽絲後編制取得的天然蛋白質纖維,人們通過養蠶,當蠶結繭準備羽化成蟲時,將蠶繭放入沸水中煮,並及時抽絲。絲綢著名的光澤外表來自於像三稜鏡般的纖維結構,這令布料能夠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並將光線散射出去,美不勝收。在中國,絲綢一詞也指代人造的,具有與天然絲綢一樣光澤的紡織品。國外消費...

除了岩石書,還有什麼特別的書

1 青銅書。由青銅包裹的書。重40斤,該書記載了慘遭法西斯 的兒童的姓名及地址。2 比針眼還小的書。該書只有0 9毫米 0 8毫米,共有155個字母。能穿過一個微小的別針。3 稀世金書。有6頁,重23 82克拉。儲存在保加利亞圖書館。4 竹木簡策。中國早期的書籍形式之一。在造紙技術發明以前,中國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