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篆刻在藝術上有哪些進步之處,秦代在雕塑藝術上有怎樣的成就?

2021-03-19 18:24:04 字數 5874 閱讀 2978

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秦代篆刻比先秦時期篆刻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更趨向成熟,具有典雅而靈動、平整而內率意的藝術效果,至容今依然為眾多的篆刻家所模仿。

秦印篆刻藝術不僅表現在文字的規範,章法的整齊劃一,而且從中透露出書寫的自由性和整體布白的靈活多變,賦予印章藝術新的藝術情趣。

比如秦代官印的蒼古威嚴,整齊而不呆板;私印的蒼潤秀麗,自然隨意。有些印章粗看鑿刻草率,蓬頭亂服,細品卻刀法嫻熟,情趣洋溢。

作為篆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秦代刻石中的小篆文字,在秦代書法乃至我國石刻藝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事實上,銘刻文字的主流變為刻石的重要轉折,正是起於秦始皇東巡紀功石刻。

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曾有數次東巡,在東巡中為了頌揚其功德並以昭明天下,曾在泰山、繹山、琅琊臺、會稽等多處刻石。這些刻石,均以標準而規範的小篆寫成,字形之大為秦以前歷史上所未有。

比如,公元前219年,李斯在秦始皇東巡所至,為之書寫刻石文字,命刻工刻有《泰山刻石》、《繹山刻石》、《琅琊臺刻石》。它們的影響十分深遠,後世用以碑額、墓蓋等莊重場合的篆書,均受到這種小篆書風的影響。

秦代在雕塑藝術上有怎樣的成就?

2樓:漫閱科技

秦代立國僅15年,而它在雕塑藝術上的成就是非常驚人的。從大型雕塑製作到工藝性的裝飾小品,都顯示出我國在兩千多年前,前輩匠師們所具有的藝術才智和創作水平。

秦代在雕塑藝術上有什麼成就?

3樓:漫閱科技

秦代立國僅15年,而它在雕塑藝術上的成就是非常驚人的。從大型雕塑製作到工藝性的裝飾小品,都顯示出我國在兩千多年前,前輩匠師們所具有的藝術才智和創作水平。但這還僅是一部分,現陝西臨潼秦陵隨葬坑正在發掘中,各地也多有秦文物出土,研究秦代雕塑藝術當有一個更遠大的前景。

中國篆刻藝術是怎麼樣的?

4樓:易書科技

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可謂「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篆刻,一般指在印章上刻制文字的方式。其字型多以篆體為主,故稱篆刻、璽印、印、印章等。從近代考古發現的實物來看,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

可知篆刻至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悠久歷史。戰國時期的古印已經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戰國以前的印章統稱為「璽」,秦統一後,規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璽,**和百姓的印章只能用印。

以後封建社會中歷代王朝大體沿襲這一制度。漢代開始出現在官銜下加「章」或「印章」的印,如「廣漢大將軍章」等。而唐武則天,因「璽」同息滅的「息」諧音,遂改稱「璽」為「寶」,如「皇帝之寶」等,此外,還稱作記、朱記、圖章等。

先秦及秦漢時期,人們就多用印章來封印物品,如簡牘寫的信要用封泥封住,然後在上面蓋印,防止私拆。用紙寫信後,這一習慣依然留存下來,只不過封泥被硃紅色的印泥取代。此外,印章也常用作商業上交換貨物時的憑證。

在政治領域中,印章更是十分流行,官印成為了權力的一種象徵。特別是唐宋以後,大小官印十分普及,但唐宋以前,印章上的篆刻主要出於實用的目的。宋元以後,文入畫盛行,詩、書、畫、印結合,印章逐漸成為了書畫藝術中木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直至明代以前,篆刻藝術主要還是作為書畫的一種附屬品而存在。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並與書法一樣具有獨立的欣賞價值,是在明清時期。這一時期,印章的字型、章法、刀法、內容等都真正趨向了盡善盡美。

印章上的文字最早是與當時通用的字型相一致,戰國時採用的是各大篆、籀文,秦用李斯的秦篆,秦漢以後,擴大了印章上的字型範圍,出現了繆篆、鳥蟲篆等多種篆體。隋唐以來,不僅沿襲使用篆體類文字,而且把隸、楷甚至甲骨文等字型也應用於治印,而篆文始終處於主導地位,直至今天。

印章的字型多用篆書,篆體是先秦和秦代的常用字型,篆字不太易認,要辨識它需要一定的文化修養,對欣賞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而時間的久遠又使得這種字型別具一種歷史滄桑意味。

印上的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佈局安排一般稱為章法,章法美觀自然,會使得印章饒有情趣。印章不僅要寫還要刻,因此,刀法也成為印章好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刀法一般分為衝刀和切刀兩種:

衝刀速度快,切刀速度慢;衝刀一瀉千里,切刀穩健雄強;兩種刀法配合使用,刀刻線條之中就蘊含著一種美感。再從印文內容看,文人書畫家因為其自身的修養,常常喜歡在印章上刻一些成語典故或詩詞佳旬,使得印文字身也充滿了文化情趣。

印章的用材最初以銅、金等金屬材料為主,這與當時印章大多為鑄冶而成是分不開的。亦有少量的犀牛印、象牙印、玉印和石印。古璽印一般比較扁小,並雕有壇、臺、龍、虎等各種形態的印鈕,通常掛在腰帶上,以便隨時使用。

先秦古印用材、形制,各隨其便,並無定製。秦以後,宮印有明確規定。印章的材質是區分官階的標準。

其等級次序為:玉最貴,一般為皇帝所專用,金次之,銀再次之,一般官吏只能用銅印,私印印材則沒有這麼多講究。隋唐以後,官印漸大,印材也漸漸豐富起來。

篆刻藝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個高度發展的歷史階段。一個是戰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

另一個是唐、宋、元時期,由於楷書的應用取代了篆書,同時官印和私印從根本上分家,篆刻藝術走上了下坡路。是元代文人王冕發現了質地鬆軟的花乳石,首先嚐試用石頭來代替銅製印章,為篆刻藝術的發闢了廣闊天地。更有明代文彭、何震拔地而起,師承秦漢,大膽突破前人樊籬,窮盡畢生精力將篆刻藝術推上峰頂。

篆刻史上一般公推明代文徵明的兒子文彭為明清篆刻的開山祖師。文彭在任南京國子監時,偶遇趕只小驢替人馱燈光凍石的老人,文彭用兩倍的價錢買下凍石,從此文彭就改用凍石治印。他的篆刻具有「開朝華而啟夕秀」的承上啟下意義,作品以安逸典雅、沉靜清麗為基調,白文刻意追溯漢法,朱文則取宋元遺風而自出新意,並創立明代第一個篆刻流派「吳門派」(又稱「三橋派」)。

燈光凍石的廣泛使用,使文人自篆自刻蔚然成風,明清篆刻藝術因此達到了繁盛。除此而外,文彭之印一改此前印章印面粗陋、不講章法、字形僵化、字型怪誕等弊病,而著意追摹秦漢古印自然古樸之風,且刀法嫻熟,以刀代筆,刀筆結合,篆刻與書法融合為一。另外,文彭還首創印章邊款,他在印的一側刻上字號、年月等文字,豐富了印章內容,也使邊款成為印章的一道獨犒風景。

如果說文彭開創了篆刻新風,那麼他的**何震就將這種新風真正發展成為了一種藝術取向。何震與文彭的關係亦師亦友,既受文彭影響,又往往自出新意。他的印文充滿著文人雅士的情趣風格,如「放情詩酒」、「沽酒聽漁歌」、「聽鸝深處」、「雲中白鶴」、「漁煙鷗雨」、「笑談間氣吐霓虹」等,完全拋棄了印章的實用性,而進入自娛的審美境地。

何震還把文彭邊款之法進行了改進與推廣。文彭印的邊款字稍顯肥大柔軟,何震則用單切刀刻邊款,線條凌厲厚重,藝術性明顯提高。何震還特別提倡篆刻字型的規範,他的篆字「無一訛筆」,為後世樹立了榜樣。

他出版了篆刻史上第一本個人印譜。何震的篆刻名聞當世,自都市至邊塞,都有人以得他一印為榮。據說他的印在當時「片石與金石同價」,摹刻者眾多,也因此學者甚眾。

何震是江西婺源人,婺源在明代屬安徽徽州,他開創的這一流派因此被稱為「徽派」或「皖派」,是歷史上最早的文人印派。

在這以後的一段時期內,篆刻藝術流派紛紛湧現,到清代達到了藝術的全盛期。由於清代金石學盛行,不少學者都致力於碑石文物及古文字的研究、著述及傳播,無形之中擴大了篆刻的視野,使得清代篆刻形成了「雲間派」、「莆田派」、「揚州派」、「如皋派」、「虞山派」等眾多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浙派」和「徽派」,也出現了程邃、丁敬、鄧石如、黃牧甫、趙之謙、吳讓之等篆刻藝術家,直至近現代篆刻大師吳昌碩、齊白石,這些篆刻大師如影隨形,書寫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篆刻歷史。

丁敬。號梅農,終身以賣酒為業,淡泊名利。他的藝術修養十分全面,詩、書、畫兼得,還精通古文字,而且富有個性。

丁敬之印繼承文彭、何震之風。而又變其秀雅為陽剛,運刀獨具一格,追摹秦漢而又師心自創,刀法切中兼削,每一線條都是用切刀多次提按起落而成,既具有起伏頓挫的節奏,又富有立體感,這種刀法遂成為浙派篆刻的獨有技法。丁敬之印樸拙而富有個性,充滿著印主人憤世嫉俗之情,如他有一方自文印章,印文為五言詩:

「下調無人採,高心又被嗔。不知時俗意,教我若為人?」刻畫的正是丁敬不入俗流的孤傲形象。

印風厚重古拙,字的線條粗短,填滿了整個印框,留紅很少,呈現出一種卓爾不群的個性。丁敬之後,又有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鬆等七人繼承和發揚了丁敬刻印之法,因這八位印家都是杭州人,故被稱為「西冷八家」(「西冷」位於杭州西湖附近),也總稱為「浙派」。

鄧石如是碑學書家巨擘和篆刻大家,安徽人,出身寒門,一生布衣,浪跡江湖,不慕名利。他勤奮刻苦,全心傾注於琳琅滿目的碑拓之中,花5年時間臨摹幾百本碑帖,學成了篆書,花3年時間學習隸書,終成一代篆刻大師。他在書法上苦心鑽研,悟出了「求規之所以為圓,與方之所以為矩者」的妙理。

並運用到篆刻藝術上,創造了「圓勁」一派,後人稱為「鄧派」(也稱「皖派」)。鄧石如晚於丁敬,他的篆刻早期師法何震的「徽派」,後自己加以創新。並吸取羅聘「剛健婀娜」的畫梅理論,將其意韻注入自己的篆刻創作中。

鄧石如刻印多從書法中吸取營養,以隸入篆,以篆入隸,吸取魏碑書意,將石鼓文、漢碑碑額上的一些筆法用到印章上,「印從書出,書從印入」,使印文顯得靈動圓轉而又不失陽剛之氣。名作有「春涯」、「雨絲風片,煙波畫船」、「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等。有些作品頗具巧思,如「完白」之印(鄧石如號完白),佈局安排十分獨到,「完」字優雅地舒來,「白」字則有意扁平下去,但「白」字首筆彎成三折,看去似乎與「完」的最後兩筆嬉戲玩耍。

印面章法疏密適度,充滿情趣。他把篆刻與書法緊密聯絡起來,其篆刻藝術成就對我國篆刻發展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時至晚清,篆刻風格更為多變,以趙之謙為代表的「趙派」有意識地從古鏡、漢磚、錢幣、記版、銅器銘文等器物上,取法筆意,融會貫通,再運用到印章上,使得印章面貌變得更為多樣,美不勝收。而能兼具諸派之長,集大成者當推吳昌碩。

吳昌碩是清末書畫大師,他在篆刻上的成就是把詩、書、畫、印熔為一爐,開闢了篆刻藝術的新境界。他的篆刻從浙皖兩派入手,也曾取法鄧石如等前輩篆刻家,還從秦磚、漢瓦及古銅器銘文字形中學得結體的自然妙趣,刀法衝切兼用,佈局比前人更加精工,篆文線條因表現內容的不同隨之變化,結構不求四平八穩、均勻工整,而是強調參差錯落的自然態勢和起伏頓挫的奇趣風姿,從而創立了一派新風,被後人尊為「吳派」。與丁敬、鄧石如等前人相比,吳昌碩以書入印的特點更為突出,如果說丁敬、鄧石如等人還能看出刀刻痕跡的話,吳昌碩之印已完全稱得上是書法精品,書與刻已融會無跡。

代表作如朱文印「破荷亭」,三字左右佈局,「亭」字獨佔一列,「破荷」二字一列,佈局左疏右密,單看「亭」字又是上緊下疏,但下半部線條懸垂凝重,與右邊兩罕相呼應,三字都緊貼印的邊框,字的邊緣線條有些直接與邊框重合,印面字型蒼勁古樸,其邊款刻陽文「古鐵印高渾一路阿倉」。字型則瀟灑自得,印側刻一打坐的側身頭陀,上面參差刻了一段禪家偈子:「道日昧,步日退。

面無可觀,示人以背。」此印從章法到印文,獨具匠思而又天然成趣,真正是大師手筆。吳昌碩的印風在清末以後影響巨大,盛名傳及海內外,日本書人也尊他為自唐後篆刻第一人。

篆刻在清代的發達還直接催生了印社的產生。2023年,浙派篆刻家丁仁、王褪、吳隱、葉銘等發起建立了以「儲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的「西泠印社」,2023年,吳昌碩任首任社長,盛名之下,精英雲集,日本、韓國的篆刻之風的興起也多受惠於此。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等名家都分別擔任過西泠印社的社長,西泠印社成為了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的第一名社。

近代因考古學的興盛,加之西泠印社的建立,篆刻的創作異常活躍。當時有吳昌碩、丁輔之、陳衡恪、趙石、齊白石、趙時棡、喬大壯、王提、鄧散木、錢瘦鐵、來楚生等諸家知名於世。然論其流派風格影響深遠者,當推齊白石、趙時棡、王禔三家。

近代篆刻繼承了明清文人篆刻的傳統,然而在技巧上更精能,取材止更寬大,境界上也更奇偉。總之,近代篆刻使篆刻藝術蔚然獨立,更加波瀾壯闊、虎虎有生氣。

齊白石字瀕生,號三百布印富翁、借山吟館、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館主者、杏子塢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莊的名字。齊白石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均卓絕出眾的藝術家,他自認篆刻第

一、詩詞第

二、書法第

三、繪畫第四。齊白石的篆刻作品章法強調疏密,空間分割大起大落,單刀切石,大刀闊斧,橫衝斜插,極富猛利狂悍、痛快淋漓之魅,創造出一種「寫意篆刻」的獨特風格。

如此,中國的篆刻藝術在明清篆刻的努力實踐下,佳作紛呈,成為獨特的一幀藝術風景,卓立於藝術之林中。

篆刻怎樣弄濃墨上印稿?新手求助,篆刻的印稿總是寫不好。。

糾正你一下,不是用墨水 墨水通常是指鋼筆用的那種 而是一定要用濃墨汁 淡墨不行,只要能書寫流暢,這裡用的餓墨汁越濃越好 墨水是不行的,因為它沒有膠質,不能拓印。另外,對印章來說2 2cm見方已經不小了,很容易的。半釐米的都能印的上去,關鍵是細心。多試幾次,一定能行的。要有耐心。我詳細說下具體做法吧 ...

適合刻在杯子上的字,水杯上刻什麼字好

你是我的水 我是你的杯 我的使命就是用生命來盛起你 請你不要因為我的傾斜而流出 我會很小心的站穩 來呵護你的全部 沒有你我的人生將會永遠站在杯具上沒人端起 適合刻在杯子上的字當然看你自己的喜好啦,生日祝福可以有生日快樂,天天快樂,情人節可以為情人節快樂,一週年快樂等等。建議親可以買那些遇熱水能顯 的...

書法印章上最後篆刻字是什麼字,書法印章上最後一個篆刻字是什麼字

韡w i 光明美麗的樣子,如 常棣之華,鄂不 吳韡棟印 印文是從右到下再左後下 還有一種是迴文讀法 nhcwq007回答的基本正確,不敢苟同的是 韡 字的解釋 唐韻 於鬼切 集韻 韻會 羽鬼切,音偉。說文 本作?盛也。從?韋聲。唐韻 華盛貌。詩 小雅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傳 韡韡,光明也。集韻 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