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是什麼,中國繪畫風格藝術特點有哪些?

2021-03-19 18:24:04 字數 5879 閱讀 6502

1樓:學葉欣鈄磬

中國繪畫藝術藝術特點:

按照藝術的手法來分,中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三種形式。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物件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

一般來講,人物畫是最難畫的,山水畫次之,最簡單的是花鳥類。

從構圖上來看,中國畫的構圖一般不遵循西洋畫的**律,圖象中的長寬比例經常是「失調」的,因為中國畫歷來重視表現圖畫的意境畫者的主觀情趣,而對構圖的把握往往不夠重視。

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中國畫與西洋畫也是不一樣的。透視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西洋畫多用焦點透視法,好比照相一般,固定在一個點上,攝進取景框裡的便可以顯現出來,沒有攝入的也便不可能表現在圖畫上。

中國畫就不一定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侷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散點透視或多點透視。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

在用筆和用墨方面,中國繪畫非常講究。用筆方面,什麼時候該重、輕、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中國繪畫都是很講究的。要達到用筆的流暢準備以及運用自如,很重要的在於平時的繪畫訓練和經驗積累,非一時能全面掌握。

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繪畫藝術藝術特點:

按照藝術的手法來分,中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三種形式。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物件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

一般來講,人物畫是最難畫的,山水畫次之,最簡單的是花鳥類。

從構圖上來看,中國畫的構圖一般不遵循西洋畫的**律,圖象中的長寬比例經常是「失調」的,因為中國畫歷來重視表現圖畫的意境畫者的主觀情趣,而對構圖的把握往往不夠重視。

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中國畫與西洋畫也是不一樣的。透視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西洋畫多用焦點透視法,好比照相一般,固定在一個點上,攝進取景框裡的便可以顯現出來,沒有攝入的也便不可能表現在圖畫上。

中國畫就不一定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侷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散點透視或多點透視。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

在用筆和用墨方面,中國繪畫非常講究。用筆方面,什麼時候該重、輕、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中國繪畫都是很講究的。要達到用筆的流暢準備以及運用自如,很重要的在於平時的繪畫訓練和經驗積累,非一時能全面掌握。

3樓:匿名使用者

相對西洋畫來說,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不講焦點透視,不強調自然界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而西洋畫呢?則講求「以形寫形」,當然,創作的過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現。但它非常講究畫面的整體、概括。

有人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這是不無道理的。

中國畫與西洋畫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徵,還表現在其藝術手法、藝術分科、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多個方面。按照藝術的手法來分,中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三種形式。工筆就是用畫筆工整細緻,敷色層層渲染,細節明徹入微,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

而寫意呢?相對「工筆」而言,用豪放簡練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準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到。

兼工帶寫的形式則是把工筆和寫意這兩種方法進行綜合的運用。

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物件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

中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點。中國畫的構圖一般不遵循西洋畫的**律,而是或作長卷,或作立軸,長寬比例是「失調」的。但它能夠很好表現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

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中國畫與西洋畫也是不一樣的。透視是繪畫的術語,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這種方法就叫透視。因透視的現象是近大遠小,所以也常常稱作「遠近法」。

西洋畫一般是用焦點透視,這就像照相一樣,固定在一個立腳點,受到空間的侷限,攝入鏡頭的就如實照下來,否則就照不下來。中國畫就不一定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侷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散點透視或多點透視。

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內外豐富複雜、氣象萬千的景象。它以汴河為中心,從遠處的郊野畫到熱鬧的「虹橋」;觀者既能看到城內,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橋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橋下的船;既看得到近處的樓臺樹木,又看得到遠處縱深的街道與河港。

而且無論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畫焦點透機的方法去畫,許多地方是根本無法畫出來的。這是中國的古代畫家們根據內容和藝術表現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獨特的透視方法。

在用筆和用墨方面,是中國畫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一般來說,起筆和止筆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間氣不可斷,住筆不可輕挑。

用筆時力輕則浮,力重則飩,疾運則滑,徐運則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這都是用筆之意。古人總結有勾線十八描,可以說是中國畫用筆的經驗總結。

而對於用墨,則講求皴、擦、點、染互動為用,幹、溼、濃、淡合理調配,以塑造型體,烘染氣氛。一般說來,中國畫的用墨之妙,在於濃淡相生,全濃全淡都沒有精神,必須有濃有淡,濃處須精彩而不滯,淡處須靈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

用墨還要有濃談相生相融,做到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濃要有最濃與次濃,淡要有稍談與更淡,這都是中國畫的靈活用筆之法。由於中國畫與書法在工具及運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二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古人早有「書畫同源」之說。但是二者也存在著差異,書法運筆變化多端,尤其是草書,要勝過繪畫,而繪畫的用墨豐富多彩,又超過書法。

筆墨二字被當做中國畫技法的總稱,它不僅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還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中國畫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講究,所用顏料多為天然礦物質或動物外殼的粉未,耐風吹日晒,經久不變。敷色方法多為平塗,追求物體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變化。

以上談的中國畫的特點,主要是指傳統的中國畫而言。但這些特點,隨著時代的前進。藝術內容和形式也隨之更新,並不斷地發生變化。

特別是「五四」之後,西洋畫大量湧入,中國畫以自己寬闊的胸懷,吸收了不少西方藝術的技巧,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但是,不管變化如何,中國畫傳統的民族的基本特徵不能丟掉,中國畫的優良傳統應該保持並發揚光大,因為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的體系,它在世界美術萬花齊放,千壑爭流的藝術花園中獨放異彩。中國畫是我們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勞動的結晶,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

有關中國繪畫的起源問題,象有關中國歷史的起源一樣,令人不可琢磨。究竟中國的繪畫開始於何時?何地?

是何人所創造?這一謎團千年以來一直縈繞在歷代美術史研究者的思緒中。唐代的張彥遠在他的開創性著作《歷代名畫記》中,將中國繪畫的起源追溯到傳說時代,指出那時的象形文字便是書寫與繪畫的統一。

而在他看來,圖形與文字的脫離,才使得繪畫成為一門專門的藝術,**繪畫技巧的工作則晚至秦漢才開始,魏晉時名家的出現,才標誌著繪畫臻於成熟。這1000多年前提出的有關早期中國繪畫發展的理論至今仍基本成立。所不同的是現代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史前和歷史早期繪畫形象的實物,不斷增加著我們對早期繪畫藝術的瞭解。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造型藝術,在彩陶及繪畫、陶塑和雕刻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

我們習慣上把從公元前21世紀建立的夏開始,經過商、西周直到到春秋、戰國的這一時間段統稱為先秦。由於銅器和鐵器的相繼發明和推廣,加上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擴大,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各種手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除了為禮教服務的青銅藝術、商周的玉石雕刻及戰國的彩漆木雕以外,寓有興廢之誡的廟堂壁畫及人物肖像畫,受到了先秦統治者的普遍重視。

但直到本世紀初,對於先秦繪畫的研究還只是憑藉著那些並不完全和豐富的記載進行的。近年在長沙等地出土的帛畫與漆畫,為**先秦繪畫藝術的面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中國繪畫風格藝術特點有哪些?

4樓:du知道君

古老而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及優良傳統的中國畫藝術發展到現代,從內容到形式及各種表現手段,都可謂五花八門、絢麗多彩。門類之多自不必說,光在風格上就成千上萬。「風格」在中國畫裡指的是作品的「藝術風格」。

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面目,如黃賓虹的厚潤、李可染的蒼雄、傅抱石的瀟灑、潘天壽的老辣等等。—個畫家在不同階段又有不同的審美追求。同樣的題材,由不同的畫家去表現,風格也會各不相同。

例如畫馬,唐代韓幹的馬具雄健豐滿的風骨,宋代李公麟的馬則有俊健不凡的風貌,現代徐悲鴻的馬則表現出剛健奔放的風格。這些都印證了石濤所說「畫中有我」始能「自成一家」的道理。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閱歷學養、氣質個性等千差萬別,生存環境或師承等也不一致,這些都是產生不同藝術風格的根源所在。

比如:由生存環境所致,得意的皇帝趙佶,作品富麗典雅;而亡明皇室後裔朱耷,滿腹的哀怨與傷感,畫風則狂怪冷峭。另有五代的兩位畫家,「黃筌富貴、徐熙野逸」。

黃筌是皇家畫院的畫家,畫的是禁御中的珍禽瑞鳥、奇花怪石之類;徐熙是江南處士,志節高邁、放達不羈,多畫江湖汀花野竹、水鳥淵魚。所以二人作品就呈現出「富貴」與「野逸」之別。在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方面,南北有著相對的差異,並一直貫穿體現到人文世相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性格上南細北爽,語言上南繁北簡,文學上南騷北風,居宅上南敞北實,飲食上南甜北鹹……鮮明對比的南北風土人情,使中國文化形態的整體構成格局如「陰陽」相反相成、互逆互動、美妙絕倫。這些自然、人文以及地域的差異性,在中國畫的發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就地域而言,許多畫家的藝術風格都明顯地受到地域的影響,帶有地域特色,尤其是南北特色更為明顯。

如五代至北宋,「北派」以荊浩、關仝、李成、范寬為代表,畫風剛健,氣勢雄渾,磅礴浩大,筆力遒勁,多畫全景,多用面皴;「南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氣象清潤,景象空靈,筆法靈秀,韻味悠長,平淡天真,意趣高古,善寫平淡渾樸景緻,善用線皴。由於地域或師承等原因,除了個人風格有差異之外,還具有許多共性之處。如「嶺南畫派」雖然畫家不少,也各有面目,但他們有重視生活、重視寫生、吸收西洋營養等共性,因而產生了流派風格。

除了個人風格、流派風格之外,在一個歷史時期內,還有一個總的藝術特徵,這就是時代風格,也叫時代氣息。時代風格是多樣性中統一的主導風格。由於藝術家生活在一定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經濟、政治、社會風尚、藝術思潮等等必然對藝術家有所影響,必然反映在作品之中。

例如秦漢藝術淳厚質樸、深沉雄大;唐代藝術豪華壯麗、雄渾奔放,尤其是盛唐繪畫,形象豐滿,構圖巨集偉,色彩絢麗,線條遒勁,展示出太平盛世、國富民強的進取精神;清代的山水則表現出氣韻蒼潤,簡淡清秀。時代的風格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向前發展的。而民族風格是民族在長期的發展中孕育的本民族的藝術特徵,由本民族的社會結構、經濟生活、自然環境、風俗習慣、藝術傳統,尤其是共同的心理狀態、審美觀點和藝術特點等因素決定。

中國畫不論從內容到形式、從筆墨到技法、從材料到裝潢,都不同於西洋畫,這是與西方不同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人民氣質、審美觀念等共同孕育而逐漸形成的。可以說,中國畫就是體現著民族風格的繪畫。 比較、分析現代中國畫,不管風格有多少,但技法上總離不開點皴、線皴和麵皴以及勾、皴、擦、點、染相結合的傳統方法,而最後產生的是不同的感覺,或曰風格。

如按創作思想及藝術傾向分,中國畫大體有三種形態風格。一種是以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傅抱石等為代表,堅守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求發展,同時對西畫也進行吸收。這是一條大器晚成、長水有源、大樹有根的成功之途。

一種是以高劍父、高奇峰、徐悲鴻、林風眠、蔣兆和等為代表,在中西繪畫融合中求發展,在傳統的基礎上科學地吸納西畫好的東西,補中國畫的不足,特別是對畫面構成性和視覺衝擊力的吸納。因中國社會現實與文化大氛圍的需要,這種以提倡寫生來詮釋傳統畫學中。

中國的飲食特點是什麼中國飲食文化特點是什麼?

一 風味多樣 二 四季有別 三 講究美感 四 注重情調 五 食醫結合 風味多樣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 物產 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中國一直就有 南米北面 的說法,口味上有 南甜北鹹東酸西辣 之分,主要是巴蜀 齊魯 淮揚 粵閩四大風味。四季有別 一...

中國飲食知識,中國的飲食特點是什麼?

中國飲食講究色香味俱全。中國有8大菜系,分別是 魯 川 粵 閩 蘇 淮揚 浙 湘 徽 魯 川 粵 淮揚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 閩 湘 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我國的八大菜系。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因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我們可以從飲食者 地域 時令三個角度來認識中國餐...

中國菜的五大特點是什麼,中國菜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五大菜系特點 川菜菜系的特點 四川沃野千里,物產豐富,為川菜製作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川菜的代表菜很多,有乾煸牛肉絲 水煮牛肉 宮寶雞丁 麻婆豆腐 酸菜魚等。川菜的特點之一 注重調味 其一,調味品複雜多樣,有特點,講究川料川味。調味品多用辣椒 花 椒 胡椒 香糟 豆瓣醬 蔥 姜 蒜等。其二,以多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