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是誰研究出來的?

2025-04-25 17:05:51 字數 2738 閱讀 1617

1樓:小耳朵愛聊車

間人們總結歸納出來的東西。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慧埋宴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乙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液拿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前銀稱短至、夏至)。

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

意義。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二十四節氣較準確反映了季節的變化並用於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

二十四節氣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樓:無名的旅遊玩樂

二十四節氣的發明人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二十四節氣原是依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著密切的關係。

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顆星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的重要星象,北斗七星迴圈旋轉,斗轉星移時北半球巧伍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人們判斷時節變化的依據。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

民間習俗。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它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坦橋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讓寬猛點,古人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分」即春分和秋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

四立」與「二分二至」加起來共為「八節」,民間稱為「四時八節」。作為傳統的農業社會,古人相當重視立春歲首,在期間會舉行多種民俗活動。上古時代,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曆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

重大的拜神祭祖、驅邪消災、祈年納福、迎春和農耕慶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後幾天舉行;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

3樓:ray聊教育

24節氣是顓頊研究出來的。顓頊帝。

二十歲登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壽九十八歲,在位期間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顓頊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

後人推戴他為歷宗。

24節氣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乙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

24節氣的劃分。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依次為: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4樓:葉子你落

24節氣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發明創造。它最早完整、科學的記載,出自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

24節氣概況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為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歷史上中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5樓:旅遊達人小徐

24節氣是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搜帶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乙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世凱蘆)。

氣候型別

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通過觀察天體執行結合地理氣候、物候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農耕生產與地理氣候資源息息相關,優越的地理氣候資源是誕生農耕文明的重要條件。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區,有著巨大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為典型的孫者季風氣候。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

冬季受來自內陸的乾冷氣流的影響,天氣寒冷,乾燥少雨;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溼多雨。光照充足、降水豐沛、高溫溼潤的雨熱同期是我國非常優越的氣候資源。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搭配好,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

氣候要素包括光照、氣溫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氣候重要的乙個要素。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規律,在古代農耕生產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天目陶瓷是誰研究出來的?? 50

天目陶瓷是誰研究出來的?東方網月日訊息 月日,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北泉河頭村陶瓷藝人劉文坦在拉坯。出生於陶瓷世家的劉文坦於年開始研製開發天目陶瓷,最近終於摸索出已失傳多年的燒製天目陶瓷的技巧。天目瓷屬宋代姿毀閉大名瓷之一,其中以曜變 油滴 兔毫最為名貴,曜變又居於名瓷之首。天目瓷絕非人工手繪可比,是 ...

中國的24節氣及意思,中國的24節氣是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其中包括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約距半個月,代表氣候的逐漸變化對防災 耕種等起到提醒和警惕的作用。雨水 代表將進入雨季,注意防洪防澇等 驚蜇 代表春雷一響驚醒萬物,適宜耕種 節氣 太陽黃經度數 所在公曆日期 所在陰曆日期 所分三個氣候立春 ...

24節氣中的家國情懷讀後感,24節氣家國情懷讀後感

怎樣寫讀後感 多看前言,多引用作者的話,結尾用別人的評價.第一段寫故事梗概,後面寫我的感受.還要有自己或客觀的對重要人物或你喜歡的人物的評析.我的看法 給自己的文章定一個主題,要求深刻又積極向上,思想高度越高越好.主要是你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寫景的能提升到熱愛大自然,寫情的能提升到.是偉大的,寫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