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趙佗簡介 趙佗簡介說明
1樓:得書文化
1、趙佗(約西元前240年-西元前137年),即南越武帝,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建立者。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塵耐南,建立南越國。
南越國建立伊始,趙佗實施「和輯百越」政策,引入中原農耕技術與先進文化,同時又將異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進嶺南,使嶺南地區從落後的刀耕火種進入農耕文明時代。漢高祖派喊春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2、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趙佗去世,享滲嫌年約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趙佗從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萬大軍的副帥,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統治嶺南81年。
南越王趙佗是**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南越王趙佗是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人(今中國河北省正定縣 )。
趙佗(西元前237年 -前137年 )是秦朝著名將領,南越國建立者。是南越國第一代王,西元前204年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帝」。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人(今中國河北省正定縣 )。
受秦始皇委派和任囂一起率領50萬大軍平嶺南 。西元前214年 ,嶺南平定之後,由於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趙佗被委任為首任龍川縣令。直至西元前208年,趙佗調任南海郡尉,他一共做了6年的龍川縣令。
他在任龍川縣令、南海郡尉期間,和他建立南越國自稱「 南越王 」之後,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趙佗,少年負勇,精通武功韜略。秦始皇二十八年(西元前219年),年僅18歲的趙佗被封為五十萬大軍的副帥。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年僅23歲的趙佗被封為首任龍川縣令,西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故,趙佗續任南海郡尉,時年29歲。
西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廣州),時年33歲。漢高祖十一年(西元前196年),趙佗被漢朝封為南越王,時年41歲。漢高祖呂雉王(西元前183年),趙佗自稱南越武帝,時年54歲。
西元前179年,呂后死後,漢文帝劉恆即位,趙佗去帝號而復漢朝,仍稱南越王,時年58歲。這就時說我們常說的趙佗歸漢。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西元前137年),南越王趙佗無疾樂終,葬於番禺東北,享年101歲,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王中第一大壽者。
佗卒後,由孫趙昧(《史記》作胡)及其後裔嬰齊、趙興、趙建德續任了四代南越王。漢武帝劉徹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南越國亡。南越國自西元前204年始,歷93年,世傳五代南越王,共計趙佗稱王稱帝67年,其後代共26年。
趙佗自秦始皇二十八年(西元前219年),做50萬大軍副帥至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西元前137年),為嶺南的統一和發展操勞了82個春秋,其中任50萬大軍副帥5年,龍川縣令6年,海南郡尉4年,稱南越武帝4年,南越王63年。
趙佗在位期間,採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嶺南的民族融合和經濟文化的發展,為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3樓:網友
祖籍無從考究,貫籍是河北人。
4樓:歷史諫客
消失了2000年的南越王趙佗墓。
在秦漢交替之際,南越王趙佗對棗子究竟有多喜愛?
南越王趙佗是秦朝的一位將軍。他是中原地區人,喜歡吃棗子。當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趙佗和任囂去攻打五嶺以南的百越之地。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趙佗分封五嶺以南,建立了 山南 那麼,趙佗畢竟有多愛紅棗呢?趙佗下令修建皇宮後,在御花園中種植棗樹,對每棵樹進行編號,並派人對每棵棗樹的產量進行統計和登記。南嶽國...
歷史上南越國王有沒有榮狄,歷史上真有南越王榮狄這人嗎?
沒有這個人,這是電視劇裡面瞎編的。南越國 公元前203年 公元前111年 是秦朝將滅亡時,由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後於約前204年建立,於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所滅,傳五世,歷93年。開國君趙佗,人稱南越武帝。前137年,趙佗去世,由於他去世時己達百餘歲高齡,其兒子都已經死去,他的王位交由...
南越王墓出土了多少件玉璧,其中最大的一塊玉璧是什麼
南越王墓有各種玉璧56件,僅主棺室就有47件,說明墓主對玉璧的喜愛。特別是主棺室的一件大玉璧,是墓中所有玉璧中最大的一件,雕刻精緻,紋飾古樸莊重,頗有帝王之氣,是我國已知玉璧中體形最大 龍紋飾最多的一塊,被稱為 璧中之王 西漢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 銀盒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銀盒特別引人注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