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紙上談兵。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 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圓御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人勻十分討厭那些只會~,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近義詞 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
反義詞 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歇後語 軍事**;講武堂裡學打仗。
燈 謎 《孫子》;軍書;軍事**;趙括打仗。
英 文 an armchair strategist
典 故。文言文。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察亂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敗腔檔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譯文。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乙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西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紙上談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2樓:ray聊教育
紙上談兵是趙括的典故。
趙括當時是秦國的猛將馬服君,趙奢的兒子,他自幼熟讀兵法認為自己打仗很有本領,可以說能夠做到百戰百勝。
於是在長平之戰之前,當時趙王就派他統領40萬趙軍與秦軍作戰,但是在戰場上才發現趙括並不是他所宣傳的那樣,有本領,很快就中了名將白起的詭計,導氏空致40萬軍隊被秦國人團團包圍,最終全軍覆沒,因此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就是形容人只會誇誇其談,實際上卻沒有什麼大本領。
紙上談兵的感悟
紙上談兵是告訴我們實踐的重要性,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紙上談兵的故事恰好舉睜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不懂實踐、只死讀書,永遠不能靈活殲答瞎運用知識。
紙上談兵的道理是不要光說不做,一定要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切合實際的去使用,多實踐,多運用,不要誇誇其談。
紙上談兵的由來,紙上談兵的典故的由來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記載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成語 紙上談兵 拼音 zh sh ng t n b ng 解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
紙上談兵是什麼故事,紙上談兵的故事簡介
趙括.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 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 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
紙上談兵類似的成語,類似紙上談兵的詞語成語有
成語 紙上談兵 指的是趙括,成語 忍辱負重 跟劉備有關。這句話是錯的!成語 紙上談兵 指的是趙括,這是對的!成語 忍辱負重 跟 三國東吳的陸遜有關!忍辱負重 解釋 為了完成艱鉅的任務,忍受暫時的屈辱。出自 三國志 吳書 陸遜傳 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類似紙上談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