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寫信尊稱有哪些,古代人對書信的代稱

2025-04-14 00:50:18 字數 3635 閱讀 8757

古代人對書信的代稱

1樓:嘉咪學姐

古代人對書信的代稱是雁帛。

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譁胡返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

系帛於雁足以傳書。漢蘇武等出使匈奴,為匈奴所羈留,其後漢使復至匈奴,常做慶惠夜見使者,教他對單于說道,天子射上林中,見帛系雁足,言武等在亂飢某澤中,蘇武遂得救回國。見《漢書.卷五四.蘇建傳》。

後以比喻書信。

魚書雁帛,漢語成語,指書信。出自清李漁《閒情偶寄器玩制度》。雁帛,亦作鴈帛,指書信。

元柳貫《舟中睡起》詩:江驛比來無雁帛,水鄉隨處有魚罾。明王錂《春蕪記閨語》:

你好將雁帛傳芳信,我自向鴛帷候報音。<>

古代對書信的稱呼

2樓:

親^3^,讓您久槐櫻等了。一般而言,古代書信的稱呼主要有「至某某」、「致某某」、「聖上」、「尊上」等。書信是我國古代用來傳遞資訊的一種手段。

古代書信多以「此書」、「此函」或「此致」來結束,表明所寫的是一封卜譁書鉛弊叢信或函件。<>

中國古代對書信的稱呼

3樓:嘉咪學姐

中國古代對書信的稱呼有簡、牘、柬、素、箋、函、札。

1、簡。在人類紙張出現之前,用削成的狹長的竹片作為的書寫材料。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稱為書簡,指信件。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我們的老祖宗拿竹子當紙往上面寫字,稱之為竹簡。

2、牘。古時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叫作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文章,有明確規定:**寫詔書律令不得寬於三尺,民間寫書信不得寬過一尺。故書信又名尺牘。

3、柬。與簡通用。是書信、名片、帖子之類的通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4、素。古人有魚傳尺素之說,古代稱白絹為素。用一尺見方的白絹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為書信代稱。

5、箋。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箋原指供題詩作畫用的精美小竹片。一般信紙也稱為箋。後引源伏申為書信的代稱。

6、函。原指封套。古代寄信用魚形木匣遞送,這種木匣稱為函。後稱信件為函,如空行函件、信函、來函、公函等。

7、札。原指古代書寫用的鬥裂譁小而薄的木片,後指書信。如信札、書扎、手札等。<>

古代人對書信的稱呼

4樓:

摘要。古代書信叫尺牘。尺牘是乙個詞語,讀音為chǐ dú,指古人用於書寫的長一尺的木簡;信札,書信;文辭或者墨跡,字跡。

木牘的規格據記載有幾種,但多長一尺左右,故有「尺牘」之稱,多用於書法、繪畫。在紙張發明之前,用竹木或帛,製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訊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牘、尺鯉、尺箋、尺翰、尺書等多種稱謂,其中以尺牘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為信件的代稱。

古代書信叫尺牘。尺牘是乙個詞語,讀音為chǐ dú,指古人用於書寫的長一尺的木簡;信札,書信;文辭或者墨跡,字跡。木牘的規格據記載鉛擾有幾種,但多長一尺左右畢渣,故有「尺牘」之稱,多用於書法、繪畫。

在紙張發明之前,用竹木或帛,製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訊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牘、尺鯉、尺箋、尺翰、尺書等多種稱謂,其中以尺牘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為信件的代稱。手激悄。

古代人悄答賀對書信的稱呼叫尺牘。尺牘是乙個詞語,讀音為chǐ dú,指古人用於書啟派寫的長一尺的木簡;信札,書信;文辭或者墨跡,字跡。木牘的規格據記載有幾種,但多長一尺左舉鉛右,故有「尺牘」之稱,多用於書法、繪畫。

而在紙張發明之前,用竹木或帛,製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訊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牘、尺鯉、尺箋、尺翰、尺書等多種稱謂,其中以尺牘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為信件的代稱。

古代對於書信的稱呼

5樓:白果老師

古代對於書信的稱呼有函牘、鋒衡信札、尺書、尺素、書翰、文牘、尺牘、尺簡、書函、書柬、書簡、書札、書牘、翰札、簡牘、信件、竹簡、手札、函件等。

古代,信件是不稱穗空『信」的,它有著種種代稱。在古代書籍、詩詞歌賦中就有很多關於書信的不同稱謂。

隨著漢語雙音詞的大量出現,人們將原來表示書信的單音節詞兩兩組合,合成乙個詞來指代書信,意思並沒有發生變化,如簡書、簡札、簡帖、書牘、書札、帛書等。唐李商隱《為舉人獻韓郎中琮啟》中雲:「仰瞻幾閣,伏待簡書」;《漢書·蘇建傳》中雲:

常惠)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我國的書信的歷史發展:

我國的書信史源遠流長,戰國時期樂毅的《報燕惠王書》、魯仲連的《遺燕將書》、李斯的《諫逐客書》等,都已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但先秦兩漢人寫信,形式比較隨便。至遲到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

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

我國的書信文化經過歷代的傳承和發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雖然現實生活中銀族做,我們已經很少以書信的方式溝通,但是在公務信件往來中,尤其是撰寫邀請函的時候,書信禮儀是否得體顯得還是很重要。一封通常意義上的書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願語、署名。<>

古代關於書信的稱呼

6樓:嘉咪學姐

古代關於書信的稱呼有:尺牘、鸞箋、雁帛、書簡、鯉魚、八行書、尺素。

1、尺牘:指古人用於書寫的長一尺的木簡,或是信札,書信。

2、鸞箋:古紙名,指彩箋,出自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紙譜》。

3、雁帛:《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

4、書簡: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兆棚春好後常找乙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

5、鯉魚: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和昌。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6、八行書:舊時信紙大多用紅線直分為八行,因此稱書信為八行書,簡稱八行。

7、尺素: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

古代書信的格式:

我國古代的書信格式中包含這幾個部分:啟辭、正文、結語、署名、啟稟詞、日期和氛圍、附候或者致意。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正文,這是書信的主體內容,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沒有固定的寫法,表達準確的意思就可以了。

啟辭是書信的開場白,一般都會寒暄客套一下,或者說明寫信的原因,啟辭過後才是書信的正文,完整的寫出要傳達的意思。

結語是書信的結束語,也是正文的一部分,古**信的時候形成了一套常用的族耐結束語套辭,比如書不盡意、餘客後敘、不盡欲言等。<>

古人對書信的稱呼

7樓:

摘要。親~書信的稱呼主要有鴻雁、札、鯉魚、素、箋、函、八行書等。

親~書信的稱呼主要有鴻雁、札、鯉魚、素、箋、函、八行書等。

親~1、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2、札:

用繩索將寫好字的木片、絲帛捆紮起來,表明是密封好的模橘書信。3、鯉魚:指用兩塊雕刻有鯉魚圖案用來放書信的木盒,也就是書信的封套。

4、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或綢)陵氏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5、箋:書信的包裝。6、函尺碼散:

是指封套,相當於現在的信封,一封信就稱為一函。7、八行書:古時信箋每頁多為八行。

古代人舉行的迷信活動有哪些,古代人舉行的迷信活動有哪些

主要是占卜 占星,佔日月,佔雲,佔鳥聲,佔焚後灰跡,佔鳥獸跡等等 其次是求神 殺牲獻祭 活人獻祭 殺人獻祭 再有就是偶像崇拜,包括樹立標誌物如 敖包 等。找個烏龜殼子扔色子,然後決定今天是吃豬肉還是吃牛肉,夠迷信吧?找一找古代還有哪些行為屬於封建迷信活動?在封建社會當中的迷信很多,比如有一段時間不下...

古代人對馬有什麼稱呼

中國古bai 代對馬的稱呼 兒馬 公du馬 騍 k zhi 母馬。駒 j 小馬。騸dao sh n 喪失生育能版力的馬權。驃 bi o 黃色的馬。騮 li 黑鬃黑尾的紅色馬。駰 y n 淺黑帶白色的馬。驊 hu 棗紅色的馬。驪 l 黑色的馬。騧 gu 黑嘴的黃色馬。騏 q 青黑色的馬。驄 c ng ...

古代年齡稱謂有哪些,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不滿週歲 襁褓 2 3歲 孩提 女孩7歲 髫年 男孩8歲 齠年 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 黃口 13 15歲 舞勺之年 15 20歲 舞象之年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歲 女 豆蔻年華,15歲 女 及笄之年 16歲 女 破瓜年華 碧玉年華 20歲 女 桃李年華 24歲 女 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