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的地形,黃土高原四種地貌型別是什麼?

2025-04-13 21:05:18 字數 4964 閱讀 7762

1樓:匿名使用者

山、原、川三大地貌型別是黃土高原的主體。聳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猶如海洋中的孤島。例如六盤山以西的隴中高原上的屈吳山、華家嶺、馬銜山,隴東陝北高原上的子午嶺、白于山、黃龍山等。

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黃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肅東部的董志塬,陝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寬闊,適於機械化耕作,是重要的農業區。但是塬易受流御凱喊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出長條狀塬地,成為山樑,稱為「梁」地。

如果梁地再被溝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狀有如饅頭狀的山丘,當地稱為「峁」。由「梁」和「峁」組成的黃土丘陵,高出附近溝底大都在100~200公尺左右,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泥沙**區。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

在梁峁地區地下水出露,匯成孫殲小河、河水帶來的泥沙在這裡沉積,在兩岸形成小片平原,稱它為「川」。川兩旁還有階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狀平原,與條狀分佈的杖地不同。

黃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經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地形破碎,暴雨頻繁,水土流失極為嚴重,是黃河泥沙的主要**地。尤其是黃河河口鎮至潼關這一河段,黃河在穿越這一段鎮野黃土高原的過程中,眾多支流匯入,把黃河「染成」了黃色。

據測定,這一河段進入黃河的泥沙佔全河沙量的90%。

從地球上來看,黃土主要分佈於中亞到我國的西北、華北和東北一帶,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就是位於黃河上中游地區的黃土高原。它的範圍大致是北起陰山,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到太行山,橫跨青海、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6省,面積64萬平方公里。黃土覆蓋厚度一般在100公尺以下,而以隴東、陝北、晉西黃土層最厚,六盤山以東到呂梁山西側,黃土厚度在100公尺~200公尺之間,最厚在蘭州,達300公尺以上。

黃土分佈的面積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北方,聳立著一塊麵積約60萬平方公里的黃土地,它就是以面積巨大、地形崎嶇、黃土深厚而聞名於世的黃土擾迅高原。 黃土高原是怎樣形成的呢? 100多年來,許多科學家致力於這一問題的研究,提出了幾十種假說:

有的認為黃土的「老家」不在當地,是風力把黃土搬運到黃土高原上的(稱為黃土風成學說);有的認為是流水把黃土搬運到黃土滲畢高原(稱為黃土水成學說);有的認為黃土的「老家」就在當地,是風化作用將原來的岩石、砂礫「粉碎」之後,殘留原地演化成黃土的(稱為風化殘積學說),等等。 近二三十年,更多的科學家贊同黃土風成學說。因為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

距離蒙古、中亞和我國西北一帶的荒漠越遠,黃土的顆粒越細;自西北向東南呈現出戈壁、沙漠、砂黃土、黃土、粘黃土的帶狀分佈規律,而每乙個帶的礦物成分與荒漠地區砂礫的礦物成分完全一致,但與當地的岩石成分迥然不同;黃土無選擇地覆蓋在黃土高原的山嶺上,且厚度也由西北向東南逐漸變薄;在黃土中還發現乾旱草原型的陸生動植物化石等。 按照黃土風成學說的解釋,黃土高原是這樣形成的:在蒙古、中亞和我國西北一帶的荒漠地區,氣候乾燥,溫差很大,由於熱脹冷縮的作用,使岩石、砂礫等被「加工粉碎」成細小的砂子和粉塵。

強勁的西北風將以百萬噸計的細砂和粉塵旋入天空,隨風南下。於是粗粒的先沉降下來聚成沙漠,細粒的則被飄移至秦嶺北麓。經過二三百萬年的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黃土高原。

科學在不斷發展,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許多現象是黃土風成學說無法解釋的。譬如,黃土中粗粉砂含量由西北向東南遞減,粘土的含量卻從西北向東南遞增,這種自西北向東南的有規律的排列呈疊瓦階梯狀的分佈過渡,而不是平面模糊過渡。這種疊瓦階梯狀的分佈過渡更像是洪水的傑作等等。

對此,我國科學家李明光提出新的理論——黃土高原災變水成學說。他用大量證據證實:黃土高原是喜馬緩喊此拉雅運動帶來洪水氾濫,黃土沉積和新構造運動抬公升形成的。

他的觀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3樓:匿名使用者

平均海拔高,有世界上最高峰,中國人口密度最少的地方。

4樓:匿名使用者

地表被黃土覆蓋,溝壑縱橫高低不平。

黃土高原四種地貌型別是什麼?

5樓:小王老師**解答

黃土高原四種地貌型別:塬、梁、峁和川。

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大致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烏鞘嶺,東到太行山,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鬆,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

黃土高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黃土顆粒細,土質鬆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黃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產生了以「窯洞」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為代表的民間文藝。

黃土高原。窯洞文化。黃土高原之上,溝壑縱橫之間孕育著黃土地獨特的文化,遍佈在黃土高原溝溝壑壑上的窯洞,便是這種文化的直接體現。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濃厚的漢族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

陝北的窯洞分為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介面子窯洞多種。窯洞是陝北一種古老的民居形式,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穴。

黃土高原位置

6樓:初夏民生生活錄

黃土高原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

黃土高原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佈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總面積64萬平方千公尺,橫跨中國青、甘、寧、內蒙古、陝、晉、豫7省區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

黃土高原東西長1000餘公里,南北寬750公里,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公尺。

黃土高原的氣候

黃土高原屬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地構造單位主要包括陝北隴東地臺、華力西褶皺帶、太平洋式燕山褶皺帶、隴西地塊、中條山地塊、呂梁山地塊和汾渭下游沉帶等,並以秦嶺地軸和鄂爾多斯地臺為南北二大界線。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除許多石質山地外,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蓋,經流水長期強烈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與寬闊谷地並存,四周為山系所環繞。

黃土高原的地貌

7樓:世紀網路

黃土高原的地貌主要為山、原、川三大地貌型別。

1、山:聳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猶如海洋中的孤島,例如六盤山以西的隴中高原上的屈吳山、華家嶺、馬銜山,隴東陝北高原上的子午嶺、白于山、黃龍山等;

2、原或塬:是指平坦的彎畝黃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肅東部的董志塬、陝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寬闊,適於機械化耕作,是重要的農業區,但是塬易埋頃森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出長條狀塬地,成為山樑,稱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溝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狀有如饅頭狀的山丘,當地稱為「峁」。

3、川: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區地下水乎賣出露,匯成小河、河水帶來的泥沙在這裡沉積,在兩岸形成小片平原,川兩旁還有階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狀平原,與條狀分佈的杖地不同。

黃土高原的地形特點

8樓:禿頭小李頭

1、黃土高原的地形特點是千溝萬壑。

2、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山地與斷谷、盆地相間分佈。地勢起伏大,遠看起來不平整,支離破碎。因為黃土高原的地質疏鬆,植被較少。

氣候乾旱,再加上受到季風的影響,當地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使大量的泥沙被沖積,經過漫長的時間,形成了現在黃土高原獨特的地貌。

黃土高原的三種地貌

9樓:風蕭蕭十三

黃土高原的三種地貌分別是黃土塬、黃土墚和黃土峁。

1、黃土塬。

黃土塬又稱黃土平臺、黃土桌狀高地,塬是中國西北地區群眾對頂面平坦寬闊、周邊為溝谷切割的黃土堆積高地的俗稱。是指黃土覆蓋的較高而面積較大的平坦地面,其周圍為溝谷所環蝕,邊緣由於受溝谷的向源侵蝕而參差不齊。是中國西北黃土地區的特有地貌。

2、黃土墚。

黃土墚是黃土區長條形的黃土高地,主要是黃土覆蓋在梁狀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蝕而形成的。梁頂傾斜3度至5度或8度至10度者為斜梁。梁頂平坦者為扒顫平梁。

丘與鞍狀交替分佈的梁稱為峁梁。平梁多分佈在塬的外圍,是黃土塬為溝谷分割生成,又稱破碎塬。

3、黃土峁。

黃土峁是黃土受侵蝕後所呈現出來的駝峰和饅頭狀的地貌形態,其生成可由於繼承了古地貌形態,或由於近代溝谷分割梁而成。大多數黃土峁是由黃土梁進一步侵蝕切割形成的,極少數是晚期黃土覆蓋在古丘狀高地上形成的。黃土峁可見於甘肅環縣、永登等地。

黃土高原簡介:

黃土高原在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黃土分佈70%,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黃土顆粒細,土質鬆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於缺乏植被保護,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汪攜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困此伏峁。

黃土高原的三種地貌

10樓:黑科技

地貌景觀主要有黃土塬、黃土墚和黃土峁三種。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生態環境最微弱的地區之一,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與寬敞谷地並存,四周為山系所圍繞。黃土高原典型地貌。

黃土塬是指黃土覆蓋的較高而面積較大的平整地面,其周圍為溝谷所環蝕,邊緣由於受溝谷的向源腐蝕而參差不齊。是中國西北黃土地區的特有地貌。

黃土墚是黃土區長條形的黃土高地,主要是黃土覆蓋在梁狀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腐蝕而形成的。

黃土峁是黃土受腐蝕後所出現出來的駝峰和饅頭狀的地貌形狀,是黃土梁進一步受腐蝕所形成的。主要分佈在流水切割比較強烈的黃土地區。

黃土高原主要特徵。

1.黃土高原河流眾多,溝壑縱橫,溝壑面積約佔總土地面積的50%。

2.黃土高原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的年變率大,年內分配不均。

3.黃土高原地下水非常貧乏,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掩護水源、掩護環境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

4.黃土高原擁有極為豐富的煤炭資源,其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首先。

關於黃土高原和西北漢子,黃土高原在哪個省

俗話說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居住在黃河岸邊的男人也無形中受黃河的感染 薰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黃河漢子性格。黃河漢子熱情豪爽。乾脆麻利,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摸角,不大工於心計,說話一斧頭兩半截,說一不二。痛快淋漓有餘,縝密細緻不足。黃河漢子風風火火。說話嗓門大,與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形成鮮明的反差,不習慣的...

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黃土高原的黃土是怎樣形成的?

簡單的說,黃土高原是由於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詳細的解釋 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之後,印度大陸的地殼插入亞洲大陸的地殼之下,並把後者頂托起來。從而喜馬拉雅地區的淺海消失了,喜馬拉雅山開始形成並漸升漸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塊的擠壓作用隆升起來。這個過程持續6000多萬年以後,到了距今大約240萬...

黃土塬和黃土高原的區別,黃土高原具有什麼特點?

黃土塬是被溝谷 河谷環繞的平坦高地,邊緣極為曲折,常因溝谷溯源侵蝕而被肢解。黃土高原就不用解釋了 黃土高原具有什麼特點?1 千溝萬壑,由於黃土疏鬆加上地表裸露,導致沖刷形成溝壑地貌。2 黃土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波狀下降。以六盤山和呂梁山為界把黃土高原分為東 中 西三部分 六盤山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