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鐵人王進喜》觀後感 400字
1樓:幸運的森林深處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因為它必須是在**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石油,相當於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後,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鑽探和開採仍是難而又難。
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瞭如同軍事鬥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為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面貌,在大慶油田創業初期,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
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鑽井進尺71000公尺,等於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鑽井進尺的總和。那時,在茫茫大草原上,沒有房住,沒有菜吃,糧食不夠。
他們就在野外露營,喝鹽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槓把60噸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保證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鑽,打出了**。王進喜為大慶油田的建設,為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帶領大家艱苦創業,群眾稱頌他為鐵人。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好大油田。幹!
幹!幹!這些擲地有聲的錚錚誓言,表現出了鐵人王進喜是乙個有血有肉、生龍活虎、全身充滿精氣神的民族英雄。
2樓:匿名使用者
週四下午,我們**了《鐵人王進喜》記錄片,這部紀錄片再現了鐵人王進喜工作的片段,介紹了他如何從乙個討飯娃成長為新中國石油工人的楷模。
記錄片真實感人,看完之後我感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回想起片中的一幕幕,鐵人王進喜的高大形象再一次閃現在我的眼前:王進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卻不蠻幹,而是巧幹、實幹,他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把乙個在玉門油田有名的「豆腐隊」帶成油田第一名。
看到國家因為缺少石油,公共汽車上還揹著煤氣包,他憂心忡忡,要求去大慶參加大會戰,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國貧油的面貌。想想鐵人當時工作的環境,在西北時黃沙滿天,在東北時冰天雪地,即使環境再艱苦也阻擋不了他報效祖國的決心。在大慶打油井時由於缺水,他帶領同志們砸冰取水;當裝置由於缺少運輸工具無法及時運到目的地時,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帶領同志們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鐵疙瘩」提前運到了工地。
當發生井噴時,由於水泥攪拌不均勻,井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顧受傷的腳第乙個跳入井噴的漩渦中,用自已的身體當「攪拌機」;在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時期,他們連飯也吃不飽,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開荒種糧;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心裡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開發與生產。他胸中裝的是祖國,腦中想的是事業,手中抓的是工作,他的人格魅力令我們折服。
鐵人雖沒有豪言壯舉,但是他對祖國的熱愛,對事業的執著、不畏艱難困苦,永於創新的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對於我們這些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當代青年,這部記錄片不僅陶冶了我們的情操,而且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石油前輩創業的艱辛,更加堅定了我們「艱苦創業,報效中油」的決心。
求看電影《鐵人王進喜》l觀後感,電影 《鐵人王進喜》觀後感 400字
鐵人 觀後感 今天組織觀影 鐵人 看完之後很有感觸。電影用彩色描寫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的事蹟,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現在眼前,讓人感觸很多。那個時代,也許物質很貧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現在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
電影《鐵人》觀後感,電影《鐵人》觀後感1000字
屹立不倒的黨魂 電影 鐵人 觀後感 初中 丨 議 丨 2087字 你知道 鐵人嗎?知道 小學課本里就有介紹他的課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他的記憶在漸漸淡去。你熟悉 鐵人嗎?不熟悉,他顯得很遙遠,有些陌生,他是那個時代的人,是屹立在那個時代的一座雕像,我看不清他。這是我在聽到 鐵人 這兩個字後的自問自...
電影《上甘嶺》觀後感,電影《快樂的大腳》的觀後感。
2010 荊門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這是電影 上甘嶺 的主題曲。在這次戰役中犧牲的英雄是邱少雲。因為貼近戰爭年代,所以畫面真實,戰爭場面設定相對附合事實,但人物表現力太強,像演小品,高大全。不能突出人性。經典之作呀,人物鮮活。英雄主義的史詩。平時要注意保水,多喝水有益人體健康。電影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