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菁華浮夢品八卦
在三國歷史上,夷陵之戰的慘敗,幾乎加速了蜀漢提前的滅亡,甚至因為這一戰爭,蜀漢之後很多年裡,都處於國力不振的狀態,因為,蜀漢的精兵幾乎都因為這場戰爭全部葬送了。
而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在發動這場戰爭的時候,是因為沒有帶諸葛亮一起參與討伐孫權,所以才導致了戰爭的失敗。而之者吵模所以沒有帶諸葛亮討伐孫權,是因為諸葛亮反對東征,所以沒被劉備帶著,但真相真是如此嗎?
一、夷陵之戰的背景。
1、劉備的計劃。
夷陵之戰對於蜀漢來說影響很大,有說首緩法認為這場戰爭不該發動,因為這場戰爭從發動之初,就意味著蜀漢悲劇命運。
在三國的統治者裡面,無論是曹丕,劉備還是碰臘孫權,其實都有統一天下的野心和想法。因此,三方都有各自的計劃。
曹魏方面自不必說,綜合國力強大,只要不斷消耗劉備或者孫權一方的實力,久而久之,曹魏就可以吞併雙方。並且只要吞併了其中的一方,就意味著餘下的一方也很難長期存在下去,比如曹魏吞併蜀漢以後,吳國的覆滅,其實也就是時間問題。
而劉備的計劃則是以益州和荊州為根據地,穩住孫權,而後夾擊曹魏,等滅掉曹魏以後,再吞併孫吳。
孫權的想法和劉備類似:以江東和荊州為根據地,消滅曹魏,而後兼併巴蜀。
從劉備和孫權的計劃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劉備和孫權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畢竟,荊州只有乙個。
2、劉備的憤怒。
劉備集團盤踞荊州,對於當時還在人世的曹操和東吳的當家人孫權來說,其實都是無法忍耐的事情,因為荊州的守將關羽,利用自己在荊州的優勢,發動了襄樊會戰,這一戰讓曹操感到十分恐懼。
而孫權也覺得,劉備集團的勢力龐大,肯定會危害到自己的安全,因此,曹操和孫權互相密謀,於是有了荊州的丟失和關羽之死。
對於劉備來說,曹操和孫權的行為,等於讓蜀漢的實力損耗了一半,荊州丟了,關羽人也沒了,說什麼,劉備也不能嚥下這口氣。
2樓:愛小樹苗
說明諸葛亮還是對孫劉聯盟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不希望徹底撕破臉皮,還是希望可以兩家聯盟,共同抗曹。
劉備是怎麼知道諸葛亮人的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 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司馬徽說 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 音ch 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諸葛亮真的瞭解劉備嗎?劉備為啥最信任的人是法正呢
如果我問你曹操最信任的人是誰?也許你會說是荀彧和夏侯惇,曹操自己不在許都,而是讓荀彧在許都陪著漢獻帝,這還不夠信任嗎?但荀彧的最終結局卻是被從逼死。夏侯惇作為曹操的親戚,本事不大,卻權力和地位極大,曹操把在居巢都督26軍的職權都給了夏侯惇,同時夏侯惇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臥室,這還不夠信任嗎?這確實是信...
劉備初期沒有作為,為什麼諸葛亮加入後就建立了蜀漢?
劉備都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的領導,他的很多判斷往往都是與現實背道而馳,他就需要一個人幫他參謀,而劉備也一直在找能夠輔佐他的人,但由於劉備出身的原因,能獲得的人才不多,只有張飛 關羽不離不棄,還有後來在徐州解釋的糜竺糜芳,還是通過婚姻籠絡的,但是諸葛亮的到來不一樣,讓劉備的團隊有了戰略方向,促成了...